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 陈凡
技术的社会整合, 不仅指技术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一种秩序维持的过程和状态, 而且更重要的是指作为一种社会分化之结果的技术系统如何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形成与外部社会系统诸异质要素之间的适应与协调, 即形成与社会相容的技术, 并实现技术社会化的过程。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完整的整合过程也应该包括目标获得、选择与消化、调试与吸纳、维持与更新四个步骤。
一、目标获得
技术系统目标的获得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技术内部逻辑上的可能性, 技术有其自我演化的能力,技术系统内部结构的失衡或者现代科学原理的更新换代导致技术进步和技术发明的产生;另一个是社会需要的嵌入,技术内部逻辑的可能性并不必然导致技术外部属性的可行,社会各个系统对技术的自然属性的功能性预设是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
二、选择与消化
新技术系统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并不代表技术社会化的完成, 这仅仅是社会系统对技术本身的机械性的适应行为,它甚至有时候是在社会系统对技术尚未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的。一方面随着技术系统在社会环境中功能的不断展开, 技术系统本身的演化的复杂性会导致技术与社会系统间摩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社会系统对技术知识理解的不完整性、与技术系统目的的不明确性与易变性也导致了技术系统与社会的整合过程不是线性机械的。
三、调适与吸纳
技术也是一个具有自组织性、自稳定性的系统结构。当技术系统演化到稳定状态, 即使有从外界社会系统输入的干扰, 技术系统也在内部约束力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自我生长和控制的能力。当技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社会系统的价值需求不一致时, 并不一定急于抛弃技术的结构功能使其适应社会系统的价值追求, 而是要对技术的技术新颖性与功能、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引导并调节社会各个系统对技术的价值预设,保持社会系统与技术的稳定。
四、维持与更新
当社会各个系统有选择地有效吸纳了技术系统的功能, 就会改变和调整自身的结构安排和利益格局, 这样便在社会系统中产生一种稳定的社会效应,而技术系统的结构也因社会系统的价值建构获得了一种稳定状态。在维持阶段,技术的自然属性实现了社会属性的赋予,技术的潜功能也得以显现。
技术的社会整合过程不但是技术系统自身的演化过程,也是社会系统的整合基础上的社会变迁过程。这就不仅需要深入“技术黑箱”内部,用社会学的方法对技术进行“深描”,还要走出技术黑箱, 避免陷入技术的社会建构主义泥沼。
———摘自:《自然辩证法研究》(京),2014.8.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