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莹 孙淑芹
语文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的某一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专题,通过收集与文本相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在重构的语境中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对比、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过程。通过反思进而对素材描述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实现自我意义的重构。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师纷纷打破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向着更加开放、民主、自由和活跃的方向发展。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阅读教学,由课内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加强语文教学从课内到课外阅读的延伸,即拓展阅读教学,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逐步开展,部分学校已经初步开发了校本阅读课程,并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拓展阅读教学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又走出了课本,使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进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但是当前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在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重数量而轻质量的现象屡见不鲜,常常表现为对拓展内容很少进行细致的筛选,而是盲目地拓展。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功利性较明显,形式化问题严重。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与其公开课存在很大的差异,多数教师在讲公开课时完全追求形式化,而很少顾及到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所讲知识。这种功利性较明显的拓展阅读教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同时,流于形式的拓展没有后续性的联系督促,使学生无所适从。在学生方面,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间不够同样也对拓展阅读教学的有序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阅读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老师上课讲什么就听什么,很少去用其它的时间巩固所学内容,这种现象对于拓展阅读教学尤为不利。拓展阅读注重以课内阅读为基础进而向外扩展延伸,这种拓展延伸仅仅依靠课内时间是不够的,更多的是依靠课外的时间去完成。而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课业繁重,导致学生缺少阅读时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拓展阅读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首先,立足文本,有针对性地拓展。
教师在拓展阅读教学时应围绕课标和教学重点深入地了解所要讲解的内容,根据所讲的内容去搜集相关拓展资料,进而将资料进行整理筛选,选择适合本课要求的、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资料进行拓展。首先,教师要深入分析文本,把握文本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知识迁移、联系和拓展,拓展的方向可确定为:①相同主题的拓展,使学生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②相同文体的拓展。例如学习了托物言志的散文让学生另外阅读几篇以加深了解。③相关内容的拓展。学习了体现亲情的文章《背影》,也可再阅读其他作者的文章。④对名著片段的拓展。学习《孔乙己》可引导学生阅读对王熙凤、林黛玉、关羽的外貌描写部分。⑤为对同一作家加深了解,相同作家的作品拓展阅读必不可少。但这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让学生去拓展阅读什么,要根据本课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例如,学习了《论语十则》之后,教师应该在立足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拓展《论语》中的其他经典内容,由于《论语》中的哲理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内容多谈修身做人或求知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拓展。如: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除了对《论语》内容进行拓展以外,教师应该通过一些小故事,让学生了解孔子,如:“孔子过泰山侧”。而在知识拓展方面,拓展有关《论语》的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论语》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即可。
其次,循序渐进,聚沙成塔,形成拓展的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阅读过程和阅读教学过程的文化建构问题。因此,在拓展阅读教学中进行文化建构同样值得重视。教师作为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文化的积累。拓展阅读应遵循由少到多、由此及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和能力逐渐进行。初一时,注重知识性的迁移和拓展。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雪中捕鸟的动词准确性,可在课后阅读“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体会其动词的妙处。学习了一些成语后,可让学生阅读成语故事。学习了刘禹锡的诗可再背诵同一作者其他的诗。初二时,应注重能力的拓展。学习一篇文言文,对于所学实词的用法,可找一篇类似的文言文来阅读理解。学习了《济南的冬天》再阅读几篇写景的文章,掌握写景的次序。初三时,应注重拓展阅读中的人文建构和文化积淀。学习了《范进中举》要再阅读《儒林外史》中的其他章节,体会作者强烈的讽刺意味。拓展的内容也应由少到多,由字词短文到长篇名著。语文拓展阅读是学生形成文化积淀的过程,通过拓展阅读教学使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了解课外知识,经过长期的积累,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文化体系的重建,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见解。
第三,构建开放多元的拓展阅读教学途径。
新课程改革倡导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语文课程要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注重语文的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由于拓展阅读教学自身的特殊性,更应该注重教学的开放性。教师所拓展的内容并不一定完全通过文字资料进行拓展,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拓展。例如,对《看云识天气》这一课进行拓展,教师如果只推荐相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去了解怎样通过云来了解天气这一现象,学生也许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带学生真正的去自然界中进行观察,学生就会有切身的体会。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听天气预报等途径来了解天气现象。利用开放的拓展教学方式便于学生更好理解这一现象。拓展阅读开始于课堂,也应回到课堂。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应在课堂上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如开读书报告会、辩论会、出手抄报等形式,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效果,可以引起更大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教学不应该由教师一味地去拓展,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将所要拓展的内容交给每个小组自己去查阅,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上应该注重多元性,拓展阅读应与综合实践、口语交际、作文相结合成为相辅相成的整体,不应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在指导拓展阅读时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其结果。拓展阅读教学以课内阅读为中心,进而成网状向外拓展延伸,其内容不仅仅是指课后所拓展的相关阅读,同样也应包括对课内阅读中作者、写作背景、相关知识等的拓展。同时,所拓展的内容也不单单是指语文学科的内容,也应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不仅涉及以前学过的内容,也有将要学习的相关内容,这种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内容使学生在内容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语文素养。
第四,促进个性化和创造性拓展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学生的拓展性阅读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习惯、能力,并最终成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积极主动的阅读。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同样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在拓展阅读教学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而不是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和想法去阅读,学生在阅读时应该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思考去探究作品,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意识。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会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这样使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受到了压制,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阅读时有了统一的思维模式,而缺少了独特思考和感受、体验和理解,最终与课程标准完全背离。教师在拓展阅读教学时,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学生在正确的思维上去大胆想象和创新。如在《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这是一篇说明文,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通过拓展相关的天文知识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是十分必要的,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人类在月球上生活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想象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等。阅读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保证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下,去感受和探索文本,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进而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
第五,开发拓展阅读校本课程。
新课程改革主张学校根据本校和学生的需要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对于拓展阅读而言,开发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部分初中学校已经尝试开发校本课程,但开发有关于拓展阅读方面的校本课程还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学校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当地的文化传统来开发拓展阅读校本课程,必定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产生重大的影响。拓展阅读注重立足于课内文本,进而向课外的拓展延伸,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有选择地编写校本课程的教材。在教材里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并且与课内阅读联系紧密的作品。如:《散步》这一课主要是以“亲情”为主题,因此,针对本课,可以将以“亲情”为主题的相关文章选入校本教材中,如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另外,在开发拓展阅读校本课程时,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适当地将当地的传统文化编写到教材中,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开发拓展阅读校本课程除了注意教材的编写外,课时的安排也尤为重要。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适时地安排课程,使其对语文教学起到一个辅助性作用。教师在进行校本拓展阅读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加以指导,通过读书交流会、专题性拓展阅读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更好地促进拓展阅读教学的有序进行。
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沟通课外阅读教学和课内阅读教学的桥梁,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只有立足文本,跳出课堂,让学生真正的去接触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陈彩霞.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素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3).
[5]宋冰冰.语文新课程拓展性阅读教学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常 莹 孙淑芹 吉林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 1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