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红
随着高中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学生学业评价已成为专家、学者、教师关注的热点。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学生学业评价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少学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与高考的联系,甚至完全模仿高考进行评价。例如,在进行语文必修、选修模块学分认定时,仍然沿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用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进行简单评定,忽视了语文素养的丰富内涵,不利于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地发展。其次,这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削弱了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不利于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第三,评价主体单一。被评价者仍处于消极地被评价的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学习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如果我们仍沿袭过去的评价方法,就无法实现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影响课改向纵深发展。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高中语文学业评价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作一些探讨。
一、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发展性评价观是一种成长性评价,强调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它不仅仅看评价结果,更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及时、动态地实施评价。例如,在学年初、学年中、学年末等不同学习时段,全面搜集表明评价对象发展状况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让学生在前后对比中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寻找不足,明确努力的目标。用这种评价方法,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不断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根基
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有可能深入到学生发展的进程,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因此,在做好以考试、测验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必须强化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应包括作业评语、作业交阅情况的记录、课堂提问、课堂发言的即时评价、早晚读学习情况的随机抽查、课外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与点评、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等方面。通过过程性评价,引导、督促学生扎实高效地学习,以“过程”保“结果”,强化“习惯”与“养成”,这样就夯实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根基。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代社会需要多方面的语文素养,学生有很多潜质值得教师去关注,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能使更多人取得成功。新课标要求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进行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时,我们既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又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既要重视课堂语文学习的评价,也要重视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既要重视阅读、写作能力的评价,又不能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激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华,为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四、评价方法多样化,不断激励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力求多样化。如评价认知水平,可采用书面的语文考试;评价学生的兴趣特长可采用观察活动的方法;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可采用成长记录的方法或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方法;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能力,可采用项目评价法、等级+评语评价法等方法。而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语言评价和非语言评价,这种即时的、随机的评价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通过以上多种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不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五、评价主体多元化,凸显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个性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学业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通过“多元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成就自己。
六,重视评价结果的使用,真正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为了把语文学业评价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它的激励、诊断和导向作用,要重视评价结果的使用。可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按一定比例折合,划分等次,并写出评语。此结果可用于语文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学分的认定,也可记入学生学籍档案,为学生毕业、升学提供参考。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方法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4]GHB1460)
(李永红 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7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