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巧用四策略,让小学数学练习课“趣”起来

  • 投稿醉上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55次
  • 评分4
  • 63
  • 0

广西河池凤山县县城第二小学(547600) 罗永播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学时的五分之三,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可在实际教学中,练习课却像一个失宠的孩子,被教师关在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的门外。因此,如何让小学数学练习课“活”“趣”“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练习课中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四点策略。

一、组织练习过程得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教育公平就是要给学生所需要的帮助。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活”。

1.时间分配“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数学练习课高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驾驭课堂,特别是要把握好时间,依据练习环节、时间多少等增加或删减习题,随时控制节奏,适时调整要求,让学生对“练”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练习课时,可以这样分配时间:①创设情境(导)5分钟;②学生练习(练)25分钟;③小组交流(议)5分钟;④总结反馈(评)5分钟。依据教学实际情况和课堂生成问题,教师灵活驾驭课堂,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快乐地去学习。

2.情境创设“活”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教师在练习课的课始、课中、课尾分别创设“想练”“乐练”“恋练”的教学情境,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练习课时,课始我这样创设情境:“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就有一位动画片里的小主人公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大耳朵图图。”“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大耳朵图图一起到数学王国里去看看吧。”……通过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创设情境,很快就把学生带入数学王国中学习知识。

3.衔接处理“活”

练习课常常会有很多个环节需要衔接,教师应想办法让它们联系紧密,过渡自然。如在进行“闯关”练习时,我常常在两关之间这样说:“小朋友们真认真,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关能否顺利通过。”“第×组的××同学真棒,为自己小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我们再继续,看谁更厉害!”“这个小组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其他小组要加油努力,勇闯第二关。”……这样既可以有效衔接前后环节,又鼓励了学生更努力地去学习下一个内容。

二、设计练习内容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练习课的练习设计应做到以“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围绕重点内容精选习题,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改编、组合,也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

1.层次清楚有坡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吧,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吧——这是教育的首要金科玉律!”因此,练习内容除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学重难点设计之外,必须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单一到综合。

(1)基础性练习。

基础性练习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巩固知识和进行更深入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安排在完成教学目标后进行。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页的例题:“团体操一共有60人表演,分为2个大圈,每个大圈由5个小圈组成,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又如,我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现有960个杯子,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能装多少箱?”这类练习的难度不大,绝大部分学生在练习时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2)发展性练习。

发展性练习可从侧面、正面、反面来揭示知识的本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更多的方面去观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使所获取的知识更全面、更牢固。例如,学习比例后,我设计以下练习:①铺一间教室,用面积是3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240块,如果改用面积是6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②一条健康路,用边长是0.4米的方砖铺,需要9000块,如果改用0.3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③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618块,如果铺24平方米,需要多少块?这组练习,有些学生一开始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出现错误,我及时引导他们纠错,避免学生养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再发生错误。

(3)提高性练习。

提高性练习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基本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必经之路。为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培养、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我经常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例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设计以下练习:“两条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条剪去它的2/5,第二条剪去2/5米,剩下的绳子哪段长?”解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区分2/5和2/5米,2/5表示一根绳子的五分之二,而2/5米表示绳子长0.4米。根据绳子不同的长度,出现以下三种情况:①如果绳长1米,剩下的两段绳子一样长;②如果绳长大于1米,第二段绳子长;③如果绳子小于1米,第一段绳子长。像这类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贴近生活有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练习课中,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1)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练习中。

教师应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练习的大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不得、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发强烈的探索欲望。为此,我在设计练习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习题让学生练习。例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学生有的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还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形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地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等实际问题。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2)把数学问题回归于现实生活。

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应尽量设计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习题。例如,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后,我这样设计练习:“请大家帮帮忙,有个农民伯伯要在一个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菜地围上栅栏,菜地的一边可以靠墙,这个农民伯伯至少需要多少米的栅栏?”这道题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哪边靠墙才可以节省栅栏,然后想想有几种方法来解答这道题。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呈现练习形式多样,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练习形式多样化,可以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兴趣盎然地进行练习。

1.口练

口练是教师迅速获取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练习形式。它在让教师清晰地判断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掌握情况的同时,既能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反应的灵敏度,又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口练的方式有直接讲出得数、口头回答问题、口头说出算式、口述应用题算理等。

2.笔练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华盛顿图书馆有一条格言:“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笔练是考查学生预习、复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情况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难度一般比口头练习大。笔练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全体学生练习,即在学生练习时,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同时解决优等生的质疑,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一种是请部分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通过笔练,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学生正确的书写格式,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3.动手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练习课上,我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练习,力求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加法”一课,在让学生理解5的组成的意义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摆小棒的活动,并让他们说出这样摆小棒的理由。学生有的先摆1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有的先摆4根小棒,再摆1根小棒;也有的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还有的先摆2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又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内容的练习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将每个图形进行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发现有些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在操作中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四、评价练习主体多元,延续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信心,延续学习兴趣。

1.学生自评

练习时,我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敢说、敢想、会说、敢做和大胆表达的能力,有意识地引导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评价能力,使他们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保持评价的兴趣。如在平时的练习中,我每一节课都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做与本节课有关的开放题来延续学习兴趣。若有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就让他自己把错题送进“病题医院”,然后自己充当“小大夫”,为自己的错题“诊治”,找出“病因”,提出“治疗方案”,并在专门的“病历”上加以记载。

又如,在教学“10以内的数”的整理与复习课时,出示题目:“请用1,2,3,4,5,6,7,8写出下面的等式。”

□+□=□+□=□+□=□+□

□-□=□-□=□-□=□-□

学生进行答题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顿时,教室像炸开了的锅,学生纷纷说道:“老师,您来看,我的书写可工整了。”“老师,我发现这两道题的等号特别多。”“老师,我把这八个数分成四组来填,且每组的得数相等。我是这样填的:1+8=2+7=3+6=4+5。”“老师,我发现您今天出的题挺神奇的。”“老师,我觉得我比昨天进步了,给自己一个顶呱呱。昨天老师上‘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觉得自己似懂非懂,今天有这么多等号的题我居然会做。”……学生在当“小大夫”“小老师”的时候,既能充分享受到当大夫和教师的快乐,又能不断反省自己的练习、思考过程;既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兴趣,逐步形成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生生互评

生生互评,就是学习同伴之间互相评价各自在练习中的表现,包括答题技巧、答案是否正确、书写是否工整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从中准确地收集到全体学生对练习的反馈信息。生生互评不仅可以训练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捕捉到别人发言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地与自己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自觉进行对比,从中受到启发,开拓自己的思路,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例如,在检查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时,我提问:“‘男生有20人,女生有15人’,请同学们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我引导学生同桌互评。一位轻度口吃的学生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的同桌提的问题是‘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列式为20-15=5(人)。”他的话音刚落,他的同桌立刻说:“老师,我的同桌今天棒极了,原因有两个:一是他提出了两个问题,并列出了算式。问题1是‘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列式为15÷20;问题2是‘女生占男女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15÷(20+15)。二是他今天评价我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吐字清楚,说话流畅。老师,我建议全班同学给他掌声。”霎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学生在亲历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合作的愉快,懂得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同伴的进步,懂得用激励的语言去评价同伴的学习,并善于捕捉同伴发言中有价值的信息,使分析、综合、听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了创新,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3.教师评

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协调好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做好综合评价工作,以发挥主体评价的“合力”作用。在综合评价时,教师要注意甄别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好每一次评价的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学生,用赞赏的语言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促使学生勇于接受挑战。

(1)面评。

面评就是面对面的讲评、纠错、指导、赞美,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上课的表现等。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不足,面评时充分给予肯定、鼓励、提醒,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生特别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时,我给予“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分享着××同学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的评价;如学生在听他人讲评时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我给予“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的评价;如发现有学生坐不住,我会给予认真听讲的学生“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的评价,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马上集中注意力听讲……

(2)课后批改。

作业的批改既是检查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恰当地使用评语。对作业较差的学生,我常用以下评语:“要是你的字能写工整点该多好啊!”“我多希望你能自己完成作业啊!”“我相信你能做到。”……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语效果很好,不少学生都主动自觉地更正自己的不良作业习惯,甚至重做未得满分的作业。其次,教师要适时地使用“半批”法。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随机抽取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这样既可以减少自身的工作量,又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学生练习的情况。

4.家长评

由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特殊关系,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作用不可低估。新课程强调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本身的言行举止具有“无为”教育的作用。因此,家长参与学生学习、练习的评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实际练习中,我通过家校联系卡、课外作业、单元检测卷、学生成长册等载体,组织家长参与学生学习行为、态度、习惯、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评价。家长的积极参与,既可以逐步规范家长自己的言行举止,又可以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行为习惯,对学生、家庭都产生良好的影响。

总之,练习课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数学练习课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场所。教师要看到学生个体存在着的多种发展潜能,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加强练习的针对性、系统性、趣味性、有效性,真正做到“活”“趣”“实”。同时,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合作与情感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享受“练”的愉悦,实现“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