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状况及原因分析——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投稿小瑞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268次
  • 评分4
  • 15
  • 0

晓 琴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通过对2012、2013级100名贫困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总结了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了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2.029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必须建立在相互接触、相互感知、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要稳步立足于当今社会,丰富的知识必不可少,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社交能力也不可或缺。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适应社会的各种挑战。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下称南工院机械学院)是国家首批28所示范高职院,招生重点是江苏徐州,学院几乎2/5的学生来自于徐州,另外还对重庆、山西、黑龙江、安徽、湖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招生,造成贫困生数量很大。为了把贫困生工作落到实处,南工院坚持“三公”的原则,特制订了一套贫困生入贫困库的流程。程序是先由学生本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南工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三级证明),经过班级的民主评议小组进行测评,上报学院审核,公示无异议后录入南工院贫困生库。并且贫困生每年认定一次,保持动态性和科学性。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必须来源于贫困生库。

100份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南工院机械学院2013级、2014级的贫困学生,回收率达99%,全部为有效问卷。其中2013级贫困生主要来自于南工院机械学院贫困生库。2014级学生主要来自于助学金获得者(因新生还没有入库,但获得助学金要有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三级证明)。贫困学生大部分来自于苏北和边远地区。因此,贫困面很大,学校照顾关心学生的资助,并有超市助学、小太阳奖学金等关心学生的生活问题,而人际交往方面的苦恼日益困扰着这些本身就肩负经济压力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更需要大家的关爱。本问卷主要涉及他们的基本情况、人际交往的特点、态度,笔者通过对问卷的回收整理,总结出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从而有利于分析造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改变他们的错误的认知,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 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

第一,不敢交往。由于贫困生多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差,从小除了学习,没有其他任何兴趣爱好,也没有见过世面,上大学是第一次出远门,不知道流行的前沿,与都市的喧嚣有些格格不入。想加入又苦于没有兴趣特长,怕被人笑话。并且,自我评价比较低,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因而只能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怕被别人看穿。老师也不像以前那样随时出现在学生的视线里,与高中时的师生亲密关系相比,学生有诸多不适应。在本研究的99份问卷中,有一题“你有苦恼时,会向谁倾诉”,选择向老师的只有20%,说明他们大部分人有问题也不和老师交流,师生关系相当一般。在问卷中对“在与人交往时,你是否怕见生人,在交往过程中紧张、焦虑”的问题,有75%的同学选择“总是”,有15%的学生选择“偶尔会”,只有10%的学生表示“不会”。在问卷中有题为“在与人交往中,你是否会经常觉得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怕别人笑话,不敢与人交往”,有90%的人做答,有85%的人同意这种说法。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贫困生介意自己的出身,考虑到与非贫困生的差距,比较自卑,不敢与人交往。

第二,不会交往。由于贫困生的生活背景,日常接触到的生人不太多,并且学生大部分都是住校上学,考上大学是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因此学习是第一要务,总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想与学习无关的其他的事情。其身边的同学基本上也是这种情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与城里见多识广的同学视野差距很大。在问卷中对于“你看见陌生人常常无话可说,很难有共同的话题”,60%以上的学生同意这一说法。对于宿舍关系,问卷提到“你与室友的关系如何”,超过60%的同学存在问题,并且女生的问题多于男生。对于其中有一题开放式问题“你感觉与同学交往中问题主要有哪些”,有同学答“生活习惯不同,价值取向不同,风俗习惯各异,不知道怎么相处”。

第三,不愿交往。由于贫困生家庭条件很差,用每一分钱都有计划性,不能和别人出去聚一次餐,回来喝半个月的免费汤。有时候,他们也争取出去兼职的机会,为自己挣点生活费,减轻家庭的负担。与非贫困生在一起玩不仅挣不了钱,还要额外花钱,因此贫困生不愿与非贫困生交往。在本问卷中“你是如何认识朋友的”,有75%的同学选择“被动结识”。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对“兼职会影响人际交往”持赞成态度,认为会减少与同学交往的机会。但其实贫困生大多数比较在乎自己的经济状况,节衣缩食。遇到请人吃饭、送礼等需要花钱的地方,推辞或躲避,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触及他们的自卑或自负的那根神经。因此,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比较狭窄。

3 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原因

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城乡差别,收入差别日益拉大。笔者所在院系所招生源有江苏条件好的地区,也有甘肃、青海、宁夏等经济本身欠发达省份的学生。城市条件好的孩子有着良好的家教氛围,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外语、计算机样样精通,并且性格开朗,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而来自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本身的生活环境、文化条件、教育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只会一味地学习,肩负改变自身甚至改变家族的使命,因此个人压力较大。在笔者所在院系举行才艺大比拼时,很多家境优越的同学,真的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贫困生因经济压力基本没有除学习以外的任何兴趣,因此两者很难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对比之下,贫困生易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难以融入集体,社会经济压力造成的人际交往不适就不容置疑。另外,贫困生的浓重的乡音,有时也会成为他们与其他学生交往的隔阂。

3.2 学校原因

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本身由于见不多、识不广,就存在自卑、敏感、多疑的不良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对这些特殊的群体多关注,建立档案,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他们进行帮扶,免于他们成为“双困生”。学校对于贫困生开展了建立科学的贫困生库,并且每年“公开、公平、公正”动态地评定一次,便于更加合理的资助学生。但是,在贫困生资助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值得探讨。笔者所在学校有个新生班,由于学生的情况还没有准确摸清,班主任让学生在班级公开演讲后班级学生打分,从而决定助学金的名额。这种方式虽是无奈之举,可明显有给学生贴标签之嫌,对有的学生来说在本就自卑的心理上划了深深的伤痕,也可能是对他们敏感的心的又一次伤害,造成他们自我孤立。曾经就有一名女生在自己的日志里写到“我们没钱,但请不要伤害我们的自尊”。

3.3 家庭原因

家庭经济压力大,没有闲钱供他们自由支配。贫困生一般要么是家庭处于偏远地区,要么父母下岗,要么家庭上学的子女多,要么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等情况。因此正如中国的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从小就有着勤奋朴实的品格,认真踏实的精神。但是他们接触不到什么新事物,近20年生存在一个熟人社会,朴素的民风,让他们来到都市里有诸多不适应。他们的好多人都是靠助学贷款或亲戚朋友的帮扶才上得了大学,因此有强烈的光宗耀祖、跳出农门的迫切愿望。而城乡差别让本来以为上了大学后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他们有些无所适从。他们感受到了莫大的经济压力,每天算计着自己的生活费,还想尽一切办法勤工俭学或兼职去挣点补贴。他们无暇参加集体活动,也没多余的资金用来交际。笔者在工作过程中找学生谈话时,学生明确提出“同学聚会总找各种理由推掉,我要躲避这样的场合,因为我们的每笔开支都是精心计划好的,没有那么多闲钱支配啊”。

另外,“家庭是最好的老师”,而贫困家庭里家庭成员每天都忙着挣钱维持基本生活,且生活仍然艰难。有的学生说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爸妈一年到头在外打工,一年难得见几次面,由于家庭人口多,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挣的钱仍然不够花,少有时间或根本没有精力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家庭氛围也起不了正向的作用。

3.4 个体自身原因

3.4.1 自我认知比较低,比较自卑

由于贫困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偏远地区或特殊困难的家庭,经济比较拮据,他们习惯于自己的那个熟悉的生活圈子,近20年的生活习惯,比较敏感、脆弱、不自信,认知结构单一、狭隘。来到大学校园后,都市的灯红酒绿与朴素的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们感到很不适应,认为那是有钱人的生活,与他们无关。他们习惯于把自己包裹严实,怕别人看出自己的窘迫状况,从而看不起自己。他们的这种长期孤独和脆弱从而导致的封闭、自卑等消极的心理,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易与同学关系疏远,造成交往的障碍。

3.4.2 交往圈子比较小,不懂交往技巧

贫困生的生活压力比较大,因而他们往往难以融入到群体中去。花费比较大的同学,往往追求时尚,熟知流行前线,贫困生很难与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并且贫困生家乡的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除了拼命学习,应付考试,业余的活动都不能充分开展起来,兴趣爱好更是无从谈起,硬件软件都不能与城市相比。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与他人的交往难以形成沟通的共同话题。并且他们生存在教室与兼职的路上,很疲惫,根本无心无力去“讨好”这类“高富帅”或“白富美”,而且也不知道跟他们怎么交往,时间久了,他们只有固于自己以前的朋友圈子或者有一两个与自己一样的贫困生朋友,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踏实,才没有差距,不用做“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于永成,付强.高校农村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成因与疏导[J].航海教育研究,2011(4)

2 邱立汉.高校贫困生的交际困境及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07(4)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