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在学案教学的前提下,为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笔者以“结晶”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巧妙使用活动单导学,以达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教学效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51-2一、教材分析(略)
二、学情分析
本章是初中化学课程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重要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是继学生认识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固体(如常见的金属)、液体(如水)后接触到的一类成分更为复杂的化学物质。而“结晶”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身边的生活实例“海水晒盐”就是一个常见的“结晶”实例,陌生的是如何运用化学原理来解释这一事实。
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经过七年级生物的学习和八年级物理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创设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从而达到获知、激情、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2.投影“青海盐碱湖的美丽景色”和“盐场海水晒盐”两张美丽图片,提出问题,中国有句古老的谚语“冬天捞碱(Na2CO3),夏天晒盐”,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吗?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一是通过温故两种具有代表性物质(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情况,为结晶方法的选择打下伏笔;二是通过展示两张自然界中获得晶体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二)课堂活动
过渡:接下来请各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两个探究实验,模拟上述图片中的情境。
学生活动一:
学生归纳总结、展示:
教师板书:2.结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ppt投影:
(1)蒸发溶剂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
此时,老师观察到好多学生对以上两种结晶方法适用范围仍持有怀疑的眼神,于是老师又增加了2个补充演示实验,即将一杯饱和的食盐水和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分别同时放入冰水共存物中片刻,同时取出,让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发现:盛有饱和的食盐水的烧杯底部无明显现象,而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析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充分发挥群体的效应,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检查,使得新知识(结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在旧知识(常见物质溶解性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得以发展起来。大部分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由教师稍加点拨,最终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挤出大量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还给孩子,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另外,通过教师的补充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信服他们归纳总结出的结晶的原理,也进一步体现出化学实验的魅力所在。
教师:我们说学以致用,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本堂课一开始展示给大家的那张图片“冬天捞碱(Na2CO3),夏天晒盐”的原理。
学生活动三:
学生活动四:
学生活动五:
设计意图:本活动试图通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设计出方案,若有不尽人意之处,则试图经过教师的指点,小组重新讨论将方案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通过改进,使其更具有实际操作和应用价值。本活动始终贯穿以小组为活动单位开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试图通过交流讨论、探究这一过程,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观念和沟通交流能力。另外从一种物质的结晶到多种物质的分离提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五、课后教学反思
1.南师大教授马宏佳老师曾经说,“‘活动单导学’模式创设了一种新课教学组织形式,它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更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带进了学校和课堂。”本节课设计即是以“结晶”这一内容为主题,教师精心设计了课堂学生活动,从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到学生实验活动,再到学生交流讨论活动,最终到课堂检测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与活动之间环环相扣,使得整节课的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本节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型课堂,这个案例以中国的一句古老谚语“冬天捞碱(Na2CO3),夏天晒盐”为背景问题,引入新课,整节课中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日常生活接触的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形成新旧知识的再建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师生互动,完成教学。
3.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教师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蒸发结晶、降温结晶等实验操作,并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以旧引新,教师为各个学习者提供了单独或小组交流讨论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观点中获得知识,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了两种常见的结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学生在小组间的讨论交流中,每个学生都努力为自己所在的小组作贡献,对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及合作精神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倾听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学生的即时表现和疑惑,教师适时地参与讨论,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开展交流对话互动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本堂课中,创设师生平等的氛围,允许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在貌似“失控”的自由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创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新型课堂,培养了学生内在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