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新闻人才培养趋势分析

  • 投稿Aaro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06次
  • 评分4
  • 97
  • 0

周 娟

[摘要]媒介融合改变了新闻业的生态和业态,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思路在媒介融合时代需要做出调整。媒介融合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呈现出四大趋势:媒介技术运用能力成为入职基本条件,新的媒体岗位亟需内容整合能力,全球视野、独家视角型新闻人才将是稀缺资源,人际沟通协调能力仍然是新闻人才培养的关键方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新闻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研教改课题“数字媒体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路径探索”OG1457)成果: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权力场域中的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建构研究”(11YBB016)的系列成果之一

2000年,美国的“坦帕新闻中心”(Tampa´s News Center),将传统的报纸、电视台和网站整合于一体,采用开放式、圆桌式的办公空间,所有媒体工作人员在圆桌上进行统一的报道部署。

2006年,英国BBC将电台、电视台及网站的编辑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编辑部,实行全平台的360度采编。

2008年7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宣布全媒体采编系统正式运营,集团记者不再局限于向哪家媒体供稿,而是由集团统一调配,记者的稿件也向多个全媒体终端发布——纸质报、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电子移动报、户外视频等。2009年3月7日,《杭州日报》告别单一纸质媒体时代,实现“报网合一”,同时增加摄像视频报道,打造三驾马车式的融媒体。2013年底,单日最高访问量突破55万,页面浏览量突破325万。

2013年,《纽约时报》的“雪崩”全媒体报道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2014年3月,在世界媒体“马航失联报道”的新闻战中.CNN媒介融合的立体传播体系令人印象深刻。2014年4月,英国《卫报》因“棱镜门”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这是其新媒体转型中“开放新闻”实践的一次成功证明。

伴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手机等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不断加强,媒介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媒介融合推动了全球媒体业态的根本性变革,带来了全新的新闻业生态和业态,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要求全面提升。媒介传播手段以及传播方式的融合,对当下的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媒介融合与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分裂、传播方式多元化与新闻传播学生去向的困局等问题亟需积极应对。

一、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业生态和业态的全面变革

数字技术打破了不同媒介形式之间的介质壁垒,同一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介质进行传播。分立的互联网、印刷出版、广播电视信息传输平台逐步走向统一,信息接收终端也迈向多媒体化。新的传播技术带来的媒介融合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带给新闻实务巨大的变革,传统的采编形式无法满足新闻媒体发展的需要。“融合新闻”的采编管理不再是报纸、电视、网站各自为政,而是在全方位技术运用基础上整合新闻传播资源,建立新的流程,是对多种媒介新闻生产流程的重组和整合。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Larry.Pryor认为,“融合新闻发生在新闻编辑部中,新闻从业人员一起工作,为多种媒体平台生产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并以互动性的内容服务大众,通常是以一周七日、每日24小时的周期运行。”此外,媒介融合技术带来的信息全球化,将中国新闻业推向了世界舞台,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现代新闻业,需要新闻行业的高端专门人才。

媒介融合也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媒介融合扫除了社会个体成员参与新闻生产的技术障碍,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不再,“草根新闻”、“公民新闻”日渐兴盛,受众借助低门槛的传播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互联网环境的日益成熟为公众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平台,QQ、MSN、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使受众间能够实施即使互动和反馈,进一步改变了社会舆论生态的版图。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显示,中国目前拥有6亿微信用户。中国的微博用户数量由2010年底的6311万猛增至2012年6月的2.74亿,使用率增长近300%,思想表达和参政议政功能提升明显,成为揭发贪腐事件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格局,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停留于新闻要素告知层面,而是对新闻背景、关联事件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对新闻事件的深层次报道和某一领域的专业分析要求也在成长,这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媒介融合与新闻人才培养趋势

目前新闻传播学科本科阶段的专业方向,基本上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全方位进入新闻传播领域之前设定的。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的专业知识界限和专业技能界限都被更大程度地突破,新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应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而这无疑需要分析人才培养的趋势,以利于调整人才培养思路。

1.媒介技术运用能力成为入职基本素养。

尼尔森2012年5月发布的一项上海跨屏研究样本调查显示:半数上海消费者进行着多屏媒体的同步消费。在上海地区,30%的消费者在收看电视的同时使用手机和电脑.11%的消费者同时收看电视并使用电脑.9%的消费者收看电视时使用手机。美国报业协会今年4月的调查报告:74010的互联网用户以报纸作为主要信息源,其中54%通过多平台、至少67%使用报纸以外的一个平台。新闻从业者从“单媒体型”转向“全媒体型”,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全球媒体正在急速转型中,多平台、移动化,社交化运用,全息式呈现是大势所趋。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全媒体时代里体现媒介融合力量的平台。3D制播、高清巨屏等新技术手段迅速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智能移动终端、有线和无线互联网不断拓展聚集用户,媒介技术运用能力成为新闻人才入职的基本素养。

媒介融合需要全能型记者编辑,他们不仅要能做传统的广播、电视、文字报道和图片摄影,还要能为报社的网站、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提供多内容。高校培养的新闻人才要能同时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手段进行报道,能写新闻,能摄影、摄像、制作网页等。高校需要培养新闻专业学生对不同媒介特色的清晰体认,面对新闻事件,要能够运用各种媒介资源,确保采制过程各环节紧密配合,且能为不同媒介形式的报道准备好素材,他们在具备电脑、照相机、摄像机以及传输设备等硬件操作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形成跨媒体的思维模式。

2.新的媒体岗位亟需内容整合能力.

新科技不只带来传输平台和传播技术的变化,新闻人才的传播理念、工作方式、业务内容都在改变,对新闻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西方一些媒体已经在积极应对。未来的新闻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意义的采编者,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新闻人才,将成为未来新闻业的核心人物。这种“全能”不只是懂得技术的运用,还包括不同形态的传播特点与理念,包括知识面的复合。例如,美国坦帕新闻中心一个重要特色,在于设立“新闻内容协调官”职位,对内负责3家媒体的协调联系,对外与在外采访的记者保持联系,对现场发生的事情有所了解,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临时增加或撤走记者,对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协调官要考虑如何在多种媒介上针对媒介特性与受众特点分配新闻信息,如报道角度、发布时间、传播方式的选择。

同时,新闻媒介将不再只是功能单一的信息传播者,而是媒介产业链中处于上游位置的内容提供商,承担着对新闻产品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重任。编辑、记者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培育、打包增值产品,实现新闻信息的二次销售。多媒体分配总编辑(Multiple Assignment Editor)就是在媒介融合之后担负着特殊任务的高层编辑人员。

总之,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才拥有的,不仅是硬件操作能力,更是全媒体的内容采访写作、创造与整合能力,需要丰富的媒体知识、深厚的人文功底与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

3.全球视野、独家视角型新闻人才是稀缺资源。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业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一国疆界之内,而是在国际层面上展开竞争。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当中,只有在重大国际新闻报道中有优秀表现,才能赢得同行的尊重,也才能在重大国际事件中,独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守望国家利益。同时,国际新闻大鳄早已瞄准中国市场,一些集团已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间接地进入中国,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使他们会进一步大规模的进入,这是当前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新闻业态。

此外,随着新闻信息渠道的剧增,人人都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将不复存在,“独家新闻”资源日渐稀缺。受众对于新闻质量提升的要求在迅速增长,新闻的深度和专业性是激烈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传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为受众提供优质信息资讯的同时,对同质的新闻事实做出独到深刻的解释显得尤为重要,独家视角、深度报道成为传媒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制胜法宝:单纯地提供新闻事实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受众需要新闻传媒在提供基本事实的情况下,对事件做出解释。

高校需要培养能为受众整合、梳理、分析杂乱无章的信息,清晰呈现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和意义,并提供针对新闻事件的有价值的解释和观点的新闻人才。这种吸引受众的专业信息分析整合力,来源于对人才培养中宽口径、复合纵深知识结构的重视。能深刻理解把握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握时代脉搏,能将新闻资讯放在社会时空架构下,满足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的新闻人才将是各家媒体争夺的对象。传统新闻学侧重技能训练的教育模式不可能根本转变,而传播学的导人,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避免人才过度技能化。同时,随着媒介资源的丰富和受众市场的细分,各种专业媒体不断增加,记者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新闻人才培养既要注重既要承袭“万金油”般的工作能力培养模式,更需要培养学生对某类或某几类专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许多年轻记者来说,成为专家型记者是事业追求的目标。高校不能再停留在培养一般新闻从业人员的理念上,必须实现从粗放型的大规模新闻工匠生产迈向精耕细作型的传媒精英培养模式,致力于打造适合媒介融合时代的复合型新闻人才,与现实的新闻业实现对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新闻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

4.人际沟通协调能力仍然是关键,

优秀的记者都是社会活动家。如何获取采访线索,如何说服当事人接受采访,以及如何与采访对象顺畅地交流沟通,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考验的是记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当前,科技发展为记者的采访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但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仍将是一种主要的、不可替代的采访方式。人际传播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信息的意义丰富复杂,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人际沟通中的行为科学能力的培养对新闻记者,尤其是对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年轻记者就显得更为重要。全球逐步变成“地球村”的今天,对记者的交流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记者不但经常要与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还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进行交流,人际交流能力培养日显重要。

此外,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产制模式处于转型中,总体趋向于各个环节更紧密的衔接,以确保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素材的深度挖掘,强调媒体的团队合作能力。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由单个记者完成所有新闻素材的采集显然并不现实,媒体越来越倾向于派出多媒体采访组,通过分工合作,有组织地完成对新闻事件的多媒体采访任务,这也对新闻人才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高校在培养思路中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