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香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由于思想观念、学生自身能力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体育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落后。我们应该从搭建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重视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等方面来进一步加强体育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体育;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36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83—03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体育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3A252。
收稿日期:2014—09—19
作者简介:杨利香(1974— ),女,湖南宁乡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高职教育。
在国家提出“文化强国”、很多地方政府提出“文化强省”、学校提出“文化兴校”这样一种大环境、大背景下,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以体育类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具体指的是人文层面的发展水平或具有的品质,这种品质涉及知识、思想、情感、意志以及能力等一系列因素,一般通过个人的气质、修养以及人格等表现出来。人文素质的内容体现为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以及人文方法等四个方面,四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树立人文观念、强化人文精神、掌握人文方法、丰富人文知识,使其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情感、意志和理性等方面的关系。
从中央到地方,有关教育部门多次提出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不是靠几本书、几个教师、几堂课能够解决的,而是必须借助知识讲解、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来促进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向教育对象的人格、修养以及气质转化,并最终将其内化为稳定的品质。
二、体育类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体育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和其他高职院校相比较,体育类高职院校起步晚、底子薄,近几年投入和建设的重点在于办学思路、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在高职教育管理、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等方面都还不太成熟和完善,还没来得及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建设。
目前,大部分体育类高职院校通过了教育部的办学水平评估,步入了内涵建设阶段。内涵建设是以学校的软实力建设为核心,包括师资队伍的培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环节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很多方面。而人文素质教育也渗透、体现或融合在方方面面的软实力建设之中,是内涵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类高职院校可以在内涵建设阶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弥补人文素质教育先期的缺失、不足,并彰显自身的特色。
(二)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体育类高职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各高职院校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技能培训上,围绕市场设置专业课程。但是,这些技能只能说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利器,而不是全部,或者说这些技能是学校的骨架,我们还需要血液、肌肉来让身体强壮、健美。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就好比血液、肌肉,只有血液、肌肉健康、完善了,学校这个身体才能够生生不息,持续发展。
人文素质既是一种文化的沉淀,也是一个人的长期积累,而体育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这种沉淀和积累。体育类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和发展,针对培养对象,要夯实他们的人文知识基础,帮助他们搭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知识体系,引领他们领悟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兴校”落到实处。
(三)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现代社会、现代企业、现代职场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好的层面,而是更加青睐在技术、情感、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应对社会的压力和复杂性,适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职场的风云变幻。体育类高职院校应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一样,严格遵循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实要求。
三、体育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人文素质教育意识淡薄,重技能、轻人文。一方面,体育类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层对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学校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对这一方面只是轻描淡写甚至忽略不提,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技能教育上,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实践实习,都围绕技能这一中心展开,导致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被淡化。另一方面,在体育类高职院校承担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往往只是处于边缘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师,其呼吁的影响力、执行的力度都非常有限。从整体来看,由于体育类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执行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化都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学生主体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偏低。体育类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或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学生相比,在文化知识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体育技能体现为“动”,而文化学习需要“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育类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难度。另外,体育类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在主观上受就业等方面的影响,缺少对人文类知识的认识和学习的欲望,更没有对人文素质教育予以足够的关注,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对日后就业的影响并不大,掌握专业技能才是成功就业的保障。
(三)施教环境缺乏人文氛围。这种人文氛围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文学科教师极少。我国体育类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院校办学时间短,人文底蕴薄弱,在师资建设方面,主要是双师型教师的引进,而专任的人文学科教师数量偏少,让行政管理人员来兼任人文课程教师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因此,很难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高质量的、系统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体育类高职院校缺少人文氛围。二是校园的硬件环境没有人文气息。近几年,很多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校区扩建、改建甚至新建都是在校园硬件设施方面投入很多资金,但是,这些硬件建设并没有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充分地融合,对校园的文化规划明显不成熟或不完善,不能彰显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力。
四、体育类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搭建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一载体应该进一步合理化和规范化。
第一,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目前的体育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不是没有课程体系,而是这一体系轻重不一,稳定性不足。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课程、人文社会知识的课程、自然科学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以“人”为中心,是在素质教育中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将涉及以上三个方面的课程归纳为多个模块,例如思德模块、语言模块、欣赏模块、职业素养模块、科学工具模块、身心健康模块、管理模块、文史哲模块等。每个模块的课程应该有一定的固定课程、一定的半固定课程,避免出现有的模块开出几门、有的模块却寥寥无几的情况。
第二,体育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体育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扩大的空间很小,不妨采取向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的方法。人才培养方案上不一定要单独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这样的板块,具体课程可以安排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可以在必修课中出现,也可以在选修课中出现。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向人才培养方案融合。例如:可以优化已有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二)设计多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在体育类高职院校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活动,选择适当的文化载体、活动路径极为重要。当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学活动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最适宜的文化载体和活动路径,还停留在比较单一的方式方法上。因此,应该开动脑筋来设计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1.不断完善学校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层面来说,包括校训的凝炼,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等的提炼,校歌、校徽、校旗等的设计创作,学校视觉系统的标准化、统一化设计。我们要倡导学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在校园公共场所设置内涵深刻的塑像,悬挂书画作品,营造积极、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组织在校师生切实参与到校园教学楼、道路、景点的命名活动中,这对于不断强化在校学生对于校园文化及校园环境的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勤奋刻苦的热情。
2.“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文化的学习和交流。可以邀请名人、名家来学校讲学,以他们的学识魅力、辉煌成绩来教育学生。也可以组织往届优秀毕业生进行报告、讲座,引导在校学生明确人生奋斗目标,树立远大抱负,激发其发展自我的信心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师生“走出去”,例如: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开展思想教育;参观行业企业,开阔眼界,感受、学习企业的文化;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行动中提升人文素质。
3.院、系、班三级联动,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体系、促品牌、树特色。目前,一些体育类院校的校园活动逐渐丰富起来,此时,管理者就应从更高的层面进行校园活动的体系化建设,也就是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或从某一角度来整合这些活动,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零散的或各自为阵的,进而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还应该思考在这些活动中,哪些可以体现学院的特色、代表学院的特点,有促品牌、树特色的高屋建瓴的意识。
(三)传播体育文化,传承体育精神,打造体育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特色。传播体育文化、传承体育精神可以说是体育类高职院校有别于其他类高职院校的一面旗帜,是体育类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所谓体育精神,就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勇敢、坚强、智慧、不言败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意识。体育精神发挥着积极作用,鼓励人们勇敢向前,不畏困难和挫折,勇于向困难挑战,是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是体育运动在精神层面的最高产物。在体育运动的实践过程中,只要是有助于产生或者是能够展示出人类高贵品质,同时,又符合社会大众主流观念的积极意识,都属于体育精神的范畴。体育文化就是人类在开展社会活动及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生活方式、身体活动方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物质及精神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讲,体育文化是人类身体教育智慧及身体练习实践能力的直接体现。
体育类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要充分宣传体育文化,传承体育精神。
第一,要用“体育事迹”鼓舞学生。在体育界,有很多名人,他们的辉煌成绩是用汗水、泪水铸就而成的,他们应该是成长中的大学生的偶像和榜样,可以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冠军讲坛”、种植“冠军林”等活动,邀请体育冠军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第二,要用“体育知识”武装学生。这里的“体育知识”主要指那些文化类的课程,而这些课程恰是高职体育生不太感兴趣的。因此,为了避免学生成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要提升体育类高职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就一定要重视用“体育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可以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专业课等途径来传播有关体育的历史及常识,地方的、国内的、国际的体育赛事等。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体育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来组织教学,避免满堂灌。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体育精神、体育文化有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第三,要用“体育技能”锻炼学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勇于参与到实践中去。例如:通过举办技能竞赛,激发学生追求体育技能的精益求精;通过参与体育赛事,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体育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其服务社会意识。这些都是体育精神的一部分,是体育人文的具体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禹霖.吉林省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3.
[2]陈福乐.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
[3]李莉,游战澜.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9).
[4]汪楠,郝一伟,焦宗元.黑龙江省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8).
[5]吴小英.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6]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