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着眼整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 投稿粉红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55次
  • 评分4
  • 48
  • 0

江苏海安县实验小学(226600) 张小宁

学习是什么?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是一种主动构建的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那如何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探究呢?我就以《小露珠》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给机会,整体感知打基础。

新课程强调感悟,要感知课文。如何去做呢?要强化初读环节,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去读,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说说对课文的印象。

在教学《小露珠》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就问:“读完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了哪些东西?”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他们畅所欲言。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然而也是零散的,缺乏条理性。无论是从学习语言的角度,还是从发展思维的角度,都需要给他们一个整理自己思维的机会,让他们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于是,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能将同学们所说的按课文所讲的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这样引导他们再读课文,然后指名回答。学生经过静心思索,深入交流后,水到渠成地对文本作出了最本真的解读。这时,课文在学生头脑里就不再是某一个局部的“特写”了,而是一张“全身像”。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为接下来的“悟”打好了基础。

二、创情境,整体育人效果好

对小学生来说,阅读过程就是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还原成活生生的形象的过程。由于他们储存在大脑中的表象不够丰富,所以指导阅读时就有必要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真的教育,在情境中理解、积累、运用语言,充分发挥课文的整体育人功能。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就《小露珠》的教学而言,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表演法

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是语言描写。在阅读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这部分内容;然后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边读边演,并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指定几个小组到讲台上表演,表演后组织集中评议。读、演、评,形成一个立体的情感场,让学生与作者及课文人物进行交流。学生在这种立体的交流中感悟到小露珠的美丽、小动物的可爱、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同时,还能将课文精妙的语言积淀在心理层面,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朗读法

课文第六自然段写的是小露珠点缀下的美丽的世界。教学这一小节,我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将默读、朗读,个别读、集体读,引读、范读等多种读法有机结合,巧妙运用,要求读出课文的味儿,并引导学生评议。在如此读的氛围中,学生竞相读书,课堂上书声琅琅,掌声不断。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演绎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以及作者所寄寓的情感,将语言文字训练与审美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语言文字和它所反映的意象一起成为学生的“情绪记忆”,积淀成为学生的文化底蕴。

3.联想法

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写小露珠的离去。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驰骋自己的想象:想象一下向日葵、白杨树会向小露珠说哪些挽留的话?会做出哪些动作?喇叭花会怀着怎样的心情吹奏着什么样的乐曲?小露珠又会怎么做呢?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补齐文章中的非言语信息,让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更真切、更感人;同时也使他们在想和说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实践证明: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课文,使情感体验与智力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既避免了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也使学生学习语文不再是知识的“搬运”,而是变成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情感体验同化学习内容的过程。同时,学生参与情境的构建,使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和自觉的创造。

三、寻红线,整体认识乐探究

对同一篇文章,由于阅读者知识背景及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就会出现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现象。因此,我以课文为突破口,选择贯穿全文的红线,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这样,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小露珠》时,在整体感悟、细读感悟的基础上,我着力于引导学生寻找贯穿全文的红线。首先,让学生复述课文。这样做既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又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为寻找红线做了一个铺垫。接着,我让他们说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于是,他们很快讲出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这实际上也就是本文的线索之一:先写露珠的形成——再写露珠很漂亮——然后写露珠使世界更美——最后写小露珠的告别。对此,我仍不满足,又以课文后面的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深化认识,这实际上是让学生找到了课文的感情线。此外,还有些学生找到了本文的时间顺序线。自寻红线,从“自寻”的过程来看,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寻找的结果来看,它深化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识。

总之,坚持从整体着眼,让学生主动探究,既合乎学习汉语的规律,又合乎当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语文能力,又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可谓一举两得。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