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日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教育部研究制定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就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 工作方式、 工作核心目标、 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
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包括:
一是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差距。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重点,完成8.5万所中西部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全国80%以上中小学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宽带网络校校通”。
二是形成资源开发应用新机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学校、教师的作用,探索建立系统推进基础性资源和个性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新模式;提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与水平,初步形成教育资源云服务框架,国家平台形成为全国3300万名师生提供服务的能力。
三是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总结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应用模式,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基本覆盖全国所有教学点和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中小学。
四是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规模。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人数达到1800万,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
五是全面完成国家、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完善一批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日常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教师、办学条件等主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服务,制定出台教育基础数据管理办法。
六是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各地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训力度,完成150万名以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5万名以上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完成2000人左右县级及以上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
七是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加强教育系统信息技术安全的统筹领导,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防护体系。
根据以上目标,教育部制定了共7方面、23项重点工作,并且确定了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
(摘编自教育部门户网站)
我国建成“教育评价云应用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近日发布“教育评价云应用平台”,这是我国首个“教育评价云”。初步建成的教育评价云平台包括“工具研发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实时分析系统”、“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结果发布系统”、“质量提升系统”等多个系统。
其中,“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语文素养测试系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系统、音乐表现能力测试系统、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健康状况数据采集系统,具有人力投入少、数据采集周期短、准确性高、易于大规模推广等优势。“实时分析系统”包括教学过程实时动态采集系统和教学资源使用实时追踪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等过程性信息的评价纳入到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当中。“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是我国首个基于教育评价云的大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开放与应用将为相关领域研究者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真实数据。“结果发布系统”实现了反馈及时、实时交互、个性化的现代网络化发布系统,极大强化了教育评价信息全覆盖,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良性互动。
目前,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在全国建立了三大数据中心,并与全国各省36个分节点全部建立联系,至少5000台服务器为系统运营提供支撑,已拥有5000万以上的日用户活跃量,其中语音云注册用户已达4.5亿,能够满足各省、各市及各区县同时参与到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该中心数据分析首席专家刘红云表示,随着大数据和语音云的数据平台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将逐步形成属于每一名学生的唯一语音资料库,为解决困扰传统纸笔或现代网络考试模式的身份识别问题提供全新思路,使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更加客观、公正。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阶段总结暨研讨会召开
【本刊讯】2014年3月29~30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阶段总结暨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召开,该课题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李玉顺博士团队负责实施的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是首都北京推动智能终端有效教育教学应用的高层次学术研讨与优秀实践案例传播平台,课题研究活动已经辐射到上海、广东顺德、天津、南昌、成都、安徽、新疆等地。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跨区域实践视角下的平板电脑教学应用有效性研讨”。来自13个省17个地区的近500名专家领导、校长、教师及企业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第一部分展示了两节平板电脑教学实践观摩课,它们是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八年级数学课和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四年级英语课。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博士做了关于“平板电脑教学应用及其有效性评价的思考——基于理论探讨和课例分析的视角”的主题报告。在介绍课题进展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思考确定基本的价值取向,进而选取了来自全国6个地区的40节平板电脑教学实践课例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试图回答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应用的有效性。与会专家肯定了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最后, 国内代表性区域、学校、教师带来了平板电脑和电子书包教育教学实践现状与案例分享,展现了现阶段不同区域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实践应用的现状。
此次会议通过分享交流,促进平板电脑在教育教学应用中发挥更大的效能,引领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走向。
(卢秋红)
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京召开
【本刊讯】2014(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暨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于2014年4月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题为“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智慧城市之路”。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20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大会安排了专题报告、高峰对话以及“可穿戴计算产业发展之路圆桌论坛及可穿戴计算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智慧生态园区建设”、“物联网应用与标准化论坛”、“物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物联网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五大专题论坛,分别在物联网政策、技术、应用、商业模式、人才培养、投融资等方面为业内人士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致辞中分析了物联网现有发展格局,并对今后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他指出,我国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业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3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突破6000亿元,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形成了包括芯片和元器件厂商、设备商、系统集成商等在内的较多门类的产业。我国主导制定的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技术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批准通过。交通、物流、环保等领域的试点示范项目扎实推进。他表示,工信部未来将从突破核心技术、推进重要行业领域的应用示范、统筹推动产业协调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四个方面加强物联网建设。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等专家在本届大会上面向企业深入分享当下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为首批物联网成果转化基地授牌。
(徐靖程)
北京25所学校缔结数字联盟
近日,北京数字学校研究基地建设启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及海淀区的25所学校成为本市首批数字学校研究基地。今后基地学校之间将结对,并定期开展同学科或跨学科的交流研讨活动。
自2012年起,北京数字学校作为北京市政府实事工程开始实施,迄今已建设了电视和网络两个资源传播渠道,建立了全市中小学师生学习交流平台,开发了覆盖基础教育阶段12个年级全学科的14000多节优质网络课程资源,面向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提供教育服务。
为进一步聚焦课堂教学, 北京市教委和北京教科院在东城、西城、朝阳和海淀四个城区选择25所中小学校建立北京数字学校研究基地,实行教研员联系制度,市教研员进行一对一指导,以北京数字学校为载体,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和微课开发、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等研究, 并在25所研究基地的基础上成立北京数字学校MOOCs联盟。
研究基地校将开展慕课的研究,开发面向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开放式课程,探索在线网络学习,并开发部分面向区域的高中选修课;借助北京数字学校网络、电视和微信平台,策划并开展面向区域或全市的在线心理咨询、在线家庭教育指导和跨学校的艺术类活动等教育教学专题活动。
而研究基地学校之间将实施结对,并定期开展同学科或跨学科的交流研讨活动。今后东城区北京五中的历史教师有望和海淀区清华附中的历史教师定期举行跨校交流研讨,而朝阳区九十四中的学生有望在线便捷地听一节由西城区北师大二附中名师上的生物微课。
(摘编自现代教育报)
乐知行掀起区域教育云应用新时代
【本刊讯】近日,北京市大兴区数字校园第三方应用开发公司培训会暨大兴区数字校园应用开发者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小学成功召开。大兴区数字校园区校共建模式下的“区域云应用商店” 正式向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发布,近30家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大兴区数字校园云应用商店的承建方北京乐知行软件有限公司发布了大兴区域教育云应用开发平台,并对参与大兴区数字校园建设的各教育技术公司进行了大兴区数字校园基础架构培训,包括大兴区数字校园基础数据规范、数据互操作应用、统一消息中心数据接口规范和应用商店的使用等内容。
数字校园基础架构建设方案是由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统一设计,其基础架构实现了六个统一,即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的应用管理系统、统一的消息管理系统、统一的存储管理系统、统一的个人门户系统和统一的数据互操作系统。统一门户基于区级统一身份认证,包括图标门户、校园通区级桌面门户及移动门户,用户登录后可快速访问应用, 并能够接受来自各应用发送的消息; 建立应用开放平台、创建云应用商店,将区内现有应用提供厂商的应用发布到云应用商店中,为其提供更多机会,并吸引更多厂商到应用商店发布应用供区、校选用,形成完善的应用发布、使用体系;区域内应用使用统一的消息接口进行消息发送, 在应用整合时提供给各个厂商,消息类型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几个统一相辅相成,形成完善的平台规范,自成生态体系。目前,第一批16所试点学校OA办公系统已经全部完成。
本次会议还专门设定应用商店的研发、使用、运行方式等技术交流的环节,在场的专家、教师与企业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王晓军)
《地平线报告(2014版)》发布
近日,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版如期发布。该报告同往年一样预测了6项重要信息技术将对未来5年的教育发展产生广泛影响。
翻转课堂:随着终端运用的普及和云服务的广泛覆盖,加上学校个体单位里对于改变环境的营造,以及教师个人的教学创新,翻转课堂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学习分析:学习分析需要有数据,有分析,可视化呈现,从而服务于教学和学习。
3D打印:3D打印将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你所绘制的虚拟三维模型能够通过3D打印机实现,这将意味着我们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路径将有所不同。
游戏和游戏化学习:千万不要以为电子游戏就是打怪升级,再打怪赚取装备的事情。在游戏里,你将体会到更满意的状态,更有把握的成功,更强的社会联系,更宏大的意义。
量化自我:量化自我是可穿戴设备普及后一个自然而然的状态。所有的数据汇聚到一起,自我被量化了,在某种形式上以数据存在。越量化自我,你将得到越个性化的服务。
虚拟助理:很多人怀疑机器超越人的能力的可能,但是只要置身于数据的海洋里,我们的虚拟助理也就应运而生了。机器能够和你交流,引导你学习,帮助你克服学习的难关。
(摘编自“现代教育技术”新浪博客)
“中外师生科技创新论坛”在京举行
【本刊讯】2014年3月28日,“中外师生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园学术报告厅举行。本届论坛以“整合科技教育资源,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旨在通过对科研课题形成案例的探讨及对科研场馆教育资源的分析,开拓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视野,帮助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科技教育资源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进而促进中小学校科技教育工作提升水平,更好地建设科技人才后备梯队。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中学校长王徜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控与信息技术系主任樊尚春、北卡罗来纳大学弗莱迪教育创新学会评估项目主管及美国波士顿拉丁学校国际交流主管大卫?扎卡里?史密斯等领导、专家应邀参加此次会议。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创新、STEM教育策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实地科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讨搭建中学科技教育活动的平台及为青少年打造一流创新研究平台问题,促进各类科技教育资源的共享、融合与利用。
(徐靖程)
【微言说】
@罗崇敏:信息教育让所有的人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信息教育的发展就是要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使人人受教育、受好教育成为现实。对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信息教育无疑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无限的、有效的利用。
@周保松:真正的教育,理应可以开阔人的视野,温暖人的心灵,增加人的社会关怀,提升人的境界,让人看到人生也好社会也好,都会变得更好且值得我们为之努力。真正的教育,应该有真实的生命交流,有情感,有理想,有美,有爱。
@北京教育播报: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教育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 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 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卢梭《爱弥儿》。
@我是教育技术人:从“ 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同一目标”这一立场出发分析个别差异,是指学生在学习基础性的内容来获得作为一个公民的能力时所存在的目标达成度上的差异;从“着眼于学生的特点并使他们达到各自不同的目标”这一立场出发的话,那么主要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征设置多样的目标,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摘编自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