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通用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 投稿Gren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61次
  • 评分4
  • 99
  • 0

刁铮人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10003)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尊重并合理地引导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发展;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实践经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高中通用技术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通用技术课 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

通用技术课程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积极实践,获得亲身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课程的开设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用技术课程开设以来,在取得初步成绩的同时,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困扰着每一位从事通用技术教学的教师:应该怎样教,即通用技术课程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探索,笔者感到建构主义理念下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不但符合新课程理念,而且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好。

一、模式界定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通用技术课的建构模式是以学生为知识构建的中心,教师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以情境创设、交流合作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积极构建,大胆创新的教学活动,实现知识建构、能力提高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其本质特征是自主构建、应用创新。

结合建构主义理念和通用技术课程的要求,我们构建如下教学模式:

二、模式依据

建构主义源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基于一定的情境下,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积极构建并借助于教师或者他人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构建过程。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有效会话,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有效教学。

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三、模式实施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通用技术学习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创设有效的生活化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感知问题,独立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进而通过合作探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中《结构与设计》这一单元时,笔者设计了“桥面结构”的设计与制作这一实践活动,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上各种著名桥梁的图片:(1)明石海峡大桥——世界上最长的吊桥(日本)。(2)西堠门大桥——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钢箱梁悬索桥(中国)。(3)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主桥采用单孔双铰钢箱梁悬索桥(中国第一,世界第三)。(4)青马大桥——仅以5年时间完成,称得上是同类建筑中时间最短(中国香港)。(5)魁北克大桥——设计师库帕将桥梁由设计时500米延长至600米导致大桥次断(加拿大)。

建构主义认为,由学生自主建构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能力,先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学习情境,然后将学生引入情境。通过5幅桥梁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讨论桥梁的受力情况,学生意识到桥的结构必须经过精心设计才能承受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力。这其中有些力是显而易见的,而另一些却并不那么明显。当一辆卡车通过一座桥时,每个人都知道这座桥要承受这辆卡车的压力,但又有多少学生能意识到,桥同时还得承受它的自重呢?因而桥梁设计家们设计桥梁时,除了要考虑桥要能承受在它上面的物体给它的压力之外,还得考虑它得经受得住来自其他因素的力,比如大风、地震等。

(二)有效指导,提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

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及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技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两者之间寻得一种平衡,学生的技术实践活动才不至于盲目,教师的指导也不会牵制学生,有效的技术实践课堂才会成为可能。在技术实践活动实施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主要包括指导学生成立活动小组、制订活动方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的准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等。在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以后,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又要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在他们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提供及时的帮助。

例如,在“桥面结构”的设计与制作实践课前,教师为各组准备制作模型的材料:3.2mm×3.2mm×1000mm的桐木条2根,502胶水、美工刀、30cm钢直尺、什锦锉、砂纸。提出如下制作要求:(1)设计并建造一个类似于桥面的模型,用做出来的模型进行一场比赛,看看谁的模型托住的铁块最多而不倒塌。(2)最后的胜利者由两个指标决定:模型能够托住书本的质量和模型的自身质量。

学生两人一组,先根据制作要求分组讨论,画出设计简图(如图1),教师指导并帮助各小组确定可行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协商、讨论必不可少,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

(三)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激励创新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这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能调动与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有一股内在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教学中的过程评价是让学生有持续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乐学、善学,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下将设计的方案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结果评价是为了促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并且是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做一个结论性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及他人学习状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技术实践活动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是否完成任务的层次上,而且要体现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尤其要体现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的激励,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桥面结构”的设计与制作实践课中的评价方法如下:

1.按要求使用给定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桥面的模型,模型的长度不小于24crn,宽度不小于4cm。

2.将制作的桥面模型横跨在一个跨度为20cm的木块结构之间(如图2),并在模型上依次放置铁块对其承受力进行测试,每加一块铁块,模型必须要能支撑的时间不少于3秒钟,记录测试结果。

3.如模型能支持的铁块达到规定的时间,视为及格,继续在模型上加铁块直到模型倒塌(如图3)。以模型最大能承受的物体的质量作为模型的主要指标,在模型最大承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模型自身的质量小的获胜。

4.只能用木块的上表面作为桥的支持面,即木块只提供竖直向上的力,而不允许将木块的边缘作为任何形式的支撑。

(四)交流反思,拓展提升

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如成果展示、活动总结等,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实现活动主题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桥面结构”的设计与制作实践课中,通过活动让学生感知不同结构和不同形态都会表现出它的不同的力学特性,通过设计制作“桥面结构”模型,让学生知道了不同的结构形态的受力情况,体验科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全部测试结束后让成绩最优的几组展示成果,并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的办法,然后集体讨论如下问题:(1)从结构的受力情况分析桥面结构分别受到哪些形式的力?(2)桥面结构设计成何种形式稳定性会更好?桁架结构效果如何?(3)在制作桥面结构模型时,采取哪些连接方式会更加牢固?(4)你的模型哪一部分首先断裂?你觉得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加固?(5)在桥梁设计时,还有哪些形式?(6)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结构是采用了框架结构?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经历了桥面结构的设计与制作,学生才体验到制作过程远不是当初设计时想得那么简单。要考虑不同的结构设计对承重的影响、制作精密度、选择合适的工具、制作流程、桥梁连结的方式对承重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桥梁的重量问题等。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理性判断和决策,这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感悟、归纳和自主建构。只有经历技术实践,才能形成严谨的技术思想和方法。

在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教学内容的预设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造性地运用上述教学模式。首先,可以从实际出发,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选定实践项目;其次,进行活动方法的指导;第三,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和学生合作,一起亲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造性运用该教学模式,使技术实践活动的教学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技术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研究,2003

[2]严雪怡,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8)

[3]茉斯利P.斯特弗吉利,益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徐斌艳,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技术与设计2[M].南京:江苏教育H{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