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析

  • 投稿小米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98次
  • 评分4
  • 10
  • 0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钱晨露

【摘 要】在塞林格曼的积极倡导下,心理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即积极心理学,它不仅是关注人性的弱点与创伤,同时还是关注、发现人性的优点和美德的心理学。心理学家们开始对促进人类潜能的研究感兴趣。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以往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侧重负面心理的调节与预防,而为了让中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教师要在传统心理学教育的基础上注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积极心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15-02

一、我国积极心理健康课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中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仅二十年,是一门年轻的课程,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语文、英语等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等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满足中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顺应了国际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

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上世纪末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发起的,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只是关注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还应该对加强人自身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研究。这一运动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都在实践、渗透这一理念。

但不可忽视的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然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和局限。尤其是在很多中学,都是开学时候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做一个测试,筛选出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心理辅导,或者开设旨在消减学生的考试焦虑、逆反心理等消极心理的心理健康课程,这实质上偏离了教育部下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种将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地看成矫治心理不健康的代名词的做法不利于心理教育的发展。一味地防治,反而不如提倡一种积极的应对心态,从根源上改善学生面对问题时候的情绪。

而在国外,阳至平、王薇介绍到美国哈佛幸福课的实践体系。在阿拉巴马州的Homewood高中,Amy C. Fineburg老师根据积极心理学的体系,分别向学生介绍了《积极心理学七天入门课程》的六个单元。与哈佛的幸福课相比较,英国顶尖中学惠灵顿公学的幸福课实践更加务实,他们从2006年开始,为10年级和11年级学生每周安排一次幸福课,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年龄从14岁到16岁不等。这些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关注身体和心理健康,控制不同的情绪,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这门课与哈佛的幸福课实践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不是讲座形式,而是糅合了传统团体心理活动、宗教教育、体育锻炼、个人健康与社会教育以及瑜珈和冥想等众多元素,关注学生的四套成对能力:个人和社会;创新和物质;道德和精神;语言和逻辑。惠灵顿公学所在的英国伯明翰市(共有440 所中小学、18万学生)2008年宣布,当地所有中小学生很快将学一门与文学、数学一样重要的课程——幸福课。与欧美交流紧密的香港不甘人后,接上了积极心理学的传播火炬,分别于1999年开始在中小学开设“成长的天空”课程计划(香港教育署资助与发起,关注青少年抗逆力),2005年开始推行“共创成长路”(香港中文大学石丹理教授负责,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关注青少年积极成长)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因此,我国有必要开始重视在中学心理健康课程中积极心理学的渗透,设计一个具体的课程渗透方案。

二、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课堂教学原则

1.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在传统的心理学模式提倡下,过去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为重点,即使面向全体学生普及更多的也只是有关挫折、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预防治疗方面的知识。这样的目标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群体只是少数突出心理问题的学生,从而忽视了大多数的学生。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主张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人格和促使积极人格发展的积极的制度和团体。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只是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不能真正发挥中学生的潜能。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转变传统观念,将培养积极的教师和学生作为新的目标。

2.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原则。

(1)心理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其中,首要的原则是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而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师则要活学、活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和概念。很多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着误区,认为就是带领学生做一些游戏,其实心理健康课程不是为了做游戏而做游戏,而是在游戏中融入了教育理念。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逆商指数,设计的与耐挫力有关的课堂心理游戏等。

(2)贴近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的前提就是适宜性,主题适宜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成功至关重要。主题不能脱离实际,高高在上,不能太抽象化,一定要贴近学生,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他们在每一阶段都有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比如,到了中学阶段的女孩子,青春期发育,开始对于自己的外貌等比较关注,所以会产生不自信等心理问题,于是可以设计“你本来就很美”的心理课,倡导乐观、自信的积极心理。

(3)整体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主力军,以家长为后援,构建一个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4)积极性。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性无疑是十分重要、核心的内容。不仅是授课内容要与积极心理学挂钩,同时,授课教师自身也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来感染学生,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学会发现学生的正性情绪,积极地引导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运用这些正性情绪。

三、适应积极心理学的几种主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理念

1.重新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区别心理课程的“预防”和“治疗”两种概念的区别,一个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不仅仅是用来帮助那些已经产生的负性、消极的心理问题,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正性积极心理,由消除心理障碍为目的转变为促进心理发展为目的,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课程观。

2.打造积极、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悦、富有安全感的课堂氛围,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应该更加倡导积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朋友的心态来教导和指引学生,这样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无不言,真诚抒发自己的感想,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积极心态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学通过元分析研究,并结合心理学、人类学、宗教、哲学等各方面的成果,总结出六大类 24 种积极人格(如感恩、宽恕、希望、乐观、幽默、忠诚、爱学习、诚实等),并认为这些积极人格是人类共同的,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通过对于这些积极情绪的体验可以带来莫大的享受。于是在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们对于授课内容的情绪反应以及心理感受,对于正性的、积极的情绪反应要加以鼓励和强化,运用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来增进这些反应。

四、适应积极心理学的心理课堂教学设计

以笔者在扬州大学附属中学见习期间开展的一堂心理健康课为例,一堂有关人际沟通的心理健康课的流程如下:

1.积极的心理健康课程主题定位。人际沟通是个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它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是通过言语、副言语、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来实现的。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积极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所以确定了这个主题。

2.积极、正面的心理引导。引入人际沟通这个话题时,利用美国的著名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积极的沟通让自己命运改变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明白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并倡导学生们当沟通受到阻碍或者害羞而不敢迈出沟通的脚步时,积极暗示自己:“我能行。”“没关系,下次我会做得更好。”

3.尽可能地进行创意设计,让参与者能够获得参与课程的惊喜。在人际沟通的课堂中,设计多项心理健康游戏,比如信任,并在游戏结束后,给予主动参加游戏的志愿者们一些奖励。

4.教学效果反馈。积极体验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成长,所有教学内容、形式由学生参与,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有所思考与感悟。因此,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请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感受,当自己以前面对不良的沟通问题时,消极的心态有哪些,上完这堂课以后,再次面对沟通问题时,可以换成怎样的积极心态来面对这些问题。强化这种积极的体验,并和学生探讨课堂内容的不足,以及共同制定下一堂课大家感兴趣的积极的研究主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郑雪,陈少华,张兴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郑兰.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郭倩,郭廷臣.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25.

[4]秦茂娜.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4):36-37.

[5]钱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7-8.

[6]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2):7-8.

[7]阳志平,王薇.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幸福课对学校心理团体活动课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1):28.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