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振中
记叙文写作起于小学,初中仍是习作训练重心,但记叙文写作能力如愿以偿者少,差强人意,更有相去甚远者。写作成了很多学生内心的紧箍咒——谈“写作”色变,一脸恐惧与无措。
一、初中生记叙文常见病症列举
国内写作教学流派甚多,研究成果斐然,但“写作”因其“复杂性”,诸多研究成果到了一般语文教师手头,好像水土不服,所能用处、所能学处,甚为有限。纵使能学上几招,却“吃了这顿没下顿”。笔者认为,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是相通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搞清楚学生“缺什么”,才能决定写作教学的“教什么”。笔者基于所执教班级学生真实写作现状,对其写作困惑(难点)进行归类整合,拟常见病症如下:
(一)开头“故弄玄虚”
故弄虚玄式的开头常有以下几种:
1.以排比等煽情方式起头,殊不知排比是深情蓄积体内不得不喷薄而发之势态,不是每篇文章起头一上来就整段排比的,这不符合写作原理。
2.开头既不点题,也难引出下文所记之人与所叙之事,可谓“不知所云”。
3.开头语意啰嗦,引出正文太慢,更有甚者通篇“头重脚轻”。
(二)正文叙述“干瘪乏味”
学生习作总难把“人”记立体,难把“事”叙真切。干瘪乏味的叙述症结到底是什么?
1.难以还原情境并进行二度创作。很多学生虽是叙述自己真实发生的事,却给读者以胡诌之嫌。可见,有“生活”不一定能进入“写作”。学生必须还原当时情境,对“生活”进行再度“回忆演示”与二度“感知体验”,才有可能进入“写作”。
2.叙述“不起波澜”,语言节奏疲软无力。前后反差甚大的事件,抑或惊心动魄的事件,诸多学生叙述起来却死气沉沉,流于表面,缺乏生气。
3.词汇贫乏导致叙述力不从心。也有学生能“还原情境”,也能“观察、体验生活”,但仍不能叙述具体,因其能调动的词汇量实在可怜。
(三)结尾“故作高深”
初中记叙文多一事一议,尤其应试作文欲得高分,结尾最好能由小见大、由浅入深、由事入情入理,立意深刻。这是诸多教师授予学生的精囊妙计,学生便硬着头皮去写,却不知学生抽象思维力尚未成熟,并非每人都能“悟”出所谓的“深刻道理”。因此,结尾议论有深度者凤毛麟角,大多是不痛不痒的空洞言论。议论“资历平平”,结尾却要“故作高深”。
二、蒙太奇在初中生记叙文中的应用
电影蒙太奇艺术可嫁接至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升格学生原生态写作的对策如下:
(一)动作序列对治开头“故弄玄虚”
电影是由动作的叙事序列组构而成。而“组成叙事文体生命整体的是动能”[1],可见,记叙文和电影同属叙事艺术,动作是其共同支柱。而写作素养低弱者要写出吸人眼球的开头,绝非易事。因此,应引导学生梳理所叙故事中的精彩对话或细节或情节,任选其一,以动作序列从首段劈头而入。
【学生习作典型片断】
时钟指向下午两点。我匆匆整理行装,往楼下跑去。
——学生习作《心底的阳光》开头
评点:首段在一句静镜头“时钟指向下午两点”后,紧接着就是“我匆匆整理行装,往楼下跑去”一连串动作镜头,以动作而叙事,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较之或排比或煽情的冗杂式开头,文章更显精致。
(二)蒙太奇对治叙事乏味难以成篇
中考作文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对写作素养薄弱者来说,常写着写着就“旁出枝杈”。但语文素养又非一蹴而就,如何让学生在考场作文上扬长避短,少暴露弱点,使难以凑字成篇者也可得心应手连段成篇?
蒙太奇是分镜头的,取材自由广泛,不受时空、人物限制。若以蒙太奇构思行文,则结构简约紧凑,思路清晰,中心明确。以分镜头构思成文则可将600多字分为2~4个部分,除去首尾,每部分也不过150字左右。这样,学生可省去相当一部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可把构思与表达的时间与精力集中于若干相对独立的片断上,如此驾驭起来便顺当多了,且能避免诸多学生专叙一事、凑足字数后却详略不当等问题。
1.并列蒙太奇
并列蒙太奇是把与文章中心相关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共同表现文章主题。如学生习作《咱们这一班人》叙述了班集体“运动会拼搏勇夺奖牌”、“备战艺术晚会节目”、“勤思比拼科技小发明”三分镜头,各镜头围绕同一主题,即表现“咱们这一班人”开拓进取、力争上游、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与班级风貌。
2.对比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是指把两种截然不同或根本对立的事、人连接在一起,互相衬托,造成强烈对比以突出主题。如学生习作《宽容》,前文叙述因同学笔墨不小心滴沾我衣而争吵,后不顾同学情谊大闹矛盾;后文叙述母亲搓洗被我蹂躏得污秽不堪的脏衣物,却并未曾责备我,一如宽容地疼惜着我。此后,坦诚向同学道歉,双方终各自宽慰和好如初。
3.递进蒙太奇
递进式蒙太奇指镜头之间构成层进关系。如学生习作《中国终于笑了》,以三个分镜头递进叙述了自家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汽车”的变化历程,三个镜头层层推进叙述,文章以小见大,以家事喻国事,表现国家近十多年来的飞跃发展,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4.反复蒙太奇
反复蒙太奇是将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成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等目的,也能增强叙述的层次性。如学生习作片断:
雨,打湿着木屋每个角落;风,无孔不入,疯狂肆虐着;雷,震耳欲聋地发飙着……
雨,下累了;风,跑不动了;雷,吼哑了嗓子……一切又恢复平静。
雨,没了;风,停了;雷,歇了……夜幕降临了。
风,又开始疯狂肆虐着;雷,正酝酿着发飙;雨,蓄势待发……
雨,敲打着木屋每个角落;风,无孔不入,疯狂肆虐着;雷,震耳欲聋地发飙着……
雨,下累了;风,跑不动了;雷,吼哑了嗓子;年轻人,道谢离别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学生习作《一个傻孩子的故事》
评点:本文叙述大山里一留守儿童内心孤寂抑郁,后因一批谈笑风生的年轻旅人到来,与其侃谈间,孩子慢慢走出心理阴影,变得乐观自信。文中运用反复蒙太奇,既渲染了自然环境,又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境变化,且使文章内容饱满层次井然。
(三)写意蒙太奇对治结尾“故作高深”
基于诸多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结尾议论升华难以深刻,流于肤浅客套的空洞语,我们认为学生可以写意式的结尾代之。一来避免故作高深实则粗鄙的议论,二来文章留有余味引人遐想,三来写意式的结尾较之于议论升华收尾更符合大部分初中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
正如法国导演特吕弗所言:“要传达暴力的感觉不一定非要拍摄某些暴力场面,真正应该拍摄的是那些能够表现暴力的东西。”[2]这种写意式的蒙太奇镜头组合极具艺术审美性。
如丰子恺《竹影》结尾:“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若改成,“经过父亲循循善诱,我终于认识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且领悟了艺术来源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只要留心,生活处处皆有艺术的影子。”较之原作,岂不大煞风景?
【学生习作结尾示一】
“傻孩子!来!”奶奶拿着黑乎乎的毛巾拭去他额头沁出的汗珠……
“奶奶,明天一定是个大晴天!明要起个大早看日出!”
“好!奶奶陪你看!傻孩子!” ——学生习作《一个傻孩子的故事》
评点: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慢慢走出心理阴影,变得乐观自信。文中结尾并未直抒胸臆道明文旨,而是将作品主题寄托在孩子与奶奶的一席对话中,很诗意,很唯美,给读者很大想象空间。
【学生习作结尾示二】 每次途经这条小路,我既无奈又欣慰,因为我永远记得故里那条青鹅卵石铺就的石板路。
——学生习作《故乡的味道》
评点:本文回忆童年老家那条青鹅卵石铺就的石板路,有嬉戏打闹的孩子,有悠闲下棋的老人,有唠叨家常的妇人,好不热闹!如今空荡荡,只有一只小黄狗在路口徘徊。全文洋溢物是人非、怀旧追忆的情怀。这条石板路显然已不是一般物象,具备造型意义。文章如此收尾,语简洁但意无穷。
【学生习作结尾示三】
不是说“阳光普照”吗?为什么阳光总照不到他们? ——学生作品《应聘》
评点:本文叙述一农民工应聘职位被周遭打扮时兴的城里人所不屑,对于农民工一身的土里土气与满身的臭汗味,旁人中甚有鄙弃对其指指点点,更有“仁人志士”挺身对其责备谩骂。文章以此结尾,发人深省,给读者以极大的思考空间,耐人寻味。
注释:
[1]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游飞.导演艺术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项振中 浙江台州市白云学校 3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