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用趣味故事激活语文课堂

  • 投稿百花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05次
  • 评分4
  • 51
  • 0

马维兵

笔者一直在揣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却一直参不透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在哪里?每门学科的知识纷繁复杂,单纯地考察知识成绩,似乎又很固定,在既要提高知识素养,又要提高成绩的大教育背景下,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又很难,难于上青天!高效课堂的“效”就是要突破“兴趣”的“厚障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上好一堂课要作毕生的准备。”其实它阐释的教育精神内涵就是教师备课的内容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兴趣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学生对知识有强烈的不可压抑的欲望,从心理上攫取了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地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就不言而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准备”就是备方法、备思想、备课堂内容的兴趣点,万事俱备,用最短的时间和学生交流讨论,互相切磋,课堂一定不会死气沉沉,不会再出现“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尴尬场面。

其实激活课堂的“点”很多,笔者在这里列举用讲故事来提高课堂效率的范例。

课堂实录如下:

老师问:“文言虚词‘焉’的基本用法有哪些?并且列举我们学过的例子”

学生(抢答):

一、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在哪里)。(《劝学》)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表疑问,哪里,怎么。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三、语气助词

1.常用在句末一般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2.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石钟山记》

3.用在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老师总结:“焉”字的用法主要有以上三种。所谓“用法”,包括弄清:①虚词的词性;②语法作用;③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考纲要求的文言虚词,一定要个个落实,并结合教材,认真归纳各种义项和用法,从常用义和非常用义两个方面比较区别,以掌握其常用义。

巩固练习:选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B)

例句:未知生,焉知死?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杀鸡焉用宰牛刀?

C、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D、然力足以至焉。

【解析】例句“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是:活人的事情还没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弄懂,哪里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焉”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意思是:堆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杀鸡焉用宰牛刀”的意思是: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春秋时孔子提倡以礼乐教化百姓,他的学生子游在武城做官时,提倡礼乐。孔子到武城听到乐器的弹奏和优美的歌唱,就对子游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解释说:“君子学礼乐就能爱人,百姓学礼乐便于管理。”孔子十分赞许他的做法。“焉”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C、“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的意思是:盘旋曲折的样子,像蜂房,像水涡。“焉”用在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D、“然力足以至焉”的意思是: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焉”是代词,相当于“之”,表处所。

在分析每项句子的具体意思的时候,例如B项“杀鸡焉用宰牛刀”,给学生讲成语的出处、解释、典故的由来,并联系现实拓展“礼乐”的现代涵义:礼乐兴,则社会发展稳定,社会越文明。现代人们忙碌于生产,礼乐在社会中的融入,使得人们安于生产乐于享受,同时礼乐可以展示国家的强大,使得人们对国家有向心力,对于民族的团结也有促进作用。德育教育和知识积累双管齐下,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学生听故事,感兴趣,在乐中求知,不厌倦课堂,课堂效率在不自觉中就达到预期的效果。

那故事的趣味性怎样在课堂上展现?就需要老师备课时做好精心的准备。首先是教师知识的积累。作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博览群书是必须的,天文地理,野史正史,名人轶事,社会趣闻,都要涉猎,方可为课堂激趣做好必要的铺垫,一旦遇到与上课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便随机插入,增添课堂趣味氛围。其次,针对课堂具体的内容做必要的准备。提前查资料,搜集相关信息,备好与课文内容的衔接,随时“激趣”。例如,上《兰亭集序》,提前准备好了王羲之的几件轶事:练字吃墨,王羲之书换白鹅,“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老妪卖扇等等,以备上课灵机活用。第三,用故事导课。例如,上《雁门太守行》时,用韩愈的故事导课:有一天,大文学家韩愈正在书房中写作,忽听有人来访。他见天色已晚,想要休息,便回绝了。然而,不一会儿,家人又返回来,递给韩愈一沓诗稿,说:“那个年轻人不肯走,让我求您看看这上边第一首诗。”韩愈读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称赞不已,立刻请那个年轻人进来相见,并对他的诗给予很高的评价。学生听到“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散文家韩愈立刻接见的年轻人,心想这个年轻人究竟写了怎样的一首诗?学生肯定积极投入,学习的欲望肯定极其强烈,那理解诗歌的内容也肯定透彻,课堂效率定会提高。

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备课,关键在找到备课内容的兴趣点,找到这个点,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马维兵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 73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