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开设的,构建信息技术教学常规、教学目标等,是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行为,是全面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为了使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具体化,我们逐步形成了“一重视、三加强”的教学风格,把信息技术课办出我校的特色。
“一重视”即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操作;“三加强”即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联系;加强信息技术与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技术课的考核制度。
“一重视、三加强”构建起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模式,而“重实践”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基本框架的一根顶梁柱,它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强调了课程的实践性,是信息技术课进行技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我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一大特色,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把基本知识的讲授与信息技术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既不以讲授、示范代替学生的操作,更不以单纯的上机实践代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重实践”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设计、制作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我们以信息技术“操作”体验为中心,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旨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信息素养,就必须进行一定的“操作”体验,这种体验必须是循序渐进、反复进行的,实践证明,仅靠组织学生听一听、试一试是形成不了技能的,信息素养是难以提高的。很多操作只靠教师在课堂上讲一讲、试一试,学生是无法领会操作要领的,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细心体会,逐步达到手脑协调的程度才能形成技能。如电脑flash动画制作,教师只能讲基本方法、原理、制作基本步骤,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制作要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就要让他们通过操作体验,体会到这些作品创作中的关键之处,从实践中得到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这样他们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信息素养是人的基本素养之一,实践操作是全面提高信息素养的根本保证,我们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确立,到具体实施,都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课时的安排上,保证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2:1,当然,考虑到客观条件,个别项目的比例至少也按1:1,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的实践。信息技术课既然在学校开设,应突出它的实践性,从课时安排到教材选择都侧重于这方面,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高,教学效果才好。我们近几年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合格率都是100%,优良率在85%以上,再次证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反之,在黑板上学信息技术,怎么能让学生学到信息技术呢?怎么能形成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应重视实践,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多于讲,使学生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重实践”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旋律,而“三加强”是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所谓“三加强”,一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联系。信息技术课的技术教学是围绕操作技能训练展开的,它虽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其中一些理论知识,有的依靠其他学科进行教学。数、理学科知识是信息技术的科学理论基础,如算法与程序设计就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了信息技术,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求知欲。数、理、化、生、地等学科从不同方面进行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课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以及如何掌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涉及的项目众多,知识面广,与其他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教学中应当注意它们与其他学科的纵向联系,这样可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以逐步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数学课在与信息技术联系方面主要讲授计算机编程所需的有关算法知识;物理课中讲的是与信息技术硬件有关的知识;而信息技术基础课主要讲如何应用计算机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管理信息等知识,这些联系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抓重点。
二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实践,学生初步掌握了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并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他们继续学习或步入社会择业的双重需要,我们要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用的关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它的实用性,所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与生活实际中都可以直接应用。例如,我校开设的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程有多媒体作品制作、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电脑动画制作、简易机器人等,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不但提高了兴趣,还强化了他们的操作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联系,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开设信息技术课选修项目上,结合我校特点和实际需要,开设了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的科目,如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电脑机器人等;另一方面,在宏观教学实施中,主要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将来工作、生活实际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是加强信息技术课的考核与评价制度。自从信息技术课开设以来,学校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支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可是,由于中、高考都没有把信息技术课作为考试科目,许多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不重视,出现了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所以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外,建立和健全信息技术课的考核制度尤为重要,这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能否真正具体落实的问题。信息技术课一定要考核,否则一切美好愿望都是空的,而且考核的内容要全面,不仅是技术一项。思想品德考核也应作为重要的一项,但这也是难点,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可以包括观点、态度、感情和习惯等,不能仅凭试卷成绩,应当以日常表现为主,是日常表现的积累。我校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办法。例如,本学期我所开设的校本选修动画制作课,就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平时上机时,采用定机定位办法,即每人每次上机固定坐在某一座位,固定用一台电脑,这样上课既容易点名,也容易发现问题。若在上课时发现某台机有人为故障,则立即找到上一次在这个座位上的同学,便于追究责任,促使学生爱护公物。学生每一次上机都点名,做好详细登记工作,期末时根据其整个学期的总体表现做评价,但绝不因一时一事出问题做定论,看产生问题的原因、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态度、看改正情况,最后才对该生评分。久而久之,学生就非常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而且学生感到越学越有趣,越学越爱学,使得信息技术课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彻底改变一些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观念。实践证明,健全的考核制度将大大促进信息技术课的顺利开展,使广大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训练中有所收获。
开设信息技术课20多年来,由于我们遵循教学规律,措施有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参加省、市信息学奥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在福建省电脑机器人比赛中也取得一定成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重视素质教育,形成了“一重视、三加强”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闽侯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