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国萍
【摘要】作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李可染一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且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风貌。李可染吸收了传统山水画的精华加以糅和创造,同时借鉴西方绘画的研究把光影运用在画面之中。文章以李可染山水画中的光影表现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形式特点,并且谈谈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李可染;山水画;光影;积墨
一、李可染生平
李可染,1907 年生于江苏,1989 年逝世,横跨20 世纪主体阶段。他的艺术修养全面,最为喜爱、擅长山水画,尤其是晚年成熟作品能代表他的新面貌。他13 岁拜钱食芝先生为师,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李可染打下了山水画的良好基础。1923 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两年后,在私立学校教书。随后的6 年里,李可染到杭州考进了由林风眠担任校长的西湖国立艺术研究部学习西画,同时加入了鲁迅培育的青年美术团体“一八艺社”。“七七事变”后,李可染来到了武汉,在郭沫若、周恩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做抗日宣传工作,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绘画。
李可染前一阶段以学习传统为主要目标,后一阶段是写生阶段。李可染学习山水画以“四王”为主,他到上海美专学习,毕业创作仍用的是王石谷一派细笔山水。在1943 年他被聘为中国画讲师,以学习传统为主;李可染的第二阶段是写生,晚年为创作阶段。他曾多次到全国各地名山大川做实地写生,跑过很多地方,行程数万里。写生后,将百幅画作为资料整理加以创作。写生期间,李可染努力进入自然,在自然中对景写生。
二、李可染山水画作品的光影表现力
(一)光影与笔墨的表现力
众所周知,在传统文人画中更多追求画面的轻盈,用淡墨来表现文人优雅的情怀。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着心灵的舒适,对生活的畅想,表现意境的梦想,强调画如其人的高洁,讲究“生气”“生意”,坚守士人抵抗流俗的操守。然而李可染从传统中走出来,在画面中加强笔墨的对比,运用破墨、积墨结合来加强墨色的力度,用不同笔墨来表现光影效果。使笔墨的表现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表现力和视觉的张力。李可染的作品中关于墨色的运用,主要是点染法中的墨色。染的作用,首先是分阴阳,显凹凸。明向背,见远近,并可以显现画面中的主次关系;其次是以济勾皴,勾皴不足,染以补之;再次是以染取秀,并生韵;最后是使画面得到浑融、润泽的整体效果。对于李可染的山水画而言,最直观的就是浑厚、润泽的整体效果。在他的许多写生和创作作品中,李可染都注重墨色属性的概括,将不同的墨法形成的笔墨形态在画面中安置或穿插,从而表现出苍润淋漓的整体层次。
(二)光影的逆光形式表现
1.逆光表现中的厚重之美
李可染热衷于突出山峰的高耸,把山画高大,运用逆光山景成为可能。将中景和远景的山拉近,营造深暗的背景,使逆光山体亮部显示出来。山与山的前后关系,树与山的前后关系,房屋与山或树的前后关系都被深暗背景衬托出来,于是画面形成一种静穆的整体气氛。李可染认为处理光影的同时,还应注重笔墨。笔墨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深刻认识客观对象的基础上,而不是主观想象。李可染的逆光有着厚重明亮的特点,使山石、树木、房屋都被笼罩在黑亮透明的气体中一般,使山峰凸显了势壮力强之感。
2.虚实相近的倒影
倒影成为李可染山水画中习惯捕捉和描绘的对象,是由于它能产生朦胧感,使具体实景变得模糊含蓄。倒影的运用在许多作品中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李可染对倒影的表现有他自己的概括能力,用笔含蓄,落笔准确,墨色变化巧妙。对景象的描绘从虚到实,李可染运用强烈的黑白对比把漓江刻画得厚重挺拔,江面上的倒影虚实可见。
3.构思巧妙的留白
在许多山水画中,“留白”作为控制山水画好坏的布局。很多画家都在留白上下功夫,做文章。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中对留白的使用都是对山水的意境进行表达,讲究笔墨的文人情怀。在李可染的作品中,留白不是简单地留出空白,而是深思熟虑地在画面中表达出来。在画面中,由于大量地对留白刻画。使白色的道路直冲画的末端。李可染巧妙地用像似凉亭小门的物象来隔断白色的道路。画面中留白过多,多而不花,留得大方得体,画面仍然和谐整体。
(三)光影对色的运用
李可染对于“光影”的表现,这是传统山水画从未遇见过的问题,更不用说是色彩了。但光影却是西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印象派对光影运用分析后。油画、水彩画非常注重对光影的表现、光与色的结合运用。从“五四运动”后,很多水彩画家也相信西方科学理论,把大量的光影用到色彩中去,这与中国传统水墨画也有着相通之处。李可染的山水画与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也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文化体现。
三、李可染光影艺术对当代山水画的影响
李可染以苦学派的精神,在中国艺术传统的继承和革新上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李可染作为李家山水的创始人,在当代画坛产生很大影响。直至今天,追随者众多,影响深远。贾又福说:“浑铸以墨,则是可染老师在用墨方面最突出的成就。老师善用积墨,将墨积到浑化如铸的地步,乃是前无古人的。”在李可染画中山若铁打金刚,树如风云罗汉,画面博大、浑厚。除了用笔外则是在积墨上下功夫,将墨层层交错浑铸,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一般人不理解层次关系的含义,墨加了多遍,画面仍然破碎,层层分离,毫无联系,最后还是简单、孤立、松散。李可染用积墨之层次,最后达到层层联系、不可分割。层次的初级阶段是层出不穷,中级阶段是层层变化,最高阶段是层层联系、不可分割。李可染在层层交错用墨复加的基础上,也在极尽丰富变化的基础上,把握时机,在整个画面有干有湿或半干半湿的时候,用浓墨铸出效果,使某些分离处化为一体。他的作品黑中见亮,称绝于世。
虽说大自然景观诱发了可染先生的创作机缘,但倘若将黑中见亮的李家山水归结为自然景观的描写,则是片面的。只强调“高墨尤录”的墨分五色之说,或借黄宾虹“如夜行山,昏黑中见层层深厚”的感受,或说李家山水的描写对象多是“雨后山,暮色山”是远远不够的。李家山水在“黑”字上做的大功夫,固然表现了山石、树木等自然景观的浑厚、华滋、幽幻、邃密的境界。但绝不停止于描写真山真水的表现,而是意化了的山水,是给以真山水精神化的艺术升华。
李可染山水画中的光影艺术是中国画发展的奠基石,在作品中,每一处的光影表现都是清晰的,明亮的。李可染的山水画传达着他的审美指向,既是时代精神的结晶,也昭示着中国山水画未来的某种走向。在李可染的每一幅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光影效果追求的某种延续。从当代的很多优秀画家的创作中,也可看到某种程度上的关联,足见李可染山水画影响之深远。
四、结语
李可染山水画中光影形成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对写生和学习西画的重视。写生是李可染成功的基石,他在山水画坛的影响也和写生有密切的关系。他提出山水写生要有较强的创作意识,追求极具个性的笔墨语言表现形式。李可染在写生中找到了精神与自然的契合点,并形成独特的个性语言,同时又借助了大自然中光和光对色彩的引用,运用逆光、留白、光感的效果结合在画面的层次之中。种种迹象说明了李可染山水画中的独特审美内涵。李可染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革新,在笔墨上以无比的胆量和才识冲破旧有程式,为新时代的中国山水画写下了崭新的一页,并成为新时代精神风貌的美学典范。
参考文献:
[1]卜登科.美术学博士文丛:李可染艺术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周建波.我对黑白的思索——“黑白”在李可染山水画中的延伸[J].美术大观,2010(6).
【徐国萍,浙江省诸暨市文化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