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坤
(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文章将学院派发声法与咽音发声法进行分析比较,以强化声乐学习的科学意识,拓宽审美视野。
【关键词】学院派;声乐教学;声乐发声法;咽音发声法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05Y304)。
一、咽音练声法
(一)咽音的含义
“咽音”是意大利传统声乐用来称呼美声唱法的歌声中带有金属般质色“音柱”的声音,是咽部调节成特殊的状态发出的,所以称为“咽音”(原意大利文称Voce faringea,即咽部的声音)。该声音极富明亮度、穿透力和持久性。
(二)咽音的发展
“咽音练声法”是意大利美声学派的秘方,它距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曾一度被人忽略。“咽音”练声法在我国得以流传推广完全归功于林俊卿博士,林俊卿是嗓音医学博士,国际知名男中音歌唱家,他奠定了中国咽音科学的基本理论,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歌唱人才,留下了嗓音矫治宝贵财富。
林博士从小热爱歌唱,变声期后唱高音费力,期间跟不少国外大师学声乐,艺术上有很大进步,但发声能力没有提高。后来,他遇到了意大利音乐大师蓬那维塔,蓬那维塔教他用张小口的姿势来练习发咽音,于是,音域有了很大的拓展,从而,他对这个特殊的发声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研究。
林博士凭借对声乐的爱好和对人体器官结构的了解,从生理学、解剖学、音响学人手,在长期的研究和实验中创立了“咽音体系”。
林氏咽音练声法的创立在声乐界曾备受争议,也曾受到“攻击”。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咽音的科学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它已经在声乐领域生根、开花、结果。
(三)咽音的功效
(1)拓展音域,增强发高音的能力;(2)改进音质,使音色始终带有金属般的“心”;(3)统一声区,由于金属般的“心”上通下达,从而有效地使“真假声”顺利地连接和过渡;(4)咽音发声法强化了发声系统机能,歌唱持久力明显增强;(5)嗓音保健与治疗。咽音的四个无声练习、气泡音以及特殊的发声方法对嗓音的保健与治疗有着特殊的功效,适用于一切嗓音工作的人群。
(四)咽音的贡献
咽音为我国的声乐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声乐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系统的、科学的练声方法。“林氏咽音”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包括老一辈艺术家王昆、胡松华、马玉涛、罗荣矩、张立军、周小惠(第二届青歌赛民族唱法金奖)等等。咽音在国际上影响巨大,西方人曾经以“高价”挽留,但被林博士婉然拒绝,他带着一颗爱国之心和令西方垂涎令国人骄傲的“咽音发声法”毅然地回到了祖国。
二、学院派的声乐教学法
(一)学院派的历史背景
学院派始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十七八世纪在英国、法国、俄国等国流行。学院派重视规范,包括题材、技巧和艺术语言的规范。由于对规范的过于重视,结果导致程式化的产生。学院派重视传统,因而反对改革;重视基本功训练,往往忽略艺术中的感情作用。长期以来,学院派声乐在中国音乐界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院派的含义和特征
“学院派”一词是“国立音乐”的代称。是以最高音乐学府为核心的音乐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1)理论作曲或音乐表演均由正规、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2)著名的教授云集;(3)优异成果叠出;(4)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美学理念;(5)影响乃至领导音乐时代的潮流。
(三)学院派的唱法流派
学院派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我国学院派的教学体系主要是民族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这两者在歌唱呼吸技术、发声技术、共鸣技术以及咬字吐字上存在差异,民族唱法本是原生态的,现在所谓的民族唱法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的民族唱法,而是借鉴了西洋唱法的歌唱技巧和发声方法。
意大利文中称美声唱法为Belcan-to,产生于17世纪,是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它具有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等特点。我国在解放初期开始引进,并翻译为“美声唱法”,把学习“美声唱法”的人称为美声学派。
与西洋唱法相对的是我国的民族唱法,它按照我国人民的美学原则和欣赏习惯,用于表现我们民族性格特征、精神风貌、字音语调、旋律特征的音乐形象和歌唱技巧,来演唱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种具有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的唱法。它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行腔韵味为特长,并与形体表现为一体形成“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神形兼备、唱表结合、载歌载舞”的风格。
(四)学院派的发声法
学院派要求喉头位置较低,追求音色明亮、丰满、圆润、松弛。声音具有金属的色彩,富有共鸣的音质,音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以流丽灵活为特点,声区统一,主张胸腹混合式的横膈膜呼吸法。而学院派为了能发出动听的声音这一目的,开始研究各种发声的方法,有主张把位置都提高到鼻眼一带的“面罩唱法”,有主张把声音集中到头部的“头声唱法”,有背诵学派(主张背上用力)、eh学派(主张eh发音)、oo音学派(主张用oo练声)、Twang学派(主张用高鼻音练声)
三、学院派声乐发声法和咽音发声法之异同
(一)二者分类
学院派发声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为“面罩”,然后是“头声”其他的综合为一种。而无论是“头声”还是“面罩”或者其他唱法,都只是单一焦点的唱法。一般来说, “面罩唱法”是一个相当好的唱法,它要求发音都集中提高到鼻眼一带,这样自然地就缓解了“挤卡”的现象,而且声音也会比较丰满和柔和,音色也有亮暗的变化。可是,面罩唱法相比较于咽音唱法,它还有缺点,因为面罩唱法不能把音唱得很高,强调声音冲击在面罩的位置,虽然把喉头的挤卡纠正了,并能把喉腔的基音共鸣作用扩大到包括咽腔的下部,但却不能促使咽下部形成一个立体的“发音管”,即使形成也是相当粗的“发音管”。
(二)声音功效对比
“面罩唱法”在声乐艺术上的地位与“咽音”发声法比较,以发声能力而言,应用“咽音”发声法歌唱的能力要更胜一筹,咽音唱法唱高音不费力,适应音域较宽的作品。声乐艺术是多样化的,许多国家的艺术歌曲和民族歌曲大多音域都不宽,有的歌曲唱到高音还可以用纯假声来唱,而且还可以随意地变调,那么唱高音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在艺术地位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歌手都是应用于“面罩唱法”。所以二者的声音功效,各有千秋。
(三)音色调控对比
任何唱法都是通过音质的刚柔变化、音量的强弱变化、音色的亮暗变化等手法表现艺术内涵。音质方面,咽音不能使声音变虚,音质刚硬,较面罩唱法变化较少。而面罩唱法根据表现需要,可以适当调控音色,缺点是不能发出刚强结实的声音。音量方面,咽音的声音能量大,能发很强的音,有穿透性和传远力,比较适合在广场和大剧院演唱。而面罩唱法,因为音质比较不结实,声音传远力差,其声音能量远逊于咽音,但因为它最弱可似叹气般歌唱,音量的变化较能达到艺术效果,所以比较适合室内演唱。音色方面,咽音虽然音质刚强结实,但通过声带张力的调控也能发出比较柔暗的音,音色的反差很大。而面罩唱法,虽然声音能量较逊,但较容易发“暗”音,变化音色的能力也是能够满足艺术上的需要的。其他唱法就不一一比较了,大体上都一样,因为都是单一焦点的方法。而“咽音”焦点位置多变,根据需要可灵活调控。
声乐正处于蒸蒸日上百家争鸣的时期,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们都热衷于艺术享受。无论什么学派和唱法都有存在的价值和空间,应求同存异,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受益众生。
作者简介:张海坤(1957-),男,吉林德惠人,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