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运用生活化理念,让语文课堂充盈生活味

  • 投稿无非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67次
  • 评分4
  • 38
  • 0

文/陈顺亮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拓展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讨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拓展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

一、合理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如果能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必将更易融入课堂。如在教学《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一课时,教学伊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显示“夏天小姐姐”的形象,她可爱而清新的模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注意,“小朋友们,你们好!”会说话的小姐姐成了一位有灵性的、能与小朋友交流的对象,“快和她打个招呼吧!”这样可爱的小姐姐,谁不愿意和她说说话呢?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教师运用动态画面创设了一个鲜活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对感知的事物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成了一次有趣的活动。而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

二、立足生活经验,促进阅读理解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新的知识是建构于原有认知结构上的。运用这一理论,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并努力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才有意义建构的基础和深入探究的动力,否则,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必然缺乏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必然肤浅。例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中有两个词语:“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如果教师能适时地帮助学生寻找原有经验中相似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电视剧《西游记》中某些镜头,也可以让学生边想象各种有关云雾缭绕的景象,边加以动作演示,则可化难为易,促进阅读理解。

三、联系学生家庭生活,使阅读教学生活化

家庭生活,阅读的温床。一个学生除了每天六个小时在校学习、生活,更多的时间是在家庭生活中度过。母女、父子之间的对话交流,无不是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阅读教育成效,在小学阶段表现出尤为明显。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轻松愉悦的家庭生活中,一家人定一个读书时间,每天20~30分钟,出声朗读佳作美文,读读背背成语、俗语,轻松笑谈歇后语等,孩子在这浓浓的读书氛围中,在这温馨的家庭生活中,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是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阅读能力,学会了做人。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家庭的优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课堂阅读教学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

四、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使阅读教学生活化

社会生活,阅读的天地。社会是广阔的天地,孩子每天要接触人,接触社会,接触各种各样新鲜的事物。他们交往中学会交流沟通,同时也发现其中识字的乐趣。节假日随父母走亲访友,一声称呼、一句问候,你会认识很多亲戚朋友;旅游途中,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让孩子们感到惊讶与欣喜的同时,又了解了许多,积累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肯留心,其实生活处处皆学问。老师应该做一个个有心人,将这些内容变成阅读的素材,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更有趣味。

五、练习巩固要依据文本,升华文本,为我所用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每个学生而言,他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因此,练习巩固要紧紧抓住文本的重点,予以拓展延伸,灵活应用。如学习了《开国大典》之后,在充分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之后,学习《开国大典》场景的写法就是文本的升华所在。当然,学生对场景的写法领悟的层次有差别,我们教师应该依据文本精心地予以指导,对于学生独特的视角要科学判断,绝不能要求千篇一律,允许学生独特的理解运用。

生活是最有灵性的课堂,是一切情绪、感觉的源泉,不亲近这个课堂,不投入这个课堂,又何谈语文课程进行了改革呢?作为我们教师应跟上这个时代的改革,注重学生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表象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促使学生充分地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地体现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娟娟.“小课堂”与“大社会”——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1(3)

[2]马丽.让语文教学生活化[J].江苏教师.2011(12)

[3]刘灿斌.融入生活给力课堂[J].行知教研.2011(1-2)

[4]黄旭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之我见[J].教育论坛.2010(11)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岵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