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语文味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以程少堂老师的初中诗歌教学代表课为例

  • 投稿老猪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14次
  • 评分4
  • 73
  • 0

——以程少堂老师的初中诗歌教学代表课为例

何泗忠

语文味教学法,是本世纪初诞生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的一种有深广影响的语文教学法。它有如下特点:重“表现”,求“有我”;重“抒情”,求“审美”;重“写意”,求“意境”;重“功底”,求“积淀”;重“生成”,求“灵动”;重“生命”,求“立人”。六个特点贯穿于“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语言的品味”“文章的赏味”“文学的意味”“文化的体味”之中。这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尤其适合重灵性、重抒情的诗歌体裁教学。现结合程少堂老师初中诗歌教学代表课案例,谈谈语文味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一、诗歌教学中的语言品味

我们鉴赏一首诗,首先接触到的是语言。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中,“语言是其中的基点和中心点”。典型的语文味教学法第一个步骤就是语言的品味。诗歌,作为语言的最高级形式,是对美的一种极致追求,自然更加强调语言的品味。语文味教学法对诗歌语言的品味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诗歌语言

程少堂老师说:“对课文中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要特别注重朗读,通过朗读、背诵,让学生积累语感。读是语文教学法的根本,也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程老师十分重视通过朗读来品味诗歌语言。如《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子衿)欣赏》一课,他专门设计了朗读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读中识、读中悟、读中问、读中说、读中议。设计的朗读方法也多种多样。

师:我们再请一位男同学来读读,尽管是一位女士思念一位男士的诗。(笑声)请你用广东话来读。(问前排男生)你是广东人吧。

生:(起立)是。

(生用广东话读,其他学生在下面小声读。)

师:用广东话读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韵味。我听不懂广东话,你读错了我也不知道啊。(生笑)但是,我的小孩喜欢听广东话的歌曲,有些歌用广东话唱更有味道些。同样,有一些古诗词用广东话读可能有一种特殊的韵味。

这节课,程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2.通过唱品味诗歌语言

音乐和诗歌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诗经》当初就是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屈原是在楚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汉武帝设置乐府为诗歌配曲,而宋词元曲更是把诗和音乐融合在一起。时至今日,仍有许多词曲被广泛唱。正因为诗歌具有这个特点,程老师十分注重通过吟唱去品味诗歌语言。在程老师的《诗经·子衿》代表课中,有这样教学片断:

师:以前课本学过是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琼瑶写过一首歌,你们听过没有?琼瑶是台湾的作家。写过一个电影,后来拍成电视剧了。谁知道?

生:是《还珠格格》吗?

师:不是《还珠格格》。(生笑)《在水一方》啊!有没有同学知道那首歌?哪位女同学给我们唱几句?

生:老师唱一下。

师:你们鼓鼓掌,我就来哼两句。(生笑)

(生热烈鼓掌,师唱)

《诗·大序》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从创作者的角度揭示出了诗歌抒发性情的本质;但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其实也道出了我们领悟诗歌的秘诀。在上述教学片断中,程少堂老师的歌咏之,应该是领悟诗歌语言的最高境界。

3.通过把玩品味诗歌语言

有人认为,程老师是一个很“花心”的人,他千方百计变着手法把玩教材,把玩课堂。在《把玩诗歌——(你是我的同类)》一课的教学中,程老师的“把玩”分为四个过程:把玩标题,比较“你是我的同类”“我是你的同类”的区别;把玩点睛句,通过改变诗歌的点睛句“不是吗/孩子”中的人称,引导学生们体会一切美好情感;把玩句子顺序,体会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最后是把玩李白的诗歌作为迁移与补充:

师:最后,我把大家小时候都背过的一首李白的诗写出来。(板书:“床前明月光”)我就不写后面了,你们肯定背得下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时候啊,我们可以把它变一变:

床前

月光

月光

师:也可以是吧?它也是一句诗啊!……

程老师这节课“通过全方位的‘玩’赏,‘玩’透了这首小诗,‘玩’味出了诗中的丰富与悠长”。“玩”得有趣,“玩”得丝丝入味,“玩”出汉语的优美!

其实,在品味语言方面,语文味教学法还采用其他方法,这里不一一赘述。

二、诗歌教学中的文章赏昧

程少堂老师在他的《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一文中,特别强调“文章”是语文味教学法的重点。“这里的文章,包括文章的信息(材料、意旨、感情等)、体式(结构、语体、体裁等)、技法(篇法、段法、句法等)。”这种解读,为教学中“文章领会”环节的选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程老师在语文味教学法中,十分重视“文章赏味”这个环节。他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首都人民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和《虽有佳肴》自不必说,他的诗歌教学课,也十分重视“文章”选点。且看他的《诗经·子衿》教学片断:

师:下面还有个问题,这首诗有三段,我们从结构上看一下,这三段能不能把顺序颠倒一下,为什么?

(生讨论)

师:这是结构问题。这位女同学——

生:我觉得不行,因为这三段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比如:第一段“青青子衿”,第二段“青青子佩”。“衿”是领子,看了看那个领子;“佩”是那个男的随身戴着的东西。显然这是递进关系,再看后面,“子宁不嗣音?”还有“子宁不来?”,前一个就是传递一种讯息,后一个是说要去找她。所以说就是递进的关系。

师:你说得很好!是不能够换的,第一段是“悠悠我心”,第二段是“悠悠我思”,一“心”一“思”,有何细微区别?一个是具体的“心”,一个是抽象的“思”,那意味着,思念的人不仅牵动了她的肉体,更是牵动了她的灵魂。这个情感是在递进的。这个递进关系刚才那个女同学说得很好的。所以,优美的汉语,也体现在结构的精确上。文章的安排,顺序不是随意安排的。

程老师在这里是分析诗歌的结构。诗歌结构是一种逻辑的东西,思维、逻辑本是很抽象的,很难讲出语文味,但程老师对这首诗歌文章的品味却品得妙趣横生。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就领会了这首诗歌的文章(结构)之美,达到了文章思路、学生学路、教师教路的高度和谐统一。

“文章”领会环节是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模式中的重点,也是语文味教学法的一个难点。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领会诗歌“文章”之妙,我研究了程老师代表课例的“文章”环节,发现他在教学时主要运用了如下手法:

1.用主问题设计法激起学生探求的兴趣,教师启发诱导,引领学生领会诗歌“文章”之妙。

2.用对比手法,牵动学生的思绪,组织学生议论,引领学生领会诗歌“文章”之妙。

3.用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手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思路顺着诗歌的思路而延伸,让学生在愉悦中领会诗歌“文章”之妙。

程老师通过以上手法,改变了传统诗歌教学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静静地听的课堂结构模式,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流,这就决定了程老师在文章这个教学环节必然显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三、诗歌教学中的文学意味

语文味教学流派认为,“文学”主要是指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学,主要探讨语文文本中语言的情境化和个性化以及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手段刻画文学形象等问题;”从这个解读可以看出,语文味教学法对文学的关注主要是探究语言的情景化、语言的个性化、语言的形式美和怎样刻画文学形象的问题。文学欣赏环节是语文味教学法中的“美点”。程少堂老师在他的代表课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十分注重文学的选点。比如,他在《诗经·子衿》课例中,就十分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把握女主人公形象。

师:《诗经》的时候,在爱情方面,人们是很开放的。中国,特别是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早期是比较浪漫的,我们看《诗经》中也有很多是大胆写爱情的。“国风”中就有很多。这位女主人公,像刚才这位女生这样理解行不行?她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在这首诗里头?

师:我想评价女性要男性来评价比较好——哪位讲?

生:她对那个男子很专情,虽然他不来找自己,但压制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就写了这首诗,也应该有点儿,就像老师说的泼辣。

师:这个女主人公是泼辣而深情的形象,开了中国文学史中这种形象的先河,后面好多小说里面,包括《红楼梦》里面,都能看到《诗经》里这个女子的影子。你说《红楼梦》里,哪个女子像?

生:林黛玉。

师:林黛玉像吗?

生:睛雯。

师:对了,晴雯有点像,很深情,又很泼辣。

分析以上这个“文学”教学环节,程老师既告诉了我们教什么?也告诉了我们怎么教?《子衿》中女主人公形象,是程老师这节课的一个最重要的文学切入点;而在分析这个女主人公形象时,不是采用告诉式,而是采用启发式、对比式、幽默点染式,与学生一道把握了《子衿》中女主人公泼辣而又深情的性格特点。

四、诗歌教学中的文化体味

语文味教学法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他的“文化”符号。程少堂老师从2002年开始的一系列大型公开课,有意识地探索一种文化语文风格,特别重视在文章、文学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文化意蕴的解读。比如,他2012年讲的《毛泽东的文化魅力与英雄悲剧——“千古第一词”毛泽东(沁园春·雪)文化密码解析》,从诗歌探析毛泽东的文化魅力和英雄悲剧的文化密码,堪称管中窥豹。“上片写景为什么写农村风光,而不写城市风光?”“下片评点历史上五位杰出帝王,既说他们‘略输’‘稍逊’‘只识’,那为何作者不写文采一流的南唐帝王李后主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书法和绘画都有很高地位的宋徽宗?”程老师认为,这里面蕴含的是重视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毛泽东思想,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理论。有了这样的文化理解,这节课就有了不同的风光。

过去,从来没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观照这首诗歌。这节课,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价值推送,“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炉。这里面有他的体温,有灵魂的冒险,有他对语言独特的敏感,有打破规矩的创新。”“带有明显的先锋性,带有某种挑战性”或者“另类”。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做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很明显,新课标希望语文教师能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语文味教学法强调对文化的体味,十分符合新课改的时代要求。

研究、探索诗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需要,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语文味教学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践证明,她在诗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保证了诗歌教学的优质精彩。

①程少堂《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2期。

②许书明《当代明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第21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③程少堂《程少堂讲语文》第208页,语文出版社2008年。

(广东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51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