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玲
每次过父亲节的时候,我都很惆怅。拿起电话,东拉西扯一通,总也说不出那别扭的三个字。
想起父亲,就想起我们那个不起眼的小村子,一圈长满老槐树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打仗留下的土寨墙,寨墙里外藏着我儿时的欢乐苦痛。
父亲弟兄四人,是挨打最多的一个,他从不讨饶,脾气又臭又犟,加上是排行老三,也多半不受宠。母亲是个心软的人,听了媒人的介绍,可怜父亲,就嫁了。
家里很穷,置不起房子。他们只好步行到离家很远的平顶山打石头,下煤窑。据说,那些日子很苦,披星戴月,风里来雨里去,充满了生命危险。我三岁那年,家里终有了一点钱,又东挪西借了一部分,父亲在寨墙外紧依着一个本家叔盖了三间瓦房,算是有了正经的家。
父亲上过学,读到初中,在村子里算是有点儿文化的。我七岁时,他南下东莞,那时不叫“打工”,村里叫“流窜”。期间,往家写过一些信,诸如说母亲“操劳不易”,“身小力薄”,对我们姐妹说,“油菜花开的时候,就回家了”。这些富有文学色彩的词句,我至今依然零星记得。母亲读完父亲的来信,会悄悄地背过脸去,潸然泪下,尽管两人以前总是吵架。
到了年底,我随母亲在灶房里忙活。不经意地,看见父亲一下子出现在院子里。他笑嘻嘻的,解开背回来的蛇皮袋子,袋子最上面放着两把金黄金黄的香蕉。说是广州那边香蕉多,又便宜。我们姐妹算是第一次吃香蕉,先仔细地用鼻子闻闻,再掰成一点一点地放进嘴里,那香甜的味道着实让我们欢喜了好几天。如今想来,那么远的地方,中间汽车,火车,汽车……要换乘许多次,父亲带着那些香蕉一路辗转颠簸,回到家,竟能完好如新。
后来,父亲就守着家里的几亩地,不再外出了。
他白天干完地里的活,回到家在灶台前的小板凳上坐下,唤我拿出近几日的练习册。他先是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叶,熟练地卷上一根,再用烧火的棍子点上。他总是两手都不闲住,一手往灶台里添柴,一手拿着书就着灶台里忽明忽暗的火光费力地看着,一道题又一道题。这也是我心里最害怕的时候。只要一找到错题,他立马唤我,先是小声,后是大声,训得我不敢抬头。差不多的时候,他会用自己的口头禅结束:“毛主席说过,人生最怕‘认真’二字。记住了没有?”
一看到他瞪着眼很凶的模样,我有时忍不住抹眼泪。母亲围着锅台忙上忙下,却也都看在眼里,许是心疼我,她就老因为火烧得太大或是太小骂他几句。
高兴的时候,父亲会在临睡前和我玩一种“抓痒痒”的游戏。一个人去抓另一个人的膝盖,或轻或重,或急或缓,只要能使被抓的人憋不住笑,就算自己赢了。还念着口诀:一抓金,二抓银,三不笑,是好人。印象中,我从来没有赢过父亲,他粗大厚实的指尖充满了魔力,我总等不到他抓第三下,就先自笑了。父亲也哈哈大笑,嘴巴咧得很大。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离家二里多地。碰上雨天,邻居们总会张罗着给孩子送伞,送鞋。而父亲总不提这回事,也不准母亲去送,说是没那闲工夫。母亲只好背地里逮个空儿,偷偷托人捎去。
放学后,他又从不准我写作业,把我轰到地里去帮忙,或是命我提上与个头极不相称的大箩头到河边沟沿打猪草。等晚饭后,甚至大人都睡了,我才能趴在油漆斑驳的床头木箱上,就着昏黄的蚕豆大小的煤油灯写呀写。
如果说,父亲不重视学习,似乎也不妥。因为每到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不管多忙,他都抢着去,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颠颠地就走了。
仔细想来,童年给我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父亲母亲吵架。他们总是在吵。母亲常常流着眼泪向我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父亲的种种劣迹。记忆中,他是个暴脾气,又大男子主义,做饭洗衣类的家务活繁杂琐碎,全落在母亲一个人头上。可他竟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狠狠地和母亲吵个不停,我心里的恨意如野草般滋生蔓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他说的话越来越少,即便在他问我话时,我也只是浅浅地敷衍一下。尤其是他们刚吵完架,我更是不理他,一连几天都这样。
到后来,以至于每次我要缴书钱的时候,也只是和母亲说,母亲再把话带给他。他呢,早早地吃过晚饭,叼上一支烟,然后穿过寨墙去村里“串门”。两天,或是三天后,但一定是老师截止日之前的时间,母亲准能把串门借来的钱数好交给我。
有一天,他带着一身酒气回到家,嘴里一直絮絮叨叨的,吐得满地都是。母亲在里屋给他擦洗,他自言自语似的说:“芳芳,这闺女算是白养活了,指望不上。”我刚好听到,心猛地一疼……
日历翻飞,我上初中了。母亲逢人就说,我闺女很会省钱,生活费比别人少一半。而他却说,不要过俭,该花的要花。中考前,他来镇上赶集,顺道来学校看我。盯着我老半天,说我又瘦了,不要舍不得吃菜,他几乎是在恳求我。顿了顿,他又略带玩笑地开导我:“你现在正是‘剥削’人的时候,咋能不‘剥削’!”哦,原来,他,是了解我的。
望着他离去的有几分亲切的背影,我的眼泪出来了。
儿时家境贫寒,成家后孩子多,我能想象多少个白天多少个黑夜,他都在找寻生活的出路。种葡萄,种苹果,卖煤球,虽是抱着极大的心志和希望,可竟没能成就,如今想来,他心里一定藏有诸多苦涩。
后来,我读中师、大学,参加工作,他都来看我。每次来,好像都很不自在,不知道要说什么,依然是那么固执,不肯多停留一会儿,刚坐下就要走。看他连板凳都来不及暖热,我只是怅然不知所措。
我结婚后,母亲打电话总是问长问短,打听婆婆对我好不好,生怕我被欺负了;而他,却只叮嘱我要对婆婆好,老人不容易。
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思念他了,那黝黑质朴的面容,那黄土地上辛劳的身影!我羡慕那些退休后苦尽甘来练太极听戏的老人,羡慕那些聚在一起吹牛抬杠玩牌下棋的老人。这一切,离我的父亲太远了。
(作者单位:河南新乡市长垣一中)
(编辑:向柏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