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

  • 投稿吊炸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187次
  • 评分4
  • 53
  • 0

谢丽华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灿烂文化,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以及审美和品位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到古典诗词内在的价值意义,只是单纯达到一个背诵的目的,使古典诗词的学习变得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以至于无法有效的学习。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

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因为他没有感觉到学习是如何的有意思,不知道前人的想法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很多学生会觉得古诗词没有意思,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根本就用不到。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也只是听写、背诵,非常的枯燥、乏味,没有一点乐趣。而且大多数还脱离了生活,使学生对古代的人和事没有一点好奇心,没有一点想要了解古代传统文化的欲望。从中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教学内容丰富,但是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完全没有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待古典诗词采取一种比较漠不关心的态度,只是把教师交给的任务完成,没有体会学习古典诗词的乐趣所在,只是一味地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是应付教师,完全没有受到古典诗词歌赋的美的熏陶,忽略了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意义,没有从中提高自己的一些内在的美以及内在的一些素养。

2.只注重理论分析,没有注重审美

对于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模式上没有进行良好的改革以及完善,教学模式很单一,主要还是以讲解和分析文章主旨为主,没有凸显出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重要作用,整学期下来对古典诗词的分析和理解都采用比较单一的模式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一般都是先介绍作者以及本篇诗词的写作背景之后,开始对诗词进行朗读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几遍,再对古诗词进行一下翻译以及语法的讲解。没有让学生感受到一首诗一曲词的优美意境和潜在的独有的灵气。因为模式的单一化,使学生早已了解课堂上的教学顺序,以至于对教学的内容也失去了兴趣。而对于古典诗词的讲解主要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对于古典文化的学习,而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太过于强调语法,强调考试中会出现的重点,以练习代替阅读,只是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以及默写,来记住教师总结出来的东西,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与情感,使得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去鉴赏诗词歌赋,在一定的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在古诗词的学习上没有较高的效率。

3.教师自身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素养

教师如果没有专业的技能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的话,直接会影响教学的质量。由于教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以及情感意识,只是单纯地对文章的分析以及总结使得学生没有参与进去,使学生没有进行任何的思考,还停留在听、写、背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带出来,完全的扼杀在摇篮里。由于教师自身对美以及诗词欣赏上的不完善,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出诗词的内涵,没有描绘出作者当时在写下这首诗词时的内心感受,一节课下来疲惫不堪,没有什么收获。有些教师只是借鉴其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教的知识,本身都没有理解古典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在涵养,没有通过后天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有的教师甚至在教课之前没有进行很好的备课,以至于在上课的时候只是通过教科书以及辅助资料对课本进行机械性的解释以及朗读,没有将自己融入到教学中去,正是因为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学素养以导致课堂丧失了灵气和诗意,使得学生在审美意识以及品位的培养上没有有效的提高,这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对学习失去兴趣。比如说第三单元的《钱塘湖春行》中有这样一句话: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是一幅美的不得了的初春图啊,可是很多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只是将原文进行了一下简单的阅读以及翻译,完全没有引领学生进入钱塘湖的春景里,没有引领学生体会到春的味道。

二、改善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

1.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没有兴趣何谈学习,没有兴趣怎么去理解去发现古典诗词中所存在的美。只是将教学大纲里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会导致学生对古典诗词失去兴趣,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从心理上开始排斥。在教学之前可以放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视频或者是音乐来带领学生进入作者写作以及作者描述的一个环境中,只有使学生领略到本节课的与众不同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相关知识的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本篇诗词的过程中还复习到以前的知识或者是了解到没有学习到的知识,使他们在课后会主动地查找相关的资料。比如在讲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不禁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勾起对农村风味以及劳动生产的回忆,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被农庄的生活美景深深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这样的结合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又学到了其他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适当的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方式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的心态去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通过多媒体以及其他的一些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说在讲解《观沧海》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曹操的图片还有经典的电视剧视频来对曹操进行一下简单的认识,之后再对文章进行系统的分析,期间教师可以适当的通过语言以及肢体动作来表达对诗文的感受,具体的感受需要教师对古诗的充分理解。

2.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朗读的能力后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典诗词中诗人所投入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才能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音韵美,一定要把朗读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方法,古诗词的朗读不但要有感情还要有节奏,可以根据相关的录音进行一下练习,之后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传授技巧,例如说,在讲解《天净沙·秋思》这首词的时候,我会先介绍一下文章的思想以及词人所蕴含的情感后再给学生放一段本首词的音频,让学生先跟着音频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模仿与朗读,然后自己再做一下示范,可以让其他学生指出哪里与音频不符,之后让学生朗读,让其他学生指出其不足之处,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整首词的熟悉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的语感。在《天净沙·秋思》的讲解中我会让学生注意,平仄上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让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景物的并置,组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荒凉的背景以及哀愁的情调,让学生体会到游子思念故乡,不愿漂泊的凄凉之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古诗词的韵味。古诗词主要讲的是韵律,在朗读时一定要注意停连,语调以及节奏还有重音,对于作者要强调的地方一般要重读,像《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亡国恨”表示对统治者的不满所以一定要重读,还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犹唱”也表示作者的不满所以要重读。前面的两句主要是介绍一下秦淮河上的状况,语气要轻缓,平静略带伤感,对于表明文章思想的后两句就需要语音坚实有力而且激昂凝重些。在朗读此篇古诗的时候要注意:“寒水”、“秦淮”、“不知”、“犹唱”需要连读。大多数此类古诗一般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法。

3.联系生活,用情欣赏

在古诗词的讲解中,主要注重的应该是一个“情”字,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很多学生认为毫无用处,也不能在实践中应用。由此可见,只有使古诗词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才能使学生明白古诗词的重要性。比如说在《钱塘湖春行》的讲解中,我会通过把文章中的主人翁换成学生来讲解。还记得春游的时候吗?那时候阳光明媚,春意正浓,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听听鸟儿清脆的声音,听它们在说什么,我们再看看树上的黄鹂,他们是不是怕抢不到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而在打架.......只有将古诗词转换成现实生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中去,才能加深对古诗词的感悟。对于一些情景比较明显的古诗词来说,我觉得可以直接将其情景再现,通过对原文的了解将其改成一个话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去体会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比如说在学习《过故人庄》的时候,我会将原文改成小剧本的形式,然后找几个学生分别饰演农庄的主人以及作者,将古诗带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增加一定的知识内涵,对古诗词的欣赏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总结

正如前文所讲的那样,现在的教学方法还存在很多的缺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诗词的内容上去,通过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中描绘的情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对于文章中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会加以改正得以进步。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华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