林开蓉
(莆田市秀屿区东峤中学福建莆田351164)
【摘要】新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新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为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化学教学模式应以问题教学为中心。问题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只有充分认识问题教学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科学探究、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勇于探索创新,才能完成好教学目标,教师面对问题也会逐步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化学教学;问颢意识:问题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与社会生活有较为密切联系的学科特点,探究教学正为大家共同认可。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常以问题开始,这可使学生主动参与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认为,“问题”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穿针引线的作用。下面就教学过程中对问题教学运用谈点个人的看法。
1.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切的思维都应是从问题产生后开始的,是新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前提。
1.1问题是探究的开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学生对新异事物的好奇,才会使他们提出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会激发他们去探究的欲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需设计出目标明确、可探究的问题或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于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铁生锈的现象:林同学提出的问题是铁为什么会生锈?许同学提出的问题是铁生锈后的物质是什么?朱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潮湿的铁制品特别容易生锈?有些铁制品不太会生锈?如何除去铁锈?等等,从而使探究外界条件转入内部因素,从而大大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品质。
1.2问题是合作的桥梁
新课程已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参与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互动,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前提。它的实现往往是通过师生的“问题”来作为沟通渠道的,是学生学习过程提出的对学习内容的质疑。它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尊重。要学生敢于问,乐于问,作为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而合作交流在当今社会中无处不在,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目标。新课程中涉及许多探究活动,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面临问题,于是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想解决问题又常常是自己无法解决的,必须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或通过与人交流、分工合作、讨论,最后得出自己的观点、结论。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一节<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时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与古代的千年字画至今保存完好,填写档案和考试时又为什么要用黑色水笔呢?而超市里出售的活性炭可以用于冰箱除味?它与防毒面具中的滤毒罐用来吸附毒气成分作用相同吗?金刚石.石墨和C60成分相同吗?等等通过分析讨论、与同学交流得出自己的观点、结论。
1.3问题是创新精神的萌芽
问题是对传统、旧的知识的质疑,是新思想的曙光,是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的产生使学生心理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急于解决的求知状态,这种状态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从而促进学生大胆求异、创新。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关注生活中的事实和现象,配合课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第二节<化学肥料>教学时,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如观察、调查学校周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我们生活周围垃圾较多,它是否会对我们环境造成污染?农业上施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环境吗?你知道污染物质还有哪些?为什么会给我们造成污染?怎样才能减少污染?使同学们有使命感,从而激发他们去解决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善问”与“善待问”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应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是一种双边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者,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策划者,冈此,教师应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探索的问题,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2.1善问
探究学习毕竟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它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基础,所以教学活动中,问题多数是由教师或教材提出的,而教师的问题往往决定了学生对问题的想法、探究的方向,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在设计问题是相当重要的。
2.1.1问题应是学生希望解决地、来自于学科,并指向学科的核心,就知识本身进行的提问,具有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的特点,可使学生思维一步到位,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制取氧气>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为什么都要使用二氧化锰呢?二氧化锰对所有反应都有催化作用吗?
2.1.2问题应来自于教师的整合,能作为研究生长点,能派生出新的问题,比如:教师展示一包食品中的干燥剂生石灰,“它与水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呢?”“放出大量的热”,但加水溶解后却没有感觉到明显的热量,为什么?留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然后追问;有可能是已经变质,那么变成了什么呢?氢氧化钙或者碳酸钙,又如何证明呢?”随着问题的的层层递进,学生思维逐渐深入,问题解决能力逐步增强。
2.1.3问题设计的科学性也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在课堂在的问题应当是科学的、可探究的、开放的,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一部分内容时,我提出了在生活中关于“进补”常见的说法“吃什么,补什么”,“野生的比饲养的有营养”的说法对吗?贫血症和佝偻病各是缺乏什么营养素?应如何预防等等,说说你的理由。由于问题来自生活,学生各抒已见,争论激烈,促进了学生的思辩能力,既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服务于教材,又培养了学生关爱生物的
理念。
2.2善待问
学生发问是实现课堂教与学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多以问题作为渠道,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各种问题的态度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相当关健的。
2.2.1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
由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自己提问题,极少被反问、质疑,养成了一些“权威”意识,而新的教学环境卜.,大力倡导、鼓励学生质疑,在这处处充满着信息的时代,面对学生的问题,可能会使教师一时无法解决,可能会问得不着边际,可能会打乱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学程序,可能会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转移,因此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博采广学;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师生的交流是平等的、互动的,要注意发现和保护学生问题意识的“嫩芽”,想方设法为它们“生长”创设适宜的“生态环境”。
2.2.2正确引导学生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多数是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对问题的看法具有片面性,一般只侧重于某一方面,因此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应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由表极里,争取看到本质。例如在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认为8g硫与10gO2充分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生成l8g二氧化硫,但实质只有16g二氧化硫生成,学生中思维矛盾的出现,教师应审时度势,适宜促使问题解决。这样就可以把课本知识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新课程强调过程学习、过程体验,“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教学工作的目的,在引导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它可以表现为是一种启迪,引导学生辩明方向;它也可以表现为是一种激励,唤起学生内在动力,从而发现自身的潜能,感受学习的乐趣。
3.问题教学必将成为联系教与学的“纽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设计好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准备接受学生的问题。教师除有一般问题设计外,还应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设问的问题,从而给学生机会,激发学生思维,师生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以进行共同的民主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被看作为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实施问题教学,一定会使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更深层次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和谐发展,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辛自强《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2
[2]陈爱苾主编,《多元智能理论与“问题解决”教学》开明出版社(北京)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