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文言“名词作状语”例析及中学教学

  • 投稿清烨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55次
  • 评分4
  • 78
  • 0

唐红松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一直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可见,文言教学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从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来看,文言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也体现了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大多数人一致认为诵读培养语感很重要。笔者认为文言需多读固然重要,教学方法同样很重要。学习任何一种新的语言,因为我们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读培养语感是必要的。然而目前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更别提愿意去读了。再者,学生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望而生畏。

对于初中生来说,我们语文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文言文学得轻松,如何更快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笔者同样认为,与其苦口婆心地逐篇疏通串讲,还不如适当地对文言文一些常见语言表达习惯作一些归纳,举一反三,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本文试就文言文中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作一个考察,力求找出一些语言表达上的规律,期待能为中学文言知识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做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除外),而古汉语中,名词用作状语是常见现象,也有认为是词类活用现象。本文打算对格式为“名词(主语)+名词(状语)+谓语动词”中的状语名词同谓语动词存在多种语义修饰关系做一个较全面探究。尽可能从教材例句中归纳并结合课外例句补充。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特征,可用现代汉语“像……似的(那样)”结构来翻译

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翻译: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屠户)的前面。

②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翻译:小猪像人似的站立着啼叫。

③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

翻译:嫂像蛇爬行似的前行。

④天下/云会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翻译:天下人民像云似的聚集起来,像回声似的响应号召,背着粮食像影子似的跟随着。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翻译:溪水两岸的形式像狗的牙齿似的参差交错。

⑥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翻译:(他们)像狐狸鸣叫似的大喊:“楚国要兴盛,陈胜要称王”。

⑦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同上)。

翻译: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以上例句中加点名词在句中均充当状语,都可以用现代汉语“像……似的”结构来对应翻译。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懂得名词作状语的用法,还可以通过给句子划分句法停顿来帮助理解。比如以上例句我们应该在主语名词后划停顿,状语名词修饰谓语中心词,句①的主语在文中只能理解为一只狼,所以“其一”后要停顿,“犬”是名词作状语用来修饰狼的动作的。有时候,句子主语承前省略,初学者容易把充当状语的名词误认为主语,以致会感到语意不通,如句⑥⑦。其实,这些例句中作状语的名词的作用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形象地描绘主语的某一动作或行为。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对待方式,寓意某一身份,某一资格,可用现代汉语“当作……来(对待)”来翻译

如:

①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

翻译:今天才知道君王是把我当作狗马一样养着。

②彼秦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翻译:秦国把他的人民当作俘虏一样来使用。

③高后儿子畜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翻译:高太后把他当作儿子一样来养着。

④两人交欢而兄事禹(《史记酷吏列传》)。

翻译:两个人结交朋友并像对待兄长一样来对待大禹。

⑤民母之子皆奴畜之(《汉书卫青传》)。

翻译:嫡母的儿子们都把他当做奴仆看待。

⑥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史记刺客列传》)

翻译:范中行人都以普通人的待遇来对待我,我所以也用普通人的待遇来回报他们。

这类状语名词是从主语表示的人的态度方面来修饰某种动作或行为的。与其他例句不同的是,句①中的“君之犬马畜伋”是缺乏独立性的句子形式,也符合“名词(主语)+名词(状语)+谓语动词”格式,整体充当句子的宾语成分。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定的文言句式表达,教师归纳出一些常见的文言句法格式显得很有必要。当然,想要真正读懂文言文,光掌握一些常见的句式表达还不够,由于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复杂性,语文教师首先要对文言的一些较特殊的语言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做适当的补充。

三、表示行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如: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

②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每韵为一格,木格贮之(《活板》)。

③篛篷覆之/石青糁之(《核舟记》)。

④妇手拍儿声(《口技》)。

⑤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⑥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

在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单独修饰谓语动词的现象虽然比较常见,初学者可能以为这是介词“以”的省略。但也有用介词引出的情况,构成介宾结构充当状语。如:

⑦以戈逐子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⑧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⑨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见,而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

在现代汉语中,表工具性的状语一般是由“介词+名词”构成,用来修饰谓语动词并位于其前面。由于历史原因,文言文到现代汉语在语言表达习惯上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进行一个比较分析,找出古今语言上的异同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文言文的一些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和自信。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或进展

如:

①于是项伯复夜去(《鸿门宴》)。

②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

③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论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④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芙蕖》)/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

句①中的“夜”,是表“时段”的,这一种跟现代汉语一样。句②③中的“岁”“日”,是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相当于现代汉语“每年”“每天”或“年年”“天天”(古汉语,“年”的意思,常用“岁”表示。)句④中的“日”,是表示某种情况在逐渐发展变化,相当于现代汉语“一天天”、“一天一天”,有“逐渐”“渐渐”的意思。

五、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一般可用“在/从……(地方)”来翻译

如: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什么依靠似的。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

③上古穴居而野处(《易经·系辞下传》)。

翻译:上古时代,人们在山洞里居住,在野外生活。

④乃病免家居(《史记·陆贾列传》)。

翻译:于是推病离职,在家里闲住。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

翻译:(狼)打算从隧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六、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东”“向南”“向西”“向北”

如: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辨斗》)。

②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捧)璧而西入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同上)。

以上笔者讨论的是文言文中谓语动词前名词作状语的情况,这也是古汉语中使用较频繁的一种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某些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双音词或固定词组里,往往还保留着这种用法。如:

表示方式、特征的,如“蜂拥”“龟缩”“狼吞虎咽”“星罗棋布”“冰清玉洁”等。

表示对待方式的,如“珍藏”“奴役”“臣服”“敌视”等。

表示所用工具的,如“炮击”“枪击”“拳打脚踢”“车载斗量”等。

表示时间、进展的,如“日进斗金”“日积月累”“日新月异”等。

表示处所的,如“郊游”“家访”“道听途说”“风餐露宿”等。

表示趋向范围的,如“前进”“后退”“东倒西歪”“南征北战”“上蹿下跳”等。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可能会有许多要说的。但为了提高中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我们老师切实要做的也许更是值得要想的。古汉语发展到现在,与现代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内在又有一脉相承的东西。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了解的,并且能在教学中适当的传授给学生。要解决目前文言文教学中的困难,需要师生们一起努力,改革现在的教学方法,加深对文言表达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从而学好中国博大精深的古文。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王忠文.文言特殊句式例析[J].中学教与学,2000,(11).

[4]韩起银.由熟语看文言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J].语文教学通讯,2006,(9).

[5]杨萍.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与对策[J].中学时代,2013,(2).

(唐红松 江苏海门能仁中学 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