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星
近代有一部《曾国藩家书》,因为充满了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验之谈而影响深远,至今好评如潮;当代有一部《傅雷家书》,因为充满了翻译家、文学家“修身齐家治学观世”的智慧而为人称道,有常读常新的魅力。
《傅雷家书》初版于1981年,很快就蜚声读书界。据统计已经发行了110多万册,而且进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当代家书何其多!影响最巨者当推此书。书中不仅凝聚了傅雷教子的心血,而且那些关于艺术、人生、文学、历史、宗教、中外文化比较的精辟之论,至今读来,仍如清风一般拓人心胸,发人深思。在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里,傅雷在家书中坚守了传统的人文理想,并把它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书中几次推荐记录魏晋名士风度的文学名著《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他当作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近来常翻阅《世说新语》……觉得那时的风流文采既有点儿近古希腊,也有点儿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但那种高远、恬淡、素雅的意味仍然不同于西方文化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寥寥数语,既表达了对魏晋名士风度的认同,又提出了比较文化有待进一步展开研究的课题。
傅雷也非常推崇《人间词话》,认为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这样掷地有声的议论,不仅闪烁着影射当时的锋芒,对于今天具有“理论崇拜”情结的人们,也仍然具有警示的意义。
他也常常能够信手拈来西方文史哲、艺术(包括音乐、绘画)经典:从《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看到“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感悟何谓“极高的修养”(其中,“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从丹纳的《艺术哲学》中体会做人与气度的不凡境界;从巴尔扎克那里学习洞察世事的深刻与一针见血;而从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中则体会“爱人生,恋念人生而又随时准备飘然远行,高蹈,洒脱,遗世独立,解脱一切”的妙处……字里行间,流淌着父亲期望儿子成才的热情(这一点,许多父亲都不缺乏);谈论古今时如数家珍,则体现出文化修养的深厚(这一点,却是许多父亲望尘莫及的)。读书有什么用?读经典有什么用?《傅雷家书》给出了最生动、切实的答案:翻译家是如何炼成的,钢琴家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樊星,1957年生于武汉。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的研究。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访问学者,德国特利尔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中国文联2000年度优秀文艺论文一等奖、湖北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宝钢优秀教师奖”、武汉大学第四届“十佳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