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地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借助网络平台 彰显地理教学特色——《三江源地区》教学案例

  • 投稿盖伦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55次
  • 评分4
  • 10
  • 0

王 芳 王翠红

背景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研究、教学模式的开发已日趋深入,网络教学的作用与潜能愈加显现出来;尤其在主体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策略方法与学科整合中体现得更加充分。

Vclass 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它是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的,专门为基于双向多媒体通信网络的远程教学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在丰富的学科资源的基础之上,学科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计划,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借助于网络教学的一些支持工具,开展双向的远程教学,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保障这种教学更加高效,也更加规范化。

《朝阳区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中,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下“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方面提到,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策略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根据这点要求,结合学生和教材内容,笔者借助Vclass平台,进行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网络教学探索和实践。

指导思想和教学策略

1.指导思想

(1)主导—主体理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2)根据建构主义思想,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

2.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教学,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笔者课前设置好探究主题,指导学生围绕探究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分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利用网络收集整理资料,并制作成电子作品(Word或PPT等形式)。课堂上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评价同学作品,进行成果汇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在了解不同作品特色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欣赏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

3.学习策略

(1)学生以小组(4-5人)为单位,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利用网络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组长分配任务,与小组成员密切协作,制作电子作品,拓宽知识面与深度(主动参与策略、合作策略、信息加工策略)。

(2)课上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环节,学生评价推优、成果汇报(合作策略、主动参与策略)。

教学实践

笔者开始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首先对初中地理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精选适合进行网络教学的内容(一般是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较多)。笔者先成为“网络搜索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过滤出对地理教学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取舍、加工,择其精华及其与教材的结合点,达到与教材内容相互渗透融合、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目的。最后把整理好的资料上传到Vclass平台的“资源中心”。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方面,如使用和分析地理图表,运用信息技术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等。同时,注意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江源地区》教学案例具体环节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笔者选用了电影《可可西里》片段,视频中捕杀藏羚羊的血淋淋的镜头,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想要了解三江源、保护三江源的兴趣和决心。

2.学案导学,掌握基本知识

三江源的基本概况属于相对固定的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范围、面积、珍稀资源等。笔者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方式,学案分为两部分:一是阅读“三江源地图”,完成填空;二是阅读一段资料,完成后面的题目。给出的这段资料主要是三江源地区的资源状况,尤其是珍稀动植物,为本节课重点内容(三江源生态环境问题)埋下伏笔。

3.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根据学习主题,我提出了问题,更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频亮红灯,大自然一次又一次地向人类发出了警告和无言的抗争,那么三江源地区到底存在哪些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学习,并将自己探究的结论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阐述。

网络环境极大丰富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发展。

4.网上协作,交流表达

小活动:请用简练的语言为三江源地区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呼吁人们呵护“中华水塔”——三江源。(30字以内)

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又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教师的协作等)。可在网上申请交流论坛或留言板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

5.网上测试,自我评价

根据学生的表现,同学之间可以互评,同时也有个人自评。在教学中,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期望、发展潜力、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的,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和能力,从而实现了“个别化”教学,这样既突出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又体现了因材施教。

6.播放视频,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说新奥尔良是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一个极端案例,那么古老而脆弱的三江源则亦已在地球的另一端,对“人类的破坏之手”有了临面切肤的感知。好在有良知的国民已经开始觉醒,并加入到保护三江源地区的行动中,但是前景仍然不容乐观,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问题仍然频频出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保护的成果吧。此时教师播放藏羚羊迁徙过青藏公路的场景。

教学反思

在实践中笔者深刻地感到,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地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实现。网络化地理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学生主动地从课堂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访问相关知识网站获取所需资料,学生提高了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组织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广度和深度也大大增加。

2.改变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提高

多媒体网络教学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的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所具有的一切本领。经过这一准备过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受益无穷,得到充分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

3.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利用网络组织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以及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