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舞蹈课是舞蹈专业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借助于对民俗文化的学习、民间生活的体验、情境的创设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在历史的文化长河中逐渐形成和积淀的优秀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找寻提升民间舞蹈教学的良好途径,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保护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民间舞蹈文化,逐渐成为舞蹈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民间舞蹈问题浅析教材分析以情促学民族文化
我国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教学是传承与发展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空间,它的任务是将各个民族民间舞蹈丰富的传统文化、表现形态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下来,同时在教学手段、教材建设上进行创新,通过较为科学、系统的训练配以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的身体各个部位得到相应的锻练,使之具备掌握和体现各种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基本能力以适应各种舞蹈动律的要求,锻炼和丰富学生肢体的表现力,是培养舞蹈人才的一门必修课程。
一、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
民间舞蹈作为舞蹈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舞蹈教学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无论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体系和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不同层次普通院校舞蹈专业的开设和舞蹈办学模式的不同,原先的民间舞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不同类型院校培养目标的需求,存在着如下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教材选择不够合理。进行民间舞蹈教学的基本工具就是能够体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教材,它不仅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和形式化,而且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以及教师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的基本条件。但是从目前的民间舞蹈教学情况以及舞蹈专业化的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教材的内容和排版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变,不仅不能满足最新教学实际以及民间舞蹈发展走向的要求,而且制约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除此之外,在一些非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的教材体系中,大多数都是借用舞蹈艺术学院的专业教材,呈现出专业性强、难度大以及要求较高的特征,在缺乏统一教材和体系的前提下也无法顾及到大多数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资质,难以适应不同层次的群体。
2、教学手段不够丰富。在时代和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各种教学中的运用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事实,并且为教学提供了直观性、交互性以及形象性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但是从目前的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成熟和普及,由于资料的欠缺和方式的匮乏,教师亲身示范的教学形式是普遍存在于现今的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在这种“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调形式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对民间舞蹈的兴趣从而阻碍了教学进程的发展,而且使得民间舞蹈的精华和魅力得不到更大程度上的被发掘和展示,不利于民间舞蹈的发扬光大。教学手段的不丰富也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让课堂在教师的主宰下成为单一模式的交流形式,疏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3、教学方法不够完善。尽管在民间舞蹈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的背景下,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仍然有着不尽人意的问题存在:比如有些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只注重动作的教授而忽视了技能的锻炼,在追求舞姿优美的同时使得内在的气质失去了必要的重视,在跟随旋律舞动的进程中没有将内在的情绪表现展现出来,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都是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当所造成的,需要改进和完善才能满足最新的民间舞蹈发展情况的需求。还有,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和套路来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概况以及对舞种的兴趣动态,在缺乏对学生意见和建议的收集以及民间舞蹈的最新发展走向的了解的前提下容易忽视最佳的教学时机。
二、提升民间舞蹈教学的良好途径
1、教材的合理化。构建和编写合理的舞蹈教材,不仅是促使民间舞蹈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良好催化剂,而且是培养舞蹈人才、促进舞蹈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之一,需要随着时代以及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改革和完善。详细一点来讲,在进行民间舞蹈的教材选择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舞蹈办学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材,教材的内容以及难以程度都要以学生的现实水平为参考基准,切忌人云亦云,以使得教材真正地成为促进民间舞蹈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天空的强大活力。教材还要尽可能多地反映当今社会相应学科的最新动态、最新理论以及最新观点等,使得舞蹈教学工作也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为民间舞蹈增添时代化的气息。作为一名民间舞蹈教学老师,在教学之余要更多地注意身边的新闻或者趣事,以舞蹈情境的形式编排到舞蹈动作中去,在舞蹈的练习和动作的熟练中促使学生体会到更多舞蹈的精华和魅力,得到身心的全方位的发展。还有,要通过对民间素材的整理、挖掘以及提炼,汲取优秀的闪光点,将其以艺术性的形式表现在舞蹈教材中,在提高艺术层次和表现力的前提下使得民间舞蹈的初衷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各种民间生活在舞蹈中得以展示,是促使人们了解社会生活和现象的良好媒介,更是拉近社会关系的独特法宝,潜移默化中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总而言之,进行合理化的教材编制,不仅是促使民间舞蹈教学不断地得以改革和创新的源泉,更是促使民间舞蹈教学更加具有良好社会意义的基础。
2、发挥舞蹈中的“动之以情”的魅力。动之以情绝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它是舞蹈艺术修养包括音乐、文学、社会以及美术的全面检验,在培养具有高超舞艺的人才的同时培养他们善于理解和领悟舞蹈的艺术火花的能力。具体来说,中国的民间舞蹈就其主体而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它真正能够影响大众的魅力并不在于理论的启迪,而是切身体验以及艺术熏陶的领悟,而感情是艺术作品的血液,民间舞蹈之所以能在现代化的文化潮流中站稳脚跟,就在于它内部有着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宏大的感情血液在激荡和澎湃,这也是民间舞蹈能拨动人心弦的独特法宝之一。因此教师要抓好这一良好背景,在进行新课教授时,可以首先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那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表演形式以及舞蹈风格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心里有个情境的依托,当学生将这种对情境的理解转化成情感的感受并且融入到自己的动作中时,动作的协调性、表情的配合度以及情感的外在升华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了。在教学进程中,音乐是重要的媒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重复感受音乐旋律的氛围中把握角色情感或者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以及结束,探索出音乐中所包含的动作形式以及与情感内容相联系的环节,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促动下发挥自己更大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勾勒出音乐中所渲染出来的世界,从音乐节奏的无穷变换中去感受律动的魅力,把握情感的闪光点,让自己的舞蹈动作变得更加的优美和清柔。除此之外,教师在休息之余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与学生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舞蹈话题,拉近师生的距离,有利于舞蹈教学的更好开展和“动之以情”舞蹈教学方式的更好发挥。
3、结合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璀璨的优秀文化遗产和习俗,民间舞蹈就是辉煌的民族文化中产生的瑰宝体现,是各个民族生活习性以及精神文明的良好记载,在民间舞蹈教学中若能合理地结合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首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民族文化的渗入,要注重强调那些能够体现该民族的心态的词汇以及突出能够体现该民族人民神态面貌的特有风格韵律,训练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特征以及民间舞蹈的动态原理等,在“举一反三”的动作要领的领悟中掌握更多的舞蹈技能。其次,教师在讲解舞蹈的动律特点时,可以将不同民族的人文因素以及民族的地理特征良好地融入进去,比如维族舞蹈动作热情奔放,表演者的自信来自于维族人民的生性自信开朗以及热情好客等的特征,而汉族的秧歌则是起源于插秧和耕田作业的劳动生活等,通过这种结合民族传统文化的舞蹈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民间舞蹈的真正魅力和作用所在,而且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不同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感悟和理解,体现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作了强而有力的典范说明。
三、总结
民间舞蹈不仅是舞蹈界中的一朵灿烂夺目的花儿,更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推进舞蹈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以及传承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等方面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民间舞蹈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地利于民间舞蹈教学水平得以提升的良好途径和策略,培养更多的优秀舞蹈人才,发挥出民间舞蹈的真正作用和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敏. 《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的思考》.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3)
[2]李乔.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初探》.中国校外教育.2011(7)
[3]陈芬.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对"情"与"形"的把握》.大众文艺.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