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与反思

  • 投稿礼部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93次
  • 评分4
  • 34
  • 0

甘肃武威师范附属小学(733000) 陈丰兰

[摘 要] “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面积 操作活动 探究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42

教学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拼成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

生1:能拼成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呢?

生2:能。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请大家再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摆一摆、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

生3:可以拼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些图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

生4:能。因为这些图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请大家再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看看能拼成学过的哪种图形。

生5:能拼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

师(出示判断题):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全班一半学生判断此题对)

……

教学片断二:

师:同学们昨天准备了很多的三角形,今天请大家拿出学具,想怎么摆就怎么摆,但要求必须摆成我们已经学过的规则图形。先拼摆,再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最后看能不能根据拼成的图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

生1:我先拿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然后拿出多个三角形拼摆,最后发现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才能拼摆成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2:我费了好大的功夫,最后发现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才可以拼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3:我先挑了一个钝角三角形,然后挑出多个三角形试拼,好不容易才拼摆出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我发现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才可以拼摆成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出示判断题):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全班学生都判断此题错)

……

反思:

上述两个教学片断,反映了教师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前者理念陈旧,后者理念新颖,虽然都有学生的操作活动,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教学片断一中的操作活动是教师发出的指令,学生犹如一台机器机械地进行操作活动,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拼摆。这里,学生的操作是机械的,没有思维含量,既不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由于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教师教给的,自己没有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模糊和不理解。练习中出示的判断题“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全班一半学生判断是对的,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

教学片断二中,教师敢于“该放手时就放手”,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实践探究的机会。这里,学生操作的目标是明确的,活动是自由的,思维是发展的。教师的一句“想怎么摆就怎么摆”,学生听了非常高兴,因为学生最不喜欢受教师的严格束缚和限制,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教师提出的目标是明确的——必须拼摆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学生心中就有一个明确的指向灯,纷纷跃跃欲试,形成了“要学生做”变成“学生要做”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学生在拼摆过程中要不断调控自己的操作活动,在调控操作的同时要反思什么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由于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所以清晰的数学概念就自然形成了。这样教学,真正做到了操作活动自主化,增加了操作中的思维含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当练习出现教学片断一中的判断题时,全班学生无一人答错,因为他们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有发展,人人都有喜悦,正是“你有,我有,全都有”。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