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广西壮族刺绣工艺的艺术与传承

  • 投稿喝红
  • 更新时间2017-10-29
  • 阅读量1074次
  • 评分4
  • 44
  • 0
【摘要】壮族刺绣是壮族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朵奇花,源远流长,已有1800 多年的历史,本文对民间刺绣文化的历史做了阐述,且以壮绣为例,介绍其工艺、艺术性与传承性,并对壮族刺绣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建议。壮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装扮着他们的美好生活,同时也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建了自己独特的审美。

【关键词】民间刺绣;壮绣工艺;艺术传承

一、民间刺绣史

我国刺绣艺术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刺绣就伴随着陶器、织物的出现而诞生。《周礼·考工记》则明确了刺绣工艺的艺术地位,并且肯定了它的实用与审美相互结合的工艺追求。以史为鉴,从商周时期“绘”“绣”并用,开创早期的服装刺绣工艺;到明清民族服饰刺绣发展的黄金时代;再到“尚衣局”“御马监”等官设机构的直接参与,以及“江南三大织造”南京、苏州、杭州的刺绣典范和以地域特色成名的“苏、蜀、粤、湘”四大名绣等,都说明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少数民族服饰刺绣中,壮族是一个典型代表,其花纹、饰物等形式的追求与精神意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的来说,壮族服饰刺绣依然坚持着中国民间的传统工艺技法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铭记它并非只是纪念,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美好祈愿。

二、壮族刺绣工艺

(一)壮绣的特点

壮族刺绣具有图案意蕴丰富、色彩艳丽、技法多元等工艺特点。制作工艺精细,民族文化特征浓郁。日用品上的图案都是根据日常的生活景象境由心生描绘出来的,绣工们一针一线绣成的花充分展现了她们的人性之美,色彩的搭配全靠自己把握,由于绣品精工耗时,所以经久耐用。

(二)材料表现

壮绣的主要材料为丝绸、锦缎、棉布、纺织土布。壮绣的主要技法有平针绣、布贴绣、剪纸绣、绒绣、卷绣、绞绣等,壮族民间工艺中采用的针法是最为常用的剪纸平针绣法。

(三)工艺流程

以马山县贴物型绣品为例,其主要工艺流程是:构思—绘图—刺绣—成品。

例如:壮绣《肚兜上的刺绣》和《衣领刺绣》这两幅作品都采用了剪纸平针绣技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构思好要表达的内容,她们大多采用大自然中的日常景象,如:人、花、草、石榴、鸟、蝴蝶、龙凤呈祥等元素,有时也会用夸张变形的表现形式来表现。

第二步:把心中想要表达的图案用普通的纸先绘制出来。

第三步:剪出绘制好的图案轮廓(叶片、枝干、花瓣等)。

第四步:将剪好的图案上浆,粘贴在制作好的布面上。

第五步:用准备好的针与线开始精心绣制。第六步:成品检查、整理,完成刺绣工序。

三、壮绣的艺术性

“刺绣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用彩色的丝线在布上绣出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换言之,绣工手持绣线就好比是画家挥动手中的画笔,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制作出的成品流露着人性的情感与温度,是一种文化的展示,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和象征。因此,我们要用艺术的眼光来品读壮绣工艺。

(一)壮绣的造型

1. 实用性造型。壮绣造型的基本特征是实用性,民间艺人会在肚兜上绣制,图案细腻繁密,造型严谨,风格繁复但秀雅。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艺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 象征性造型。荣格说:“象征是某种隐秘的,但却是人所共知之物的外部特征。象征的意义在于:试图用类推法阐明仍隐藏于人所不知的领域,以及正在形成的领域之中的现象。”例如:《肚兜上的刺绣》中间最上边的那是石榴花——寓意为多子;正中间是牡丹——寓意为富贵;下面两边是双飞燕——寓意为夫妻恩爱永结同心。这种特定观念的替代物,长期的流传在民间。整幅制作在变化中寻求统一且对称均衡,同时也体现了手工艺人的审美情趣。

(二)壮绣的色彩

刺绣品色彩与纹样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尚和色彩观念,并且会引起各种心理感应的联想。刺绣品的色彩是有感情的,因为她是绣工们一针一线刺上去的,涵盖着民间艺人的审美感知。她们会根据绣线材料的特点进行创作,民间艺人还能巧妙地运用补色关系,黑白相间、红绿相衬,把各种色彩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使得色彩风格既和谐统一,又艳丽浓郁。

四、壮绣的传承问题及发展方向

(一)传承中的问题

传承是指在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动中,通过精神文化的生产和再生产,不断地把人类已获得的知识、信息、价值等文化信息传递给新的社会成员,而壮绣正是通过这种文化传承机制,使得人类社会不间断地向前发展。同时根据笔者的深入考察与研究,发现在壮绣的传承上人们应该思考的有3 个问题:

1. 传承自觉意识淡薄,民族认同感不强。虽然以往刺绣被视为衡量壮族妇女是否心灵手巧且富有智慧的标准之一,而如今在“义务教育”的推行下这种观念已淡化,因为现在的壮族女性都通晓刺绣工艺,但已不再作为从小学习的技能,凭借的只是个人爱好而已。再加上现代化的充斥,导致本土青年不愿留下学手艺,而是选择外出务工。

2. 传承的本真性减弱。在经济、文化、信息全球化的冲击下,企业行为对传统手工艺的破坏很严重,它是以商业为标准,盈利为目的,对于刺绣工艺的传承发展是不管不顾的。

3. 传承的宣传力度小。缺少壮绣手工艺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壮绣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拥有资料的民间艺人却没有专业的研究水平,使得民间壮绣的传承与发展缓慢,至今没有一本壮绣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的专著。

(二)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传承与发展中国民间手工刺绣工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

1. 要做好抢救、保护刺绣文化的工作,改变年轻人现有的观念,培养他们对刺绣工艺文化的自觉意识,让他们成为参与传承与发展的主人。充分调动壮族妇女参与,继承壮族刺绣文化,也是可行的办法之一。

2. 在中国传统文化迅速消失的今天,我们应着重强调壮绣的本真性,还原壮绣本来的面貌。在当地建立博物馆,收藏民间刺绣的工艺资料,也可组织各类艺术院校、各种民间团体去学习、研究、制作,以及收集刺绣工艺的文字资料,因为这些技艺都是老一辈人口口相传,延续至今,想要流传更久就需要研究者深入到地方才会有所突破。

3. 开展壮绣手工艺的学术研讨、出版、展览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壮绣工艺与制作,以及参与到壮绣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中。

结语

壮族刺绣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瑰宝,壮绣以其独特的手法和精美的图案区别于云南壮族织锦,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壮绣文化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审美取向,还体现着壮族人民的心理与崇尚,更是体现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应该在不失本真的同时让壮绣这一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壮绣在中华大地上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