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一直处于争议当中。而从古至今,教育惩罚从未真正离开过教育管理。教育惩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犯错的印象,从而避免再犯错误。高中班级管理中,管理对象正值青春期,管理工作相较于其他时期压力较大,对教育惩罚的应用也较多。而现在的一些教育惩罚存在诸如惩罚不当、惩罚不公、随意惩罚、不敢惩罚等问题。究其原因或与教育惩罚习惯、学生与家长默认以及相关法律无明确规定等有关。本文针对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惩罚,提出几点见解。
一、规范教育惩罚相关法规,有法可依
由于法律法规的不明确,让许多教师在教育惩罚中出现随意惩罚或不敢惩罚等现象。为此,首先必须将相关法规规范化,让教师在应用教育惩罚时有法可依,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保护,惩罚有度,学生在得到教训时,不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亦不会因此与学生家长发生矛盾。另外,法规中除对教育惩罚的相关问题进行明确说明规定外,对于教师在教育惩罚活动中的作用与责任也应做出明确要求。部分教师抱着安稳教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求稳心理,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当行为予以忽视,没有进行正确的管教,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因而,法规中需对教师亦有严格要求,若发生未尽到教师义务的行为,对教师要有相应的惩罚。对学生不当行为的放纵,就是对他们成长的不负责。
二、强化教师品德,注意惩罚方法
作为教育方,对教育惩罚的界限必须严格把握。过轻,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过重,对学生造成伤害。这里对度的拿捏,需要相关法规的强硬规定,更需要教师的实际把控。首先,校方应当注重对教师师德的培养,绝不可让教师对学生进行不当的教育惩罚,对于法规中对教师的要求与相关惩罚内容,校方需加强教育,不让教师逾越雷池。要让教师理解到不当的教育惩罚将会给学生的心理与身体来到的严重后果。以此为标准底线,对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惩罚。其次,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年轻教师多与教学经验更加丰富的教师学习,讨论对于不良行为学生的惩罚手段和方式。教育惩罚并不是单指体罚学生,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改掉不良行为,谨记这一目的,通过教育手段让学生加强记忆,不敢再犯。
例如,某学生于上学期的某天,和其他学生一起路过一家锁着门的小院时,见到院内种有许多不认识的植物,一时好奇,竟然未经允许翻墙进入小院之中。被发现之后,我第一时间带着该同学登门向小院主人道歉,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我考虑到此事的严重性质,与其家长经过沟通交流,惩罚了该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知晓此事,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并由我出面进行惩罚,避免学生在校内受到严厉的批评与惩罚之后,再次受到家庭的惩罚。让学生吸取教训是目的,惩罚只是手段。这样做的同时,不仅让学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亦是对青春期的高中学生的保护,对他们的成长负责。
三、制定教师、学生与家长三方认可的惩罚制度
在对班级管理与惩罚制度的制订过程中,我邀请各科老师一起,与全体学生进行讨论制定。学生与各科老师皆认可之后,每位学生将其带回家中交予家长,让他们也参与到制定过程中。最后确立的制度标准便是我们今后要依照的标准。
由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制定班级规范和惩罚制度有以下益处:首先,学生有了自己参与制定的、清楚明晰的行为规范后,就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将规范内化为对自身的要求,从而达到慎独的境界。其次,教师在实施惩罚时,可以按章行事,避免随意乱罚。再次,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惩罚制度衡量教师是否存在不当惩罚行为,对教师的惩罚行为进行监督,若存在违规行为可进行申诉。最后,有助于促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家长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可使学生在校内、外有统一的行为规范标准,若学生在校外出现不当行为,也使其受到相同的处罚,避免由于家庭教育不当而使学校教育成效归零现象的产生。
教育惩罚不可被彻底剔除,而是应当更加规范起来。对于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适当的教育惩罚手段能加深他们的印象,意识到错误,不敢再犯,这是对学生成长负责的体现。但是,在教育惩罚的过程中,也会有教师没能有效把握,造成随意惩罚、惩罚不当、惩罚不公的现象,而且,由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正是个人意识初步发展的时期,有些教师为了求稳,对学生的不良行为选择忽视,不敢惩罚。针对此类问题,首先需要从相关的法规建设出发,让教育惩罚有法有据可以依从;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与家长沟通,制定教师、学生与家长三方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与惩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