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文言文教学本质浅论

  • 投稿鼎天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378次
  • 评分4
  • 36
  • 0

湖北省汉川市实验中学 李学攀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

对于文言文,新课程明确地提出了其教学的基本理念,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基于文言文的特征和文言文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必须具备三个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文化体认功能,依次达到语言上的认读目的、文学上的欣赏目的、文化上的认同目的。所以从本质上讲,文言文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文化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文言文的教学改革却显得比较沉寂和冷清。多年来,文言文教学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模式:始终是教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深深浅浅的古汉语知识介绍,教学目的是应对考试,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终极的意义读解为目标。对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这样一些现象或做法会导致学生普遍对语文课特别是文言文不感兴趣,认为学不学无所谓,语文成了一门“弱势”学科。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点与语文教师有关,那就是课堂教学模式可能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缺少必要的灵动与变通。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有法”是教师必须用不同的形式去体现这些规律和内容。我们的课堂,特别是与学生生活有较大时空隔阂的文言文课堂,也应该让学生动起来,那么,“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就应成为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判断一节课的效果,首先就要看我们的学生“动”了没有,当然,这种“动”有时是隐性,有时是显性的,需要二者相结合。

另外,在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对教学的重点、重心把握不够,平均用力甚至舍本逐末的现象还存在。一篇文言文课文学完后,学生的收获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没有让学生难以忘怀甚至是刻骨铭心的东西,有没有能够有效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东西,有没有让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大大提升的东西,这就是重点,就是教学中应当突出的重心。举例说来,在文言课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性地花较长时间串讲字、词、句、文学常识等,生怕漏掉,相反,对课文中的精髓却一带而过。事实上,掌握扎实的文言基础是必要的,但这不是学习文言文的根本目的。文言基础的积累是工具,我们只是借助这个工具,深入文本,穿越时空,去了解、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内心情怀、人生智慧、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进而把它们放在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当下的时代环境中去考察、评判,形成科学的认知,并为我所用,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明确了这一点,就有助于我们把握教学重点。

例如,笔者在教学高一年级课文《触龙说太后》时,感受颇深。当时引导学生领悟了触龙的说辩技巧后,就提问:文章中哪一句话你印象最深刻?学生大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几乎都没注意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体现着我们民族在教育上的智慧的话。教学期望值没达到,随即笔者又进行了补救,引导学生从情、理两方面再次梳理文本,最后学生们终于关注到了这一句。笔者再适时加以点评,强化认识,当学生联系历史和现实记下了这句话,就是传承了民族的智慧,它的意义和价值或许就会变得永恒。所以教学要有重点,虽然可能很难做到节节精彩,但应努力做到堂堂有收获。

目前还存在的一个现象是:高一高二年级练习较多,甚至有提前进入高三专题复习的情况,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真的有效果吗?高考质量是三年形成的,过早地在教学中与高考接轨,是主观的一厢情愿,急于求成往往造成夹生饭。联系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这种急功近利、违背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的做法依然存在。对此,教师应对教学行为作深刻地反思与检讨。在教学中,笔者极力反对用成套的题频繁考查学生,姑且不论这些试卷良莠不齐的质量,从长远的角度和语文的本质特点来说,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语言材料的大量拥有、思维品质的逐步开发,而这只能通过大量阅读来实现,在大量阅读和有效地指导中,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力会形成质变。如果在培养思维品质上下了功夫,考试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高考不就是考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吗?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练习与阅读的关系。

要改变以上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提高自身素养上下功夫。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样可以高屋建瓴、举重若轻。例如,笔者在教学《勾践灭吴》时,学生提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文章写战争过程为什么极简略”?对此,笔者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内容决定形式”的例子进行引导,分析本文要突出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就领悟了,以后再碰到“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之类的题,就会从这个角度去组织语言了。二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下功夫。在目前的情况下,提问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也就是在提问上多下功夫,提问要有教学价值,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将蕴涵在教材、教参、资料上的教学因素挖掘出来,并融合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解读,设计出引导性强、针对性好、层次明晰的问题,让它成为激起涟漪的石头。这就特别需要教师们精心备课,笔者认为,一个教师的精力应主要花在备课上,要反复备、反复琢磨,备得忐忑不安才好。

文言文作为特有的文化载体,承载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毫无疑问应历代相承。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这固然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全部责任,但是充分发挥文言作品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则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之职。面对多元文化价值取向的冲击,文言文教学要顺利地前行,应站在高层面上来认识其教学的意义。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