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有效性初探

  • 投稿夏一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14次
  • 评分4
  • 26
  • 0

◎肖明钦

中国自古以来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圣人孔子就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来阐明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在文学形式上的重要地位。在小学与中学课堂,“诗教”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诗作为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有着区别于其他文类的特点:集中反映社会生活,蕴含丰富情感,想象驰骋瑰丽,语言高度凝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因此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相较于古典诗词在学生日常生活或课程中乃至幼儿的启蒙教学中的频繁出现,现代诗可以说是初中教学中的“新朋友”。它比起古典诗词,虽本质大致相仿,在格式与韵律上却更为自由。

在“课改”形势下,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现代诗这位“新朋友”越来越多地与学生见面,例如语文版的七年级下册就有现代诗单元(艾青《我爱这土地》、余光中《乡愁》等)。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态,丰富学生情感;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鉴赏兴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意象,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

现代诗语言凝练、情感丰沛、韵律自由等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也决定了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成为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就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以及受所谓的教学进度、教学“考点”的影响,现代诗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或是单纯依靠纯理论呆板的讲解将现代诗“解剖”出五脏六腑喂给学生,或是在字词和技法上过于纠缠死抠硬塞,或是走过场式地背诵与记忆,这些都大大掩盖了现代诗原有的光彩与神韵。现代诗以其形象、情感、音韵见长,最重要的是整体的审美愉悦感受,如果老师像手持一柄手术刀,机械化地将诗句切割肢解拼接组装,必然会降低诗歌教学的趣味性,抑制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结果当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当下现代诗的教学现状,希望尽可能地接近与达到现代诗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目的,尽可能地让现代诗作为“诗”这一美好的文体进入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一、现代诗教学的基础——在吟诵中初尝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一语便道出了诵读在诗歌学习中的重要性。诵读可以先将读者的想象与联想融汇于诗歌的语言和所塑造的意境之中,初步体会现代诗的韵外之致、言外之意。而吟诵相较于诵读而言,需要加上一层情感,或是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或是自身情感的投射。在实际的现代诗吟诵教学中,笔者提议以听诵、吟诵、背诵三个步骤来实现现代诗的诵读有效性教学。

依据闻一多提出的新诗“三美”理论,“音乐美”在现代诗的审美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除了诗歌本身的音韵节奏所体现出的音乐美之外,在学习诗歌之前,让学生欣赏有背景音乐的诗歌范读,同样可以获得这种审美感受。教师需要寻找最恰当适宜的范读音频和背景音乐,甚至有声画的诵读视频,声音条件好的教师也可尝试自己范读。试想上课伊始,和着优美的音乐声,诗歌被声情并茂地演绎,必然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将学生领入诗歌的意境之中,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曾在一首现代诗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音乐与诵读进行想象,发现学生几乎都能初步感受到诗歌的美并陶醉其中。

其次,学生自行吟诵也是诵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在范读的基础上先指出这首诗歌总体的情感基调和节奏,初学阶段还需指导学生把握每个诗句的节奏划分和重读轻读。如吟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情感基调是悲愤深情与激昂,节奏要缓音调要重;而在吟诵余光中的《乡愁》时,情感基调是忧愁伤感,节奏要缓音调偏轻。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整首诗表达的情感都一致且节奏没有变化,如在《乡愁》中,要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总体情感忧愁伤感,语调轻缓,但最后一节“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需要在忧愁中带上昂然嗟叹,语调要加重、延长。

在学习现代诗的初始阶段,积累现代诗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可在教材规定记忆背诵的范围之外,教师选取适宜的诗歌让学生多作背诵积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除此之外,诵读的形式也可实行多样化,单人诵读,双人诵读,群诵等,笔者曾经尝试过二重诵读、三重诵读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朱自清说:“它的生命在诵读,它的生活在诵读里。”在诵读中学生能提前窥见诗歌的灵魂,这是现代诗美的初尝。

二、现代诗教学的关键——在诗意中感受美

诗歌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凝练与含蓄,即使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通常也蕴涵着文字之外的深意,文字的符号下附载着意象,建构着意境,跃动着情趣。诗歌这种含蓄的艺术是用形象来思维,来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的。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欣赏和学习诗歌离不开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和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和感受。

意象是诗歌中饱含诗人感情,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诗人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总要从自然界、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物象用于作品中,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席慕容的《乡愁》中,“笛”、“月亮”、“挥手”等意象就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没有年轮的树”则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割舍不断,无法用时间计算的思念之情。又譬如《我爱这土地》,作者借助一只愿用嘶哑喉咙歌唱且腐烂在土地里的“鸟”来表达情感,通过“暴风雨”、“风”、“河流”等来宣泄对侵略者的愤恨,通过“土地”、“黎明”来表达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对养育着自己的土地的深爱。这些意象在诗歌中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捕捉到意象不难,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和理解意象的内涵,引领学生迈进作者的情感和心灵之门。

但对于意象的解析,势必要将意象从整体的诗歌中或整体的诗句中拆分出来,这往往就会碰到上文所提到的问题:因为肢解分析而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性,在字词上过于死抠,将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是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尤其是意象的解析中要格外注意的。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在意象的分说之余更要引导学生对整体诗歌意境的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语言要放到语境中来体味,意象也要放到意境中来把握。如《乡愁》中对于“船票”这一意象的解析,不能只探讨船票这一物象的内涵,而要将之放入整节的诗歌环境中,考察“一张窄窄的船票”对于相隔大洋彼岸新婚燕尔的作者和新娘有何意义,于是就能感受到成年之后作者远在他乡,当忆起深爱却又不得不分别的美娇娘时,只能小心翼翼地拿出那张窄窄的船票,对着上头的日期地点发愣思念。

如此意境的描绘,学生自然会调动自己的无限联想与想象,与教师一同畅游于诗歌所构建的环境之中,感受诗歌的美好。对单独意象的理解,进而对整体意境的把握,而非呆板的字句解析,这是现代诗教学中的关键。

三、现代诗教学的核心——在情感中体悟美

一首诗最容易感知的可以说是诗歌的情感,但最多元最难以把握的也可以说是诗歌的情感。“诗缘情”,情感总是作者传递与表达的核心与灵魂。在我们的教学参考与教材中通常会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感情的描述,但依笔者所见,一首现代诗有核心有主要的情感,但没有绝对单一的情感。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首现代诗所想表达的情感必然不是单调的。

前文提到,一首现代诗总是通过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营建来蕴含作者的情感。因此,从意象与意境中提炼探究作者的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情感的外化。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当引导学生把握了诗歌意象和意境之后就不难得出:面对笔下这些优美幽雅的景物——天边云彩,河畔垂柳,夕照霞光,水草轻摇,绿波青荇……作者“甘心作一条水草”,此时已是物我合一、水乳交融,而这景物的美好不正好衬托出作者内心愿与之携手相伴的祈愿和无限的深情眷恋吗?

对于情感的多元把握,还应“知人论世”,作者的经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总是息息相关的。如《再别康桥》写于徐志摩重访康桥时,而在重访康桥的前几年里,作者在情感生活和文学活动中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因此当对生活感到痛苦无奈的作者故地重游,忆起昔日的美好时,内心自然是充满了欢喜,可是转念想到只能短暂相聚,马上又要分离怎能不让人倍感神伤呢?走进作者的生活,才能更加接近作者的内心,如此学生们就不难体会到诗歌除了表达对母校的眷恋,更有对往昔生活的怀恋,对现实生活匆匆别离的惆怅,这种忽而欢喜却又立刻降至谷底的无奈想必也能紧紧揪住学生们的心。

只有通过对诗歌情感的多元性的把握,全方位的解读,才能真正使学生调动联想与想象,丰富自身情感体验,感受作品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四、现代诗教学的拓展——在比较中甄别美

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现代诗虽理解的难度并不大,但语言却是诗歌体裁体现出的精炼含蓄,因此学生在起初学习现代诗不易调动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横向与纵向的迁移,通过比较分析来提高学习诗歌的效果。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习或接触过的关于思乡的古诗,如提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学生耳熟能详甚至朗朗上口的诗句时,立刻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在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这首现代诗之后,以同样的题材可进行横向迁移,如拓展席慕容的《乡愁》、舒兰的《乡色酒》等,在比较中让学生甄别不同的诗美。或是进行纵向迁移,通过余光中关于思乡的一系列诗歌,如《乡愁四韵》、《满月下》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乡愁情结,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增强学生学习现代诗的广度和深度。

在实际的现代诗教学中,如若只是以诗论诗,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也会不自觉的陷入传统现代诗教学的模式和套路中。在学完教材中的现代诗后,教师如能与学生共同协作,针对有内在联系的不同诗歌去探讨其结构上、情感上、风格上、语言表达上等的异同,才能使学生跳脱出现有的诗歌学习格局,通过自主性分析,去甄别不同的诗歌之美,进而对诗歌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五、现代诗教学的升华——在活动中实践美

在现代诗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想象描述画面、对诗歌改写仿写、课外积累摘抄、诗歌朗诵比拼会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诗写诗的兴趣。

现代诗的仿写训练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在学完余光中《乡愁》之后,即让学生大致仿造诗歌的形式,另定主题如“幸福”、“思念”等进行仿写,发现学生不仅能够抓住诗歌的形式特点,也能把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投入其中,写出了激情满怀、真挚动人的诗作,在与同学的分享赏评中,也可大大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充分感悟新诗语言的奥妙,无形中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与诗歌的情感相碰撞,更加充分理解教材。

因为课堂上拓展的课外现代诗毕竟有限,所以在课外引导学生多做关于现代诗的积累摘抄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爱和欣赏的诗歌,进行摘抄和简单地赏析,要求熟读或背诵,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好地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七年级下册的现代诗教学中,笔者还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举行诗歌朗诵会,从比赛的具体事项如通知、比赛的报名、主持人的选拔到节目的安排笔者都做了精心的策划,加之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和配合,使朗诵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背会了几首现代诗,而是真正地走进了现代诗,走入了现代诗的学习中。这样,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欣赏新诗,从中积累、感悟和体验,必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而言之,现代诗的有效性教学,绝非只是机械化地字句推敲分析和模式化的背诵和主题讲解。而是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根本,着力于在吟诵中、在诗意中、在情感中、在比较中、在实践中品读和体味美,引领学生至广阔的诗歌天地中去寻找一颗诗心,真正培养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教无定法,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个人见解,我们应不断地探究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真正提高现代诗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光潜.诗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朱自清.诗言志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4]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8.

[5]李建国.初中语文现代诗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黄桂红.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探讨[J].语文天地,2010,(23).

[7]王克亮.浅谈初中语文中的现代诗教学[J].魅力中国,2011,(6).

(肖明钦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350007 泉州实验中学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