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摘要】记者的采访是获得新闻素材的调查工作,在调查工作中,记者的提问是采访最主要的信息采集方式,提问的语言是记者与采访者之间的桥梁。很好地应用提问技巧和语言艺术,才能让被采访者打开心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记者提问技巧
提问,是电视新闻采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方式。①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要掌握并灵活运用这门艺术,才能通过现场采访的问题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一、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提问的技巧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相对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要严格得多。因为电视新闻的报道伴随着采访对象真实回答的声音与神态,所以电视新闻记者要注意以下几个采访技巧:
1、提问要有镜头意识
现在的电视新闻越来越重视对采访对象的镜头捕捉,记者不仅要面对采访对象,还要面对镜头后的观众。所以,电视记者现场采访提问时要有镜头意识,提问时必须保持与镜头展示内容以及同期声之间的配合,把握好提问内容与镜头画面的关系。
2、要精心选择好提问的问题
记者提问的问题,是采访的焦点,问题提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访的深入进行和采访的质量。新闻记者在一线提的问题,不仅是记者感兴趣的问题,也应该是采访对象感兴趣的问题,更应该是受众感兴趣的话题。采访中提的问题,最好以知情人的身份进入,例如笔者在“第八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采访“沐荼”茶企的董事长康丽云时,首先问康董事长:“我们沐荼主要是为80、90 后的年轻游客提供‘私人定制’的茶文化旅游服务,您是怎么样把传统茶企衍生为茶旅文化企业?”这样以知情人的身份进入话题,常常会收到谈话投机的好效果。在采访之前,要对采访对象做出尽可能的了解,根据访问对象的生活阅历、专业和文化程度、性格和兴趣爱好等,选择采访对象最熟悉、最喜爱、最容易谈吐的话题进入提问。②
3、采访的提问要“因人而异”
由于万能式的采访提问笼统而没有针对性,达不到采访目的和节目效果。所以,电视记者在采访时要努力从采访对象身上去寻求独特之处,从提问的角度来说,就是要针对不同采访对象提出独特的问题。③这种独特性的提问,保证了所采访到的事实的唯一性,从而能获得较大的新闻价值,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挖掘到独家新闻。
4、提问与观察相结合
电视记者在提问时要注意观察,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必须注重非语言的交流,用眼睛来采访,注意采访对象的一举一动,分析采访对象身体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号,根据这些细节进行提问,这样就能采访出最鲜活的内容。如果只注重提问,那么采访艺术也就不存在了。提问必须与观察相结合,只有观察得细、观察得深,才能帮助记者了解得更全面、更透彻。
5、提问要有的放矢
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提问,应具备很强的目的性,所有的问题要针对采访活动达成的目标进行,并始终处于采访活动的主导地位,引导采访对象的思路。同时,记者要控制采访对象的回答。不要让采访对象仅仅用“是”、“不是”、“好”、“不好”等简单词语来敷衍作答。一些彰显智慧的成功采访,记者不但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启发对方。
二、电视新闻记者提问的语言技巧
语言技巧对于采访来说十分重要,语言运用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采访效果的好坏。④所以电视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能否运用语言艺术去打动、感染采访对象,对于采访活动能否获得成功,也是十分重要的。
1、语言要有规范性
第一、提问时发音应准确、规范。作为新闻记者,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是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语言交流是采访活动的主要桥梁,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信息沟通的渠道,信息传递是否准确,与新闻记者的发音是否规范息息相关。尤其像福建,地处“闽方言”区,发音与普通话的距离较远,我们周边的记者,应该更加重视发音的练习。
第二、提问语言应该遵循语法法则。
电视记者的新闻采访语言,既要口语化、又要符合汉语的语言逻辑。所以,电视记者应注意将平时随意的生活口语与规范的语法要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其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第三、避免口头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比如“啊、然后、这个、那么”等等。如果电视记者把这些口头禅挂在口边,节目内容就要大打折扣的。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要很好的拿捏采访用语,避免口头禅。
2、语言要有交流性
记者的采访语言是新闻工作者与受访者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记者本身的采访态度和语言会影响到被采访对象的态度,同时也会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所以电视记者应根据采访对象的自身情况交流。比如笔者于2011年11月做的一档节目“从‘轻吟浅唱’到‘引吭高歌’”中,采访的主题是在闽北吟唱了两百多年的南词,采访对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词曲艺的传承人肖向丽,面对这么严肃的主题和专业的采访对象,在采访的间隙,记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提出向肖向丽学唱。这一语言交流和采访活动,让采访对象从采访中真切地感受到互动感,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还有电视新闻具有纪实性,记者采访时的态度、语气等都会直接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其语言还要符合受众的接受习惯。总之,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应当与被采访对象保持平等的关系,在语言使用和交流上使双方具有平等的话语权。
3、语言要有“人情味”
在采访中,面对记者的镜头,采访对象往往会产生紧张心理,如果电视记者设法把采访提问语言变成与采访对象的聊天,使其充满人情味和轻松感,往往就会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更深层次的信息,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笔者在2013年3 月以“‘单独二孩’并非人人买账”为题的报道中,面对单独二胎政策施行后,不少符合条件的年轻人对“单独二孩”并不十分“领情”的情况,对市民做了采访调查。在采访市民李女士时,笔者和李女士拉起家常,从国家的二胎政策,谈到自身孩子的教育,最后将话题转到李女士是否愿意生二胎。此时李女士给笔者详细的算了一笔账,“剖腹产花了8000 多块钱,平常的体检、产检花4000~5000 元钱,生孩子怀孕期间单位奖金享受不到,平均一个月要花1000~2000 给宝宝买玩具、营养品、服装等,父母亲四个老人的赡养费,自己本身的房贷”。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再负担一个小朋友就觉得有点不够”。笔者在采访中,站在李女士的立场,才使得李女士敞开胸怀,在轻松中交流,获得了更加真实的信息。
三、新闻记者采访提问的意义
提问是记者的天职,也是电视采访最重要的流程之一,没有高质量的提问,就无法实现电视采访的意图,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材料、观点,组织完整的电视作品,记者的采访提问,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掌握真实的信息
提问是电视记者掌握真实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记者获得线索的手段越来越多,有的是热心观众提供的;有的是从间接材料中获取的;有的是从网络世界搜寻的。但无论何种手段,都必须经过记者的核实确认,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这一核实的过程,就是通过记者直接与当事人、目击者、参与者进行谈话沟通实现的。
2、展现人物的个性
提问以语言交流为本质,具有极为丰富的感染力,能够展现人物的个性、观点和态度,尤其在进行人物的专访时,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以语言为载体,沟通思想和意念,通过提问与回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场,不仅可以向观众传递谈话内容的概念信息、情感信息、功能信息,而且还包含采访对象的人格信息。
如白岩松电话采访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
白岩松:莫言先生,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是不是很兴奋?
莫言:没什么可兴奋的。这半个多月来,炒来炒去,我挺麻木的,已经无所谓了。
白岩松:您回到高密,是在躲吗?
莫言:一个月前就回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回来,现在是秋收季节,与父老父亲在一起,接接地气,了解当下农民的心理状态。
白岩松:听到获奖消息时,你就在这块让你走上文坛、给了你声誉的红高粱的土地上,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巧合。
莫言:这是偶然的巧合,没有任何提前的预想。
白岩松:比奖金更早到的是新闻记者,会不会对他们有些烦了?
莫言:记者待了好几天了。跟他们简单地聊了几句,觉得他们很辛苦,我很敬佩他们的敬业精神。
白岩松:您今年57 岁,诺贝尔奖在您创作的中间阶段来到,会不会打乱您之前的创作计划?
莫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会接受记者的采访,会有很多社会活动,但很快就会过去,主要是自己的心态,自己不要把这个当成一件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要把这个看得太重。它就是一个奖项,得了这个奖,并不证明你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这个我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好的也有很多,得了这个奖我很幸运,我自己心里很清楚,不会轻飘飘的。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不是奖项。能让他站稳脚跟的,还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的、勤勤恳恳的、对土地忠诚的写作态度,我要尽快地从这个态度摆脱出来,赶快写作。
这短短的几句答问,把莫言先生的谦虚为人以及对故土乡亲的感恩表现的淋漓尽致。
3、引发观众的情感
由电视记者提问所构成的对话具有真切的现场感,能够调动观众的深层参与,引发观众的情感。精彩的谈话内容可以使观众与采访者、被访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互动,让观众得到思想的启迪,达到感情的共鸣,去积极探讨所讨论的问题,去体会人生的艰辛和世事的无常,从而对社会、对生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总之,不同的提问技巧会取得不同的采访效果,许多的新闻作品都是“问”出来的,记者必须灵活运用、融会贯通⑤。□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沈慧萍、彭华:《电视采访与写作》[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46
②徐莹,《如何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艺术性》[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6)
③王志新,《浅谈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J].《新闻传播》,2010(12)
④高文平,《采访提问要讲求艺术》[J].《记者摇篮》,2010(3)
⑤陆冰、熊哲、刘丽虹,《电视新闻采访中的问话技巧》[J]《. 新闻前哨》,2011(7)
(作者:南平广播电视台记者)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