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历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投稿吊炸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147次
  • 评分4
  • 12
  • 0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陆 婷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108-01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我校(此处指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下文同)积极推动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基于想象力基础上的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它只有在愉悦、轻松、平等的氛围中才会被无限地激发。在校园中营造创新氛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墙壁说话,空间渗透。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资源,如学校楼道、走廊中、楼梯转角处便可用于介绍古今中外一些伟大的发明家简介,让学生从表象和内心两个层次感悟与领略到科技的不断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便捷和进步,从而从心灵深处启迪他们要为人类的发展进步而勇于探索和创新。

2.教师呵护,学生做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弥足珍贵的,成年人的思维很容易受到现实世界或已有知识的禁锢,但学生的思维是一张白纸,其思维活跃,角度独特。对于他们的“小想法”,成人需加以呵护,不可取笑、指责,而要积极地鼓励、肯定。研究发现:凡因独出心裁的想法而受奖的学生,往往会积极继续思考和探索,从而促进其智能和思维的发展,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呵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其潜能的发挥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

二、专家讲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行动的先导是思想,行动的灵魂是观念,观念指导着行动,行动又在深化观念的转变。没有正确的教育观作为导向,就不会有扎实有效的创新实践,也就不会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意设计水平,我校特邀科技创新专家顾问团来校作科技创意设计讲座,专家们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对那些感觉用起来不称心、不方便的东西,利用学过的知识,根据科学原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进行设计与改本次造。讲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科技创意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韩仕龙老师从事科技创新教育近三十年,有着丰富的创新经验及独特的辅导方法,他的“十二发明技法”、“金点子”是创新发明的关键,在他的辅导下,昆山市选手有的获教育部“长江小小科学家奖”、有的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少年发明家”称号,还有的荣获了小院士和宋庆龄奖。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创新方面的专家及其优秀顾问团队,我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动脑筋、搞发明,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科技创新教育道路上取得了成果。

三、专题比赛——搭建学生的创新平台

在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后,就要积极地为他们构造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的创新想法变成真实的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后,应鼓励他们去观察生活、学习中一些需要改进的物品,向学生分发“我的金点子”记录表,以帮助学生在他们有灵感的时候及时地记录。

1.举行“创新小明星”校园创新大赛。每季度将学生自愿参赛的本季度“我的金点子”卡片进行集中,由专职的科学、劳技教师组成评比小组,要求作品具有可实施性高、方便、快捷、巧妙等特点,评比出季度“创新小明星”金奖、银奖、铜奖,并将优秀的作品放置在科学橱窗内进行展示。

2.参加“市级创新科技大赛”。每年昆山市、苏州市以及江苏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笔者都会鼓励学生们参加,比如,开展一节“培小创意小专家成果展示”课,将我校历届获得创新奖项学生的经历制作成PPT向大家展示,如:徐子洁同学发明“单腿残疾人滑板车”获得“江苏省创新大赛一等奖”,她发明的是一种帮助失去一条腿的残疾人行走的工具。同时,还介绍了张烨同学“上肢无手残疾人电动牙刷”,这是一款专门为双手残疾的特殊人群设计的电动牙刷,这款牙刷可以帮助无手残疾人在生活中解决无法独立刷牙的难题,采用了一个高1米多的塑料PVC管做成一个支架,将一支电动牙刷固定在上面。还考虑到使用人的身高各不一样,所以用来固定电动牙刷的支点可以上下移动,在第一次使用时将其调整在最佳位置上,以后使用就不必再做调整了。电动牙刷也有讲究,这支电动牙刷被一个塑料的套管固定的,可以向左下90°和右下90°转动。有了这样一款工具,那些原本需要亲人帮助才能完成刷牙的残疾人将实现自己独立刷牙,大大减轻了家人的负担,且重新点燃了残疾人向往美好生活的热情。这项发明获得了第七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铜奖、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昆山市第二届创新大赛市长奖,张烨同学还当选了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看着校友们的发明创造,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这些发明创造不仅仅解决了一些弱势群体生活中的麻烦事,还获得了不少的荣誉,他们在课后都纷纷将自己想到的好创意进行实施改进,并积极参赛。实践表明,结合科学科技教育,举办好校园科技创新节活动,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系列活动中搭建创新设计的舞台,可以张扬学生富有创造的个性,展示学生科技创新的才能,促使他们勇攀科技高峰。

四、评比嘉奖——肯定学生的创新成果

评价可以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促使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提高综合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着眼于他们的未来,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或等级,而是用于分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其有针对性地改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1.评价的内容全面化。评价要涵盖科技素养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理解,也要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能力、探究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2.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即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内容进行分段式评价。

3.评价时机全程化。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与学习,因此,评价必须贯穿于整个创新过程,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创新各个阶段的表现与反映,及时给予必要、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的思维,创新能力的源泉是创新的思维,创新能力的体现是创新的平台,创新能力的永久是评价和肯定。在科技创新的活动中,教师应牢牢抓住这些点,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发展,创新素养在一次次的鼓励与呵护中成长。创造型人才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要具备敢闯、敢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勇敢精神,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