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轻重音不同,对“有什么X(的)”句式进行语义及结构上的分析,并依据“回指理论”与“反问语气”的强弱理论对其语用进行深层分析,从而实现对“有什么X(的)”句法结构和语用的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句法 轻重音 回指 反问
一、引言
对于“有什么X(的)”句式 ,吕叔湘(1996:428)明确指出“有+什么+形+的”表示不以为然。刘月华(2004:799)指出“有什么”既可以放在谓语形容词之前,也可以放在用“很”修饰的动词短语前,用肯定的句式表示否定的意义,用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义。李泉(2001:161)指出“有什么好+V+的”是一种以肯定的反问形式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格式。“有”“什么”“V”“的”和“反问语气”是构成这一个格式不可缺少的五个要素。“好”不是构成这一格式的必需要素,在此有“值得”之义,有增强否定语气的作用。对于“有什么X(的)”句式结构的分析,众多学者主要针对其反问句意义下的句式进行了论述与剖析,即使有学者提到轻重音与其关系,也多数为简单概括。笔者将从句法结构与语用层面对其进行进一步地分析与概括。
二、“有什么X(的)”句法结构分析
对“有什么X(的)”句式进行句法结构分析,首先应从语义着手。轻重音位置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语义。而语义对句法结构的分析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应当首先分析该句式中的轻重音情况。
(一)轻重音分析
朱德熙认为,疑问代词在句子中的轻重音会影响句义。在疑问句中,“什么”要重读,而在陈述句中,应轻读。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中提到,重音有“词重音”和“句重音”之分,“句重音”出现在句中,不涉及词义,只和全句的意义有关。
(1)a.你为什么批评他?(问原因)
b.你为什么批评他?(问对象)(摘自《现代汉语》北大版)
(2)a.我现在就不写了。到花园去吧,我来帮你温习功课。哪个小地方你有什么不懂的?(问不懂的内容) (《牛虻》)
b.“这有什么不懂的!”团长说,“我是导演,你们听我的指挥就行了。(否定“不懂”)(孙犁《风云初记》)
(3)a.古代官吏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见识,我们为山西人民多尽一点责任还有什么说的?(不必说)(1994年报刊精选)
b.刘常胜:林组长!(看见李,犹豫了一下)
林 辉:有什么说的?说吧,老刘!(问内容)(老舍《春华秋实》
例(1)a是问批评的原因,例(1)b强调的是为什么批评对象是“他”,而不是“别人”;例(2)a询问不懂的内容,例(2)b表示很容易,不会不懂的;例(3)a表示应该为山西人民尽一点责任,例(3)b询问要说的内容。虽然词语的排列顺序是相同的,但其内部词语结合的紧密程度是不一致的。笔者认为例(2)a与例(3)b的句尾是宾语省略,都可以补足一个名词性成分。如例(2)a:哪个小地方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句子等)。例(3)b:有什么说的(话)。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有什么X(的)”句式存在两种含义,一种为询问“X”所指的内容,一种为否定“X”。当第一种情况时,重音落在“什么”的前面,第二种情况时,重音则落在“X”的前面。
(二)句式结构分析
赵元任(2012:289)指出,“有什么A?这是兼语句式。”黄雪斌对其持否定态度,并认为“有什么A?”句式是动宾式,“什么”修饰“A”。《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2007)一书中提到了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举例如下:
短语可以依据其语义而划分为不同的句式,同样,对于“有什么X(的)”句式,笔者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全面地分析。从语义出发,该句式应同时存在“状中式”“动宾式”两种句式结构。
1.动宾式结构
利用“中央研究院的中文剖析树检索系统”,当“有什么X(的)”句式表示询问具体的内容时,结构分析如下。
由上图可见:首先,“稀奇”和“的”结合,形成“的”字结构;其次,“什么”与“的”字结构形成“定中结构”;最后,同“有”结合成为“述宾结构”。
2.状中式结构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提到,“有+什么+形+的”句型表示“不以为然”。“有什么”也可以单独作谓语。
(4)[这有什么?]你回去不说,父王怎么知道!” (李文澄《努尔哈赤》)
(5)[这有什么?]”熊文不以为然地说,然后回到自己的床上…… (刘慈欣《三体》)
我们认为,“有+什么”作为动词性词组,随着语言的发展,其结合关系越来越紧密,其中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果后面的句子是肯定式,则表示否定的意思。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则表示肯定的意思。因此,“有什么”可以认定为动词性短语作状语,句式结构分析如下:
三、“有什么X(的)”句式语用分析
(一)回指句式
桑彤在《回指理论研究综述》中提到:“回指即‘一个语言单位回指某个前面已提到的单位或意义’(Crystal,1991)。‘回指用一个词或短语替换在文章或对话的前一部分已经出现过的另一个词或短语’(Rochaerdsetal,1993)”。丁萍(2012)认为,回指分为“显性回指”与“隐性回指”。“显性回指”是指在前文中存在一个具体与“X”照应的形式,即回指对象是一个具体存在的形式;“隐性回指”是存在回指形式,只是回指对象没有出现一个具体的形式。
1.前后构式焦点相同
(6)田曼芳说:“你还想说什么?你我之间还[有什么]可说[的?]”(陆天明《苍天在上》)
(7)她女儿告我?!我[有什么]好告[的?](胡丹娃《逃出雅座》)
(8)范英明冷冷地转过身盯住唐龙看,“你笑什么?这[有什么]好笑[的?]你觉得特别好笑是吧?”(柳建伟《突出重围》)
(9)街道主任对众人安抚道:“都别慌,都别怕!有什么可慌[有什么]可怕[的?]今天夜里攻打‘炮轰派’们的老窝!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例(6)中,第一个“说”强调的是说话的内容,第二个“说”指代的是前者说的动作。表示你我之间没有说的了。例(7)中前面的“告”指代动作,后者“告”强调内容。表示有什么值得告我的。例(8)前者指笑的内容,后者指笑的动作。表示不值得笑。例(9)前面的“慌”“怕”强调的是动作,后面表示的是不用慌,不用怕。
2.前后构式焦点递近
(10)佩钟笑着说,“你就是这么婆婆妈妈的,既是用着它,就算没糟蹋,[有什么]可惜[的?](孙犁《风云初记》)
(11)“对你们说,走开!不关你们的事,[有什么]好看[的?]”(《复活》)
(12)把韭莱的叶瓣儿嚼得津津有味,其实那叶瓣儿又辣又有气味、[有什么]好吃[的?](《十日谈》)
例(10)意为因为有用,所以不可惜。例(11)和你们没有关系,不要看。例(12)因为叶瓣又辣又有气味,不好吃。
3.前后构式焦点相反
(13)“事不宜迟,马上行动!我这都是为你们,你们可[有什么]含糊[的?]”(冯志《敌后武工队》)
(14)在古城监狱,装疯装病的犯人有的是,这又[有什么]稀奇[的?](张平《十面埋伏》)
(15)真的,我要记得我就说了。我[有什么]好瞒[的?]那么多人都告诉了你们,何苦这个不说,我跟她又没什么事。”(王朔《枉然不供》)
(16)你看曹雪芹写得多难看,脸孔像一个银盆,眼睛像一个水杏,[有什么]好看[的?](蔡义江《诗人曹雪芹》)
例(13)前面的“事不宜迟,马上行动!”表现出一种干净利落的动态感,与后面句式中的“含糊”构成反差。例(14)“有的是”表示很多,而“稀奇”表示少,从而形成对比。例(15)中“说”表示开诚布公,坦白。“瞒”表示“隐藏,掩盖”。例(16)“好看”义为“漂亮”,而“难看”义为“丑”,一美一丑构成反义。
这三种情况都表现出了说话人不满、厌恶、否定、无所谓、烦躁的语气。在语气上按照焦点相同、焦点相反、焦点递近的顺序依次减弱。
(二)反问句式
众多学者公认“有什么X(的)”句式为反问句式。以肯定的句式表达否定的意义,反之亦然。张伯江(1996)通过对北京口语中否定形式的调查,将其分为否定式和反问式。又将反问句细分如下表,语气自上而下逐渐加强。也就是说有前疑问词标志的反问式语气最强。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作为反问句式的“有什么X(的)”是有前标志的反问式,因此其反问语气最强。
四、结语
“有什么X(的)”句式包含两种含义——疑问或者反问。对该句式怎样判断,怎样定性,我们主要依靠上下文及语境。外国留学生想更好地理解此类问题,尚需努力学习和探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李泉.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4]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丁萍.“V什么V”构式的研究[J].国际汉语学报,2012,(2).
[7]张伯江.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郑辉 韩国光州广域市 全南大学中文系 50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