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小学(226400) 朱 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思维是与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情感体验紧密相连的。学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认知周围世界的过程时会产生奇妙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土壤。所以,在教学《三亚落日》等写景抒情散文时,我们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构建快乐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一、情境导入,拨动情感之心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与元九书》)因此,要构建和谐、快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课伊始,教师就要依据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文本中所寄寓的情感内蕴创设不同的导入情境,以此奠定阅读教学课堂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在这特定的情境中,顺利地走近文本,与文本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美丽形象等产生近距离的心灵交汇;并与作者寄寓于文本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褒贬损益等情感倾向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之美好境界。
比如,教学写景抒情散文《三亚落日》时,课前,我将在网络精选下载的背景音乐视频与苏婷朗诵的课文音频进行精心整合,制作成画面精美、内蕴丰富的PPT课件。上课伊始,我就运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欣赏。在美妙的背景音乐中,在幻化的、精美的热带风情的视频画面中,在苏婷的深情诵读中,学生对三亚落日美景的喜爱、赞赏之情被强烈地激发了出来。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在苏婷配乐朗诵的导读下抑扬顿挫地高声诵读了起来:“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二、以读促情,涌起情感之浪潮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作者智慧与情感的结晶。“任何艺术作品最终都是由读者来完成的”(杜夫海纳言)。作家寄寓《三亚落日》中的热爱、陶醉等丰富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细读深品文本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授予学生细读深品文本的技巧。比如,对开篇中的“诗意”、“美妙绝伦”等既总起课文内容、总括三亚落日壮观景色又奠定文本情感基调的词语要通过语音的重读、语速的缓慢、声调的抑扬等技巧凸显文本主旨:热情赞美祖国的美丽风光,深情赞叹、无比陶醉于三亚美丽的落日景色,还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的解读。
1.初读。整体感知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作者在文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2.复读。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三亚落日美景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体味,然后说说这些词语或者句子在文中分别起怎样的作用。
3.深读。质疑:文末的“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为什么要单独成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只有如此,才可以让积极的、美好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品读赏析《三亚落日》的内驱动力,才可以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活动中;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和精神满足,促进其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三、纵横勾连,拓展情感之范围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不能仅限于引导学生在《三亚落日》等经典美文的有限资源中,还必须创造合适的契机将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让现实生活中看似平淡却真实美丽的景色与《三亚落日》中的美好情愫有机地融汇成一股巨大的、不可抗拒的情感洪流,冲击学生平静宁和的心境,拓宽学生情感体验的范围,引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情感火花。
比如,教学《三亚落日》时,我引导学生紧扣“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这个话题,联系我们身边的美丽景色,进行延伸的情感体验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在我们的家乡、学校等周边地区,有没有可以与三亚落日媲美的壮观景色?
生1:有的。夏天雨过天晴时,我们常常站在教学楼四楼的走廊上遥望出现在东边天空中的美丽彩虹。那种美丽的自然景观一点也不比三亚落日的景象逊色。
生2:我家乡村前的小河,清澈透明的河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断。早上,河水中倒映着东升的旭日,像一面金黄的铜镜沉入河底……
生3:我们学校的小花坛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时令的花儿开放,这是一道永不消逝的、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每位学生以“迷人景观”为话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文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结果出现了不少佳作。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如《三亚落日》等写景抒情经典美文既是一首不分行的无韵之诗,又是一幅充满着摄人心魄的热带风光图画,还是一件蕴含着作者美丽、丰富情愫的文学艺术载体。教学这类经典美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文本中的言语情感与学生的言语体验、言语实践等有机地结合的情感体验过程。所以,教学《三亚落日》等经典美文时,引导学生展开愉悦的情感体验活动既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我们的教学手段之一。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三亚落日》等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审美功能与审美价值。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