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立足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磨课与反思

  • 投稿狸发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74次
  • 评分4
  • 41
  • 0

浙江新昌县实验小学(312500) 杨杏玲

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唉,公开课上过之后,还得再补上一课。”我很纳闷,费尽心思、精心设计的一堂公开课,为什么让我们许多教师不喜欢?怎么样的课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深得学生的喜欢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着的问题。于是,我常常在平行班中进行不断尝试,觉得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很有意义。我执教了好多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每一次我都会有一种新鲜的感觉。由于学生、地点不同,课堂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纵观一次次的教学经历,我觉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立足学生,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就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注重积累,体会语言魅力

【教法1】

直接揭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那篇绿绿的爬山虎》。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文题。读了文题,你猜猜看,课文会写什么呢。

生:会写绿绿的爬山虎。

师:课文写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文来读一读。

【教法2】

(1)看图引互文。

师: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看着这组画面,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什么?

生:《爬山虎的脚》。(引出课题:《爬山虎的脚》。因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里有叶圣陶写的《爬山虎的脚》,而第七组课文编排了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看着这一墙的爬山虎,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吗?(顺势复习词句)

师(引):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生(接):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师(引):叶尖一顺儿——

生(接):朝下。

师(引):在墙上铺得——

生(接):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引):一阵风拂过——

生(接):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揭题,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中也有爬山虎。(出示文题)一起来读读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眼睛,猜猜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会写什么。(学生有的回答会写爬山虎,有的回答写人)那究竟写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在实施教法一的时候,我觉得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还没进入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虽然导入课题简洁、干脆,直奔课题,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还没有完全激发起来。当实施教法二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明显要浓厚一些。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对于爬山虎这种植物了解得比较少,在看图片的时候不时听到惊叹声,显然他们沉入爬山虎的美丽画面中,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适当提问:“看着这一墙的爬山虎,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吗?”其实,我就是想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爬山虎的脚》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墙的爬山虎,帮助学生复习积累有关描写爬山虎叶子的段落,师生合作完成重点段的回忆;然后通过两个课题的比较,猜测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会写什么。那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呢?再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学生阅读的欲望明显比教法一来得强烈些。

二、词语分类,扎实而又高效

初读课文之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学习情况。

【教法1】

出示词语:

客厅  翻到  融洽  燥热  模糊  黄昏

推荐  删掉  蕴含  摇曳  楷模  眼帘

(1)指名一个学生读词语,及时纠正读音。

(2)同桌互相读词语,并指出同桌读错的字词。

(3)指导书写。

师:看看词语中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很容易写错,拿起笔在生字抄写本上写一写。

(4)评议个别学生写的字。

【教法2】

1.出示第一组词语:

客厅  翻到  融洽  燥热  模糊  黄昏

公斤  广播  恰好  洗澡  湖水  白纸

(1)开火车读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形近字、形声字比较。注意出示时,学生易写错的部件用红色显示,以起警示作用)

(2)齐读这一组词语。

2.出示第二组词语(近义词):

推荐  删掉  蕴含  摇曳  楷模  眼帘

推举  去掉  包含  摇晃  模范  眼皮

(1)开火车读词语。

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意思相近)

师:有时候,近义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学两组新词中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两组词语中红色的生字。(荐、翻、洽、帘、燥、删、糊、昏、厅)注意“糊”单个读的时候,读第二声,“模糊”应读轻声。

师:再来看看红色的生字,在书写的时候,你觉得哪个字很容易写错?

师:拿起笔在课文的生字区写一个你认为最难写的字。

评议学生写的字。

教法一,集中出示新词,通过个别读、同桌相互读词语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然后通过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在课堂中腾出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生字抄写本上写字,提高了写字的准确性。

但是,在课后指导学生课堂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有些词语的意思学生很难理解,而且对一些形近字的组词错误百出。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进行了第二次设计。

当第二次教学的时候,我有意识地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习题展开教学。这样,我发现学生进行作业的时候,正确率明显提高了。因此,在以后的执教中,我很自然地选择了教法二,进行词语分组教学,每组词语都有一个侧重点。第一组词,通过形声字、形近字比较,帮助学生加深对新词的识记。第二组词,通过近义词的辨析,本来很难理解的词义,如“摇曳”“蕴含”等词,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在这过程中,同时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利用近义词帮助理解词义,利用形近字、形声字帮助记忆生字、新词。因此,第二种方法的教学更为有效。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经常性地开展这样的教学,那么学生作业出现错别字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有利于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词语分类教学能让课堂扎实高效。如,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一文时,有位教师把词语分成了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类,让学生明白了词语是有感情色彩的。再如,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时,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燃烧”“挣扎”等这一类词语进行教学。因为这些词语很有特色,不仅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而且意思相近。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有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这样,学生就会印象深刻,作业的正确率也就提高了。

三、文本研读,抓重点悟写法

进入文本研读这一环节时,教师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叶老先生给 “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读后,很快就找到了文中的这一句话:“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我抓住了这句话进行了教学。两种教法,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

【教法1】

师:想一想,“春风拂面”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1:很温暖。

生2:很舒服。

师:是呀,春风拂过我们的脸颊,是多么惬意,多么舒服。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请到文中1-5自然段中找一找。

(大约过了四五分钟,有一个学生举手)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之后,教室里鸦雀无声)

【教法2】

师:想一想,“春风拂面”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1:很温暖。

生2:很舒服。

师:是呀,春风拂过我们的脸颊,是多么惬意,多么舒服。这句话把作者对叶老的感受比作了“春风拂面”,非常舒服、愉快、温暖。作者对叶老的感受来自哪里?

生:来自叶老对肖复兴作文的批改中。

师:叶老先生究竟是怎样批改作文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找相关的句子。

(约莫过了四五分钟,很多学生举起手来)

生1:“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生2:“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生3: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

教法一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很难,即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很难从文本中去体会出作者为什么会有像“春风拂面”的感觉。学生思考了很久,只找到了一处,就是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那一处:“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从叶老这认真细致的修改中,我们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可这远远还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教法二,教师的提问简单明了,学生容易理解文本,也轻而易举地能找到叶老为肖复兴批改作文的相关语句。这样,学生明白了作者这种“春风拂面”的感觉来自叶老先生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中。也就是说从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中,从题目、句子的修改中,从一则简短的评语中学生体会到了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在学习这些语段的同时,学生也学到了写好作文需要用字准确、用词确切,句子干净、规范;从叶老的这些批改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叶老对写作的认真态度,凸现了本课教学的着重点。

记得沈大安老师在绍兴市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内容理解与把握”专题研训活动中曾讲起阅读教学的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知道一个故事,第二种水平是明白一个道理,第三种水平是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积累语言,形成能力,陶冶情操,从读学写,也就成了阅读教学的四大任务。

对于第一课时教学而言,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仍然不容忽视。在课堂中进行生字的书写指导、词句的积累,从文本中体会情感,学习语言,懂得更多的知识与道理,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明确的教学任务。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