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区域学科研究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投稿蜡笔
  • 更新时间2016-06-13
  • 阅读量884次
  • 评分4
  • 72
  • 0
  加强区域学科基地建设,构建区域学科研究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升的重要途径与阵地,是促进区域学科发展的平台与保障,是孕育名师、培养优秀教师队伍的载体与摇篮。因此,加强区域学科基地建设,构建区域学科研究共同体是课改的期待,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的必然。 
  一、区域学科研究是区域学科发展的杠杆 
  区域学科研究是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研究的重新思考与定位。它更立足于学科发展的实际,更着眼于对优秀教师的孕育,更着力于区域学科向更深、更高、更远的层次和方向发展。 
  1. 区域学科研究可对学科发展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区域学科研究是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区域学科研究可以为学科研究寻找到新的发展支撑点,占据学科研究制高点,从而使学科研究有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和新的思考。 
  2. 区域学科研究可使学科发展呈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区域学科研究中,可以诱发新的思想,触动新的思考,产生新的构想,从而在区域学科研究中碰撞出新的智慧的火花,进而把研究的成果辐射到整个区域内,使大家共享区域学科研究成果,使区域学科研究做大、做优、做强。 
  二、区域学科研究基地是区域学科突破的载体 
  1. 建设区域学科研究基地,构建新型学习研究共同体是区域学科发展的趋势。区域学科研究基地是学科教师成长的摇篮,学习共同体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科研究基地从学科内部发生变革的最大原动力就在于教师作为参与者构筑起合作的 “同僚性”。学科研究基地需要的是学科研究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每一个学习成员的平等参与,每一个学习成员的主动探索。 
  2. 构建区域学科学习“场”,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以课例为抓手,通过具体的、多样的课例,形成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教学思路,为学科研究共同体探索一条清晰的课堂教学路径。以教学研究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使感性的认知理论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朴素的方法科学化。 
  3. 构建区域学科研究基地,实现顶层设计和底层建设的最佳组合。区域学科研究基地能够较早地捕捉教育教学研究的新动态和新信息,以及新的研究方向,这样可前瞻地对基地内的工作进行预设和指导;对工作室内部的工作作全面的掌控。合理的分工,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学科研究基地很好地将顶层设计和教学实践很好地对接,实现研究的最优化。 
  4. 构建区域学科研究基地,实现研究共同体低投入、高产出,实现团队突破。在团队有效的系统管理下,以突破或达到卓越的业绩水平,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沙龙、课堂深度调研等方式,使学科研究基地的发展不局限于校内,要立足本地区,服务本地区,帮扶薄弱,辐射周边,让学科研究基地的工作更富有个性,更具鲜明特色。 
  5. 建立区域学科研究基地,实现研究成果最优化和资源分享最大化。一方面可以购置教学与研究的图书、光盘、影像资料等来充实资源库;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下载、各成员分工完成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知识模块等内容,然后通过网页、博客和QQ群等途径使大家共享。 
  三、区域学科研究共同体是区域学科人才培养的摇篮 
  1. 创建网页和博客,使资源最大化地共享。通过网页、博客,定期把学科研究的材料、成果发表在网页和博客上,通过媒体把研究的相关信息输出,从而把学科研究做成品牌。 
  2. 建立资料包和资源库。通过专题研究,进一步收集教学素材(文字、影视、音响)。建立高中学科必修和选修的教学设计、课件以及音像资料包,高考知识点信息包,高考一、二、三轮专题复习资料包等。 
  3. 建立区域学科研究工作室。建立一支研究目标一致、有一定课堂教学水平和一定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团队,构建区域学科研究工作室。 
  4. 在QQ群、微信群中作科研。通过成员群的建立,方便信息的传递。在群内成员可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为区域学科研究基地进一步作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新素材,认识上的新启发,方法上的新变化。 
  5. 通过“课例式”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定课——观课——说课——评课”等形式,集中对课型深度研究,摸索并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6. 通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课堂中注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教学孕育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