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创新学习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 投稿门徒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830次
  • 评分4
  • 62
  • 0

张翠玲

(吉林省敦化市第三中学,吉林敦化133700)

摘要:数学创新学习问题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探究为核心,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创新为中心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实际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在探索中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再用探索的结果解决创新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学习;问题教学;迁移创新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5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124—02

收稿日期:2014—10—31

作者简介:张翠玲(1969— ),女,吉林敦化人。吉林省敦化市第三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教法上下功夫,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把学生内在的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创新学习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其获取知识,并能够不断地运用知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今新课改的形势下,对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即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高—迁移创新。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所提出的问题包括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创设问题的方法有: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和有趣的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有梯度的问题:“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C是抛物线的顶点,1.用配方法求顶点C的坐标(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求AB的长(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若AB的长为6,求抛物线的解析式;4.若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求抛物线的解析式;5.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解析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瞄准目标,把握关键点和难易程度,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解疑,从而获得知识。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要在课堂的引入阶段进行,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始终贯穿于始终,并不断地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教学中还要通过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了一次函数以后,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进行比较,提出问题。除此之外,当学生做完数学习题时,还可以针对解答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例如:“有没有更简单的解法?或者是此题还有哪些解法?”“这种方法还能解决哪些类型的习题?”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师生之间提问,也可以是生生之间提问。

二、自主尝试——探究问题

教师要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用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方式去探究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探究一个问题成立的条件和结论以及存在性的问题。例如:“已知抛物线上有一点E,它到x轴、y轴的距离之比是5∶2,且它与点A(-1,0)在此抛物线对称轴的同侧,试问: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三角形PAE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也可让学生探究由一个问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如在学习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时,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结论,哪些是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相等的线段和角,等等。还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如写一个一次函数,使其不经过某象限。

(二)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其探究问题的能力,问题可以逐渐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尝试,最后让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交流解法。学生先自主探索,然后再全班交流,尽可能让不同的思考方法都呈现出来,教师最后再归纳总结,进行点评。同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从知识点、解题技巧、数学思想方法等各个方面来总结。

(三)让学生多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陶行知说:“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有时候,对于在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或不能很好地解决的问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探究。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时,让学生到操场上亲自动手测量,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旗杆、教学楼的高度,这样比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活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做起来,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获得知识,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并灵活加以运用。如在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编实例,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在学习了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后,给出一个方程,让学生来编一个应用题。对于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去完成,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在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的过程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探究情况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对有关概念、法则、性质、公式、思维方法及学习方法等清清楚楚。然后,让学生运用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这一步骤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的过程,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可以给学生设置几个练习题。练习题可以是并列型的,也可以是递进型的。例如:“1.P是圆内一点,且圆O的半径为5,OP为3,求经过圆内一点P的弦的整数条数有多少条?2.这个命题我们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使它整数的弦再多一些?”让学生自己设置题,可以把半径加长,也可以把半径缩短,还可以改变弦心距。此类练习题由于层次性明显,容易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参与的欲望,而练习题中最困难部分的攻坚又往往需要全班同学共同开动脑筋,群策群力,这是一种很好的复合思维训练,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辐射度,在培养他们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敏捷性等方面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听结果,听过程”,而是积极地参与解题的过程,寻求正确的结果,其所获得的不仅是学会知识,学会技能,而且更学会了如何学习,学会了如何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与情感。

五、反思总结——迁移创新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能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对于每次总结,要多挑几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胡方.创新学习策略——创造性问题解决法[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

[4]何涛.数学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32).

[5]左晓梅.关于问题教学的反思[J].江西教育科研,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