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地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合作学习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投稿小鱼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1032次
  • 评分4
  • 89
  • 0

文/凌宝圣

【摘要】农村初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地理课堂学习效率偏低,而采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还能体现面向每位学生的教学原则。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方式,归纳了适合农村初中开展地理合作学习的几种实用模式,从而提高农村初中地理课堂学习的效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合作学习;初中;地理教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但长期以来,地理学科在农村初中教育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学校领导不重视,地理教师数量不足,有的农村学校甚至没有专业地理教师,再加上有的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满堂灌,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开发与研究的一种合作学习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理论和策略。采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能体现面向每位学生的教学原则,更好地发挥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因此,合作学习已成为实现农村初中地理创新改革教育、优化地理教育形式、提高地理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地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构件,小组组建是应用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

1.小组类型及组合方式

(1)异质组。混杂分组是为了让学生与更大范围的同学进行合作,不仅锻炼学生与形形色色的人合作的能力,还可让学生体会到多样化的好处。由教师指定,根据学生地理“素养”基本情况进行分组。按照地理学科特点,以四人组为宜,包括好中差每组学生2男2女。组中有不同的学业水平、兴趣、能力、态度、性格、性别等。这样一来,有利于组内成员互补。同时,尽量保持组间素质平衡,有利于组间竞赛。进行角色分工,设小组长,记录员等,可轮流担任。组内四人,分别命名为A、B、C、D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商定。还可以对本组进行命名,如平原组、高原组、盆地组、山地组等,这样一来可以增添趣味,激发学生捍卫小组荣誉的兴趣。

(2)同质组。主要还是以地理成绩来划分,同样是男2女2。相近成绩水平及能力水平的同学每4人组成一组。运用这样的分组,对于分层教学十分有利。高质组能完成更深层次的任务,做更高级的工作。低质组也利于基础知识的过关,便于牢固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或者挑战以前没有成功的课题。但是运用此类型组的教学时,不可进行组间的竞赛。

2.小组建设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小组成员的合作度如何,将很大程度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小组组建后,特别是运用合作学习初期,必要的小组建设是重要的。这种建设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相应的环节或项目加以训练,也可以设计专门的课题来加以培养。

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关注个体成长,也要关注群体成长。要关注培养群体内聚力,并促进其发展。可以通过分配个体的角色来促进吸引小组个体成员参与欲,来促进个体责任感。可以通过设计小组共同的目标,来吸引群体协作。

二、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实用模式

1.探讨式

小组探讨的模式设计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场面热闹,在合作学习中应用最广泛。如果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建议采用探讨式。

例如在学习《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会出现热带雨林景观,却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呢?对于这节课的讲授,如果按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肯定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于是我根据教学要求设计问题,交由学生小组讨论解决。我给出“西双版纳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设计了下列问题:(1)西双版纳年内最低和最高气温约是多少度?(2)降水量哪几个月较多?哪几个月相对较少?(3)西双版纳气候特点是什么?推究它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探讨上述问题,很快就探讨出以下结论:由于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并在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深刻影响作用下,使得它的水热条件很好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景观,造就了西双版纳独特的动植物及民俗民风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中国特色的旅游区,最终使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通过探讨交流,学生形成了地理的逻辑思维的技能,教学的效果好。

2.互助式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更多体现学生一种互帮互助的精神,以及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弘扬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友爱互助美德。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是经常化的,在地图中要寻找某一地理要素,如果采取同桌互助,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不同的页面中,寻找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时,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翻到不同的页面,进行对照,可以减少页面的翻动,而且直观明了,还方便同桌之间讨论学习。

例如在学习《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显著》一节,就可以经常利用互助式合作学习,在讲了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接着讲授温度带的划分、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知识都可以利用互助式,同桌之间一个翻开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同桌的另一个同学翻开正讲到的“温度带的划分图”,或“降水量的分布图”,或“干湿地区图”,比较着来看,从而轻易直观地找出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区,是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又如,要查看人口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可以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个翻开地形图,一个翻开人口密度图来一起看,一起分析。这种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效果很好,大家不妨试试看。

3.竞赛式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学生通过在地理课堂上竞赛,能够及时了解到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通过对比鞭策自己,并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势头,有助于地理成绩的提高。学习地理,经常要求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特别是中国的山脉、大洲和大洋、中国的铁路分布等内容。这些内容单一,要求记忆量大,单单是老师讲、学生听肯定非常枯燥。

在讲授《地形复杂多样》这节课时,课前我预先准备好空白的“中国山脉分布图”和剪好的中国山脉的名称,在课堂上,在把中国各种走向的山脉落实在图上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式合作学习来完成。先明确告诉学生活动的目的,就是将不同走向的山脉粘贴在空白的“中国山脉分布图”,以前后两张桌子四个同学组成的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准确。活动完成之后,由老师和同学共同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还有讲授《大洲和大洋》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利用课前剪好的大洲轮廓图,通过竞赛,粘贴在小黑板上,看哪一组贴得又快又准确。就这样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既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加深记忆,又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

4.辩论式

和谐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不断地产生“不同声音”,尤其是地理薄弱生的声音,因为这些声音往往能够成为教学新的起点与生长点。所以,教师的“煽风点火”能演变成全班同学的争论。因此,辩论式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人文地理部分,教师以前大多采用讲授法进行,考试时学生背一背了事。而初中人文地理的学科地位,重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对人文地理部分的掌握,教材也相应增加了这部分内容的篇幅,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对人文地理的掌握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辩论式在地理课堂的应用是很有效的。对学生分组,根据不同的观点,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进行辩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如“人口的增长问题”、“计划生育问题”、“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问题”、“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等都是很好的辩论题目。学生通过对辩论题目进行深刻的争论,直接促进了学生的地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培养,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学生在地理方面也学有所成,充分感受学习地理的快乐。

合理使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确能激发学生团结合作、学习竞争的热情,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当然,合作学习的成败,与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起更大的管理调控职责。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当场的观察引导,合作结束后还应该及时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蔡敏.试论“小组探究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

[3]蔡育红.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04,(5)

[4]徐振华.合作学习与地理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9)

[5]黄继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0,(2)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