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构建“四有”课堂绽放精彩活力——浅谈语文教学的“活”字秘诀

  • 投稿汉桃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32次
  • 评分4
  • 33
  • 0

江苏新沂市双塘镇九墩小学(221400) 蔡增平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课堂教学“活”的魅力。 “活”的课堂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形式上的简单变化,而是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命力的主宰者,能让孩子们对学习充满兴趣、期待和渴望,让课堂教学充满欢歌与笑语。在课堂上,孩子们有时为了弄清某个问题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们跳动的思维、稚嫩的童声、天真的笑脸、丰富的想象……让课堂充满了生气、灵气,同时也有几分稚气。这是一个充满爱的课堂,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积极思考,认为打造“活”字课堂的秘诀就是要做到“四有”——有爱、有趣、有疑、有辨。

一、有“爱”,让孩子感受课堂的温暖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有“爱”的课堂,呈现的是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和关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满足;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孩子,激活他们求知的欲望。

曾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课堂上位于教室后面靠近窗户的孩子,总是在座位上瑟瑟发抖,注意力很不集中。于是,我悄然走到那里,试图寻找问题的根源。这时,我感觉到一股刺骨的寒风从窗户缝隙中吹过来。爱美的孩子们本来就穿得少。于是,我一下明白了问题的根源,都是寒风惹的祸。我试图关闭窗户,但怎么也闭合不好(学校的条件很简陋)。于是,我就发动孩子们,大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的办法。最后,我们通过一张张折叠的纸片解决了窗户闭合问题。这小小的行动,温暖了孩子,也温暖了孩子们的心。在余下的时间里,他们的学习特别给力,朗朗的读书声似乎在表达他们对教师爱的回报。

有爱的课堂不仅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追求和热爱。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告诉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习的孩子总有一种积极的求知欲望,总会有问不完的问题、说不完的好奇……稚嫩的言语、天真的想法,使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当然,爱的课堂还需要我们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小学的孩子来说,同伴的掌声、教师的鼓励犹如扬帆的劲风,成为他们不懈努力、前进的动力。

二、有“趣”,让学生在快乐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动力之源。心理学研究表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重要、最现实的手段就是激发兴趣。引人入胜的情景、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如,《珍珠鸟》一文的第六小节写了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的情景。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填补课文中的空白:“小珍珠鸟在睡梦中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问题特感兴趣,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虽然问题的答案五花八门,但都围绕“信赖”这一话题来展开。伴着他们的精彩表现,教室里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对探索知识的认可和尊重。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收集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石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把带来的石榴放到讲台上。几个石榴一字儿排放在一起,有的是青绿色的,有的是青中带黄,有的一半红一半黄……学生们热情高涨,议论纷纷。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所见。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说你看到的石榴的颜色。

生1:我看到的石榴是黄里有点带红的。

生2:我看到的石榴是有点青有点红的。

生3:我看到的石榴是红色的,还有一个大口子。

师:再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么多的石榴长在树上是怎样的情景?

生1:它们像一个个胖娃娃挤在一起。

生2:它们有的笑歪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由于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和体会,学生很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朗读时,他们很好地把握了第三小节的情感基调。为了鼓励他们,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道,我给每个学生都发了几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到此,再讲石榴的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学生的兴趣更浓了。

三、有“疑”,让课堂充满吸引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每节课的教学伊始,教师总会巧妙地设疑问难,让学生处于困惑状态。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去。

如,在学习仿句的时候,我先给孩子们出示一句话:“教师犹如园丁,献出自己的殷勤,浇灌了每一朵花。”然后,再让学生讨论;最后进行仿写。有的学生会写道:“护士犹如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产生疑问。在教学《三顾茅庐》一文时,在学完课文的第三节后,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诸葛亮会不会是故意睡觉,因为这样才能考验刘备有没有诚心?”立即,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是故意,有的说是无意。我趁势说:“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分析应该有理有据才行。”学生一听,有的面露难色,有的急不可待地高举手臂。“理由是什么呢?别急,读读课文或联系人物特点分析一下,也可以讨论讨论。”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几分钟后,小手如林。学生们分析得头头是道。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有“辨”,让课堂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有“辨”的课堂,就是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辨析。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是用理性的思考来诠释智慧。只有让思辨走进语文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学生的阅读、表达才能充满思维的张力。

苏格拉底说:“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太阳,教育应做把学生内心太阳释放出来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最高境界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辨能力迸发出来。

比如,在学习《灰椋鸟》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带着思考去读书,力求把静止的文字读活,把有限的文字读厚,读出“言外之意”,读出“言中之情”。请看以下教学实录片断:

师:哪个词能说明一群灰椋鸟飞来没有终止?

生:陆续。

师:你理解“陆续”吗?生活中你用到“陆续”这个词吗?早晨校门打开了……

生:早晨校门打开了,我们陆续进入校园。

师:电影即将开始了……

生:电影即将开始了,观众们陆续进入电影院。

师:还在什么时候会用到“陆续”?

生:《运动员进行曲》响了,同学们陆续进入操场。

缺少思辨的语文课堂,是没有思维深度与广度的课。这样的语文课堂即使书声琅琅,也难以演绎阅读的精彩,更难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在驾驭课堂教学时,如果能够从容做到“有爱、有趣、有疑、有辨”的时候,那我们的课堂就一定能够绽放出精彩的活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