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初中语文卓越课堂的探究

  • 投稿宝江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43次
  • 评分4
  • 43
  • 0

“教育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教育家袁振国先生曾这样说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提倡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重视卓越课堂教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内教改的新趋势。要让课堂教学充满有效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卓越课堂必须能唤醒学生的有效意识,开发学生的有效潜能,增强学生的有效活力,提升学生的有效境界,实现学生的有效价值。构建“卓越课堂”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来建构“卓越课堂”呢?本文从激活、优化、享受课堂这一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激活课堂

英国卓越课堂八条标准中的第二条,是能够高效地激发学生,并确保他们学得好;第三条,是教师具有出色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一贯地用来激发学生,并让其感受到学习中的挑战性。这两个“激发”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卓越课堂文化。其实,在初中语文课中,要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也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师不仅要充满热情更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上,把对阅读、对生活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趣,用语言、眼神、动作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充满真挚友谊的、难忘的一堂课。

郭诗乐在《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指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激情是教师对师爱的一种诠释,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会拥有满腔热情;激情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表现,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拥有激情;激情更是教师的一种激越的心理情态,只有心情激越,才会有激情的自然表露。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广泛地收集资料,精心设计,将教案反复的雕琢,课件细细的品位;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可以在三尺讲台之上,引领学生泛舟学海,找寻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宝库;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可以在教育的时候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去处理问题,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激情。

二、优化课堂

黄家芝在《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生命课堂》(《池州师专学报》第21卷第1期)一文中认为: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必须做到的三个“关注”之一是:关注学生的情趣生活和情感体验。侧重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生命,体现教学的生本性。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式教学”是指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对象的特性。于漪老师说过:“要让学生走进语文,不是只听客观介绍,隔墙看花。”教师通过创设一种“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使学习进入学习领域,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这种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它还让知识的学习不止、再停留于认识和理性的范畴,已经远远地向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扩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增长了知识,还让身心和人格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命体验,体验生命成长的历程;让学生探索世界、探索自我,体验生命的力量与意义。参与者的个体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所以课堂教学不应该只看作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应该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三、享受课堂

陶行知先生常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语文本身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首先应当合理运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才能真正让孩子享受课堂。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改编或扩充一些内容,提出一些生活化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探究的动机。从第一天踏上讲台起,笔者就告诉自己,“要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让所有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充满魅力的学科。12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语文教材,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以培养能力入手。

其次,“教学做”三者合一,主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陶行知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在语文课堂上自然要让学生得到不断实践,让孩子们从“做”中学。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多体验。学生体验语文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教学必须努力将学习贯通其生活领域,做到“教学做”三者合一,主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的魅力,体验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应激活学生的心灵力量,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师生的对话与交流、体验与评价让每个灵动、鲜活的生命得到发展。教师在激活、优化、享受课堂时,用生活点燃生活,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流淌着人性的卓越课堂必将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理想乐园。

(张 黎 重庆北部新区天宫殿学校 4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