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多维涵泳,促进小学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

  • 投稿李晨
  • 更新时间2017-11-06
  • 阅读量417次
  • 评分4
  • 26
  • 0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的认识活动。在小学三年级,伴随着儿童直观形象思维的进一步完善,抽象逻辑思维也逐渐发展起来。儿童思维形成的关键期,如何帮助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呢?在涵泳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帮助学生通过思维链接,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开展多维涵泳,有效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

一、补白式涵泳,增强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不仅考虑问题的整体,还要考虑问题的细节;不但考虑问题的本身,还要考虑和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开展发散性的类比联想,能大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广阔性。扣住文本中的一个点展开想象,可以丰富人物形象,感受作品表达的意境和情怀。

例: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选自《少年王勃》)

师:我们常说标点符号也会说话,从这句末尾的省略号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这里是美景的延续,除了王勃此时看到的美景,肯定还有很多。

师:会是什么美景?(学生展开想象:远处有片片白帆,点点沙鸥,有渔民收网准备回家;近处江边树枝摇曳,随风飘动,岸边小花小草将滕王阁装点得格外美丽。等等。)

师:关注关键词语也能给我们启发,这段景色描写,写了王勃站在哪里看到的秋景?(强调“窗前”)所以,课文中在描写景色的句子前面加了一个词——“远处”,为什么要特别加上这个词?(结合滕王阁的建筑特点、王勃站的位置进行分析。)所以,我们在展开想象时只能补充王勃还可能看到哪些远处的美景,近处的能补充吗?(不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当时的场景,这样的想象才符合文义,才是合理的想象。)

连续的追问,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之中,仅补充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显然只是浅层次的思维训练,要引导学生从事情的现象看到本质,培养他们刨根究底的探究习惯。

二、对话式涵泳,强化思维的逻辑性

在涵泳语文课堂上进行对话,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而且应该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教材进行“对话”。这里的“对话”,不应只是停留于文本表面的泛泛而谈,而应该深入文本中进行思考,学生只有会思考,并且思考的层次更具有条理性,他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例: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选自《雪儿》)

文中出现了三处雪儿“飞翔”的场景描写,根据“飞”的意义不同,可以尝试进行对话式涵泳。如: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我为雪儿欢呼,我大声对雪儿说:“___________。”雪儿听到我的欢呼声,又飞回阳台,对着我咕咕直叫,仿佛在说:“__________。”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对我说:“____________。”这里的“对话”看似简单,其实它的内容是有逻辑关系的,它是随着“我”和雪儿分别时情感的变化而产生的层层递进。看到雪儿飞起来,“我”很高兴;雪儿又飞回阳台,是包含着对“我”的感激;“我”鼓励雪儿飞向蓝天,是对它的祝福;最后雪儿望望“我”,是对“我”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果学生弄懂了情感的层次变化,他们就不会思维混乱地胡乱填写。

逻辑性思维对于促进儿童整个思维体系的形成也是十分有益的,努力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做到条理清楚,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我们一直在涵泳语文的课堂上努力的目标。本案例中从雪儿的三次“飞”和“我”情感的变化着手,把事件的发展作为我们的逻辑线索,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辩论式涵泳,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辩论是调动多重感官开展智力活动的一种有益尝试。在涵泳语文的课堂上,也可以就一个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思维碰撞中辩得有理,辩得有据,从而深入到文本的本质中去考虑问题。

例: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林暗草惊风,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选自《李广射虎》)

师:这两个“惊”有联系吗?再来读一读李广射虎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想一想。

生:我觉得这两个“惊”,前者是写树林、小草、风等环境,后者是众将士们看到箭射入石头时的神态。两者意思不同,关联也不大。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觉得前后是有因果关系的。李广射出去的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就是因为前面描写的夜晚巡逻时周边的环境太惊悚了,所以才让李广有“草木皆兵”的错觉。如果大白天让他再来试着射一箭,他不一定能把白羽箭深深地扎进石头里。

生:我也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意见。前面的环境描写有 “毛骨悚然”的感觉,就是为了给后面写将军的力大无穷做铺垫。这样故事读起来更加有趣。

课堂争辩使学生的思维碰撞,使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激发学生在辩论时要有理有据,这就需要教师在涵泳语文的课堂上把更多的学习探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通过质疑、研讨、发现、总结,自己摸索出研究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嵌入式涵泳,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它既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又不同于一般思维。在语文课堂实践中,不仅可以就句、段、篇展开思维训练,在进行字词教学时,也可以通过涵泳让学生的思维打破常规。

例: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对生字“戏”,可以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本义入手:“戏”是什么偏旁?(戈部)“戏”的本义是指一种兵器,后来又用来借指军队中统帅的大旗。随着汉字运用范围的变大,现在,“戏”字的意思有了更多的内容,同学们可以先来用“戏”组几个你熟悉的词。

2.词类拓展:

(1)游戏、嬉戏、二龙戏珠(这里的“戏”是玩耍的意思)。

(2)有时,我们还会把开玩笑说的话叫作——戏言,不是经常在电视剧里面看到皇帝的命令不能轻易更改吗?这叫作“君无戏言”。嘲弄别人的行为叫作——“戏弄”。

……

3.回归文本:本课中的“嬉戏”是什么意思?(玩耍)看看课文中小池塘的图片,你能结合“嬉戏”这个词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小动物在嬉戏吗?(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小鱼游来了(干什么);蜻蜓飞来了(干什么);小青蛙(蹦)到荷叶上(干什么)……

4.情感升华:原来大大的荷叶里藏着无穷的乐趣呢,怪不得“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指导学生再读课题,深入体会“真想”的含义。)

从字的本义走向多重义项的拓展,这种嵌入式的涵泳,帮助学生推翻了思维的定势,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一个普通的汉字背后还有着这么多可以触类旁通的内涵。本案例中学生思维发散后,教者并没有到此结束,最后的回归文本、情感升华又是一种聚合式思维的训练。在涵泳语文的课堂努力搭建的是开放性的思维空间,但这种开放不是随意的放手,最终还应该回归文本。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