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丽
现阶段,社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竞争。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初中教学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之一。基于上述背景,以下论述主要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为基本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一、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联系
在研究创新能力的养成之前,有必要优先研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联系。所谓的创新意识又可以称作创新精神,具体指的是人们所具备的创新意愿,这种意愿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在将创新成果有所实现的初期阶段,同时也属于先决性的条件,即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是无法获取创新成果的。
创新能力是创新的关键和核心,创新能力具体包含:创新成果、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其中的创新方法是获取创新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也就是说只有人们能够不断的进行思维的更新,才能够充分的摆脱较为陈旧的思维模式,并能够强化创新能力;创新成果是创新能力的外在因素、根本目的和主要体现。如果创新能力无法延伸为创新成果,那么这种创新成果是无法维持长久的,并且也不会拥有市场。在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加快了人才的竞争趋势,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了发展教育事业的重点。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当前,我国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所有科目的载体,任意科目的学习都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应比其他的科目更具有创新之处,教学内容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初中信息课程所具备的这一系列特点,增进了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开展:
1.教改机制应以学生兴趣为主
初中生想要将困难克服并获取骄人的成绩,兴趣是最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兴趣也是学生能够逐渐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先决性因素。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若拥有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则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培养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最终就会取得优质的创新成果。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这种方式会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进而有利于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2.教学理念需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形式下,初中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相比较,拥有极高的权利和地位,因此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一般会将教师作为中心。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在认知教学观念方面也逐渐的客观和理性。初中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有必要拥有创新型的教学观念,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地位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一定要对学生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意识给予鼓励。
3.考核内容要以创新能力为中心
教学一定要具备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是利用教学评价来衡量的,因此教学评价的方法或标准对教学行为有十分关键的导向性。最近几年普遍存在用闭卷的形式进行教学质量的考核有待更新,由于想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需要在初中信息技术考核时加强创新性的考核形式,要让初中生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体现出考核的真正效用。从目前的教学考核形式上来分析,初中信息技术的普遍课程考核,都能够检验出学生的操作能力、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等。
4.教学目标应以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基准
创新意识是能够达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约创新的意愿,同时可以直接影响到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的大小。现如今,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一定要将教学目标制定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利用培养出来的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综合型人才来提高初中教育的总体质量。在初中教学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对启发性思考题的设置,开办知识讲座或知识竞赛来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
5.在教学信息技术时注重问题导向性教学
问题导向性教学是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常用的模式,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来说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想要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让学生养成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然而培养这些能力一定要让学生拥有单独和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流程中,有必要主动、积极的进行发问,利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学习兴趣,并引导和协助学生学会利用有关的工具充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问题导向性教学融入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根据以上的论述,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教育体制中的核心,同时也是学生了解和接触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若正确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的总体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出创新性的人才和社会。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太平庄乡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