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地市报副刊坚守与逆袭之旅——《淮北日报》副刊近年编辑实践的标本意义

  • 投稿mond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94次
  • 评分4
  • 28
  • 0

【摘要】传统纸媒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处于全面防守之势。纯文学类副刊作者和读者流失速度加快。淮北日报在坚守纯文学孤城的同时,泛文学类副刊异军突起,为纸媒副刊突围找到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标本。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市报 坚守 纯文学 逆袭

站在新时代堤岸上的媒体从业者都知道,任何媒体形态都可能被替代。只不过,纸媒在今天,更靠近寒冷的高纬度,所以最先感受到冷风来袭的,也是纸媒。

中国地市报,做为世界报纸业界的奇特的品种,如今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从充满骄傲,到前程暗淡,只不过数十年的时间。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说,“如果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我们就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反之,“可能处处被动、日渐式微,甚至沦为自娱自乐、自拉自唱、自说自话的‘卡拉OK’”。慎海雄说的是新闻媒体,地市报的境遇自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寄生于地市报母体上的地市报副刊,在此“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如果不能未雨绸缪,及早做出回应,可能会在这场“卡拉OK”的大家唱晚会上表现得更难堪更凄婉。

坚守纯文学孤城:做传统作者和读者的守夜人

淮北日报副刊《相城文学》是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栏目,和这份城市的报纸同一年诞生,一同成长。从这张报纸副刊走出了不少知名的作者,有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的,也有成为省作协会员的,更多的守护着这座城市,把他们的深思与偶得,喜与不喜,都化作文字交给了副刊。他们对《相城文学》有着深深的感情。

淮北日报2014 年发行量50000 余份,覆盖全市200 余万人口,文学副刊的读者人数不可小觑。

1、走精品路线

坚守纯文学孤城,城中却一片繁荣。因为编读双方的努力,《相城文学》这个纯文学栏目,欣欣向荣。时间和潮流的打磨,21 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报纸纯文学作品的读者,有着极高的审美眼光和文学品味,所以编辑必须为他们准备一件件精品。

当下,“文学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品,成为有闲阶级和精神贵族的消费品”。在淮北,尽管文坛不再繁星闪烁,但夺人眼目的慧星仍然不定期流过天空。略举在副刊上活跃的三人:

傅瑛,供职淮北师范大学

同徽州一样,淮北是安徽历史文化的沃土。山川的庇佑,使徽州保留了许多人文古迹,可以凭吊也可以向后来人炫耀。而一马平川的淮北大平原,在历史的周期率和黄河一而再再而三的泛滥夺淮入海面前,选择了另外一种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毁灭。江山易主,人事代谢,使这块多难的土地找不到太多的古迹。

历史文化就在那儿,只不过躲进了历史的深处。傅瑛,曾经在徽州旌德县生活了十余年的北方女子,以她的细腻笔触和淮北固有的大气情怀,把散失在历史烟尘里的文明碎片拾缀成篇。她的随笔,一手托起史家的厚重,一手托起文学的深邃。《刘师知:沉没在政治漩涡中的文士》等系列作品甫一刊出,就激起淮北文坛一股热浪。该文获安徽省副刊好作品一等奖,同时荣获安徽新闻奖。

章熙建,任职淮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戎马多年,他一支笔从祖国大江南北迤逦而来,深耕于红色经典的肥厚矿脉,也收获了一个个金色的秋天。其人其文军中文坛多有赞誉。

淮北日报副刊拥有这样的作者实为编者读者之幸。他的红色经典系列作品,把我们带入那个铁与血的时代。无情未必真豪杰,英雄心灵深处,一样有浮雕的玫瑰——弹片飞溅割裂亲情,弹雨纷流支离血脉,而鲜艳并恒久地绽放其中的,就是铁血柔情。《铁血柔情》获安徽省副刊好作品一等奖,同时获安徽新闻奖。

邱晓鸣,供职淮北某企业。

邱晓鸣的乡情系列文本,具有文化坐标的意义。他所提醒我们的,是被遗忘的乡村记忆和鲜活的村落历史。端午,一个我们且过且珍惜的节日,他的笔下—《端午》则有一种昔日永不再来的巨大的忧伤。

真实的情感,物欲的侵略,化作作家内心的荒凉冰原。在《淮北日报》为邱晓鸣作品举办的编读见面会上,他说,如果用所在的未来换取昨天,他愿意成交。邱晓鸣也因乡情纪实系列作品连年成为省副刊好作品获奖专业户。

2、扶持本土作者

傅瑛、章熙建、邱晓鸣以及姚中华(代表作《凝望淮河》)等一批高精尖作者,把《相城文学》副刊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是站在金字塔顶的姣姣者。

一个城市,一张报纸,不能只有站在金字塔顶的几个人。《相城文学》多年来积累了庞大的基层作者群。

不可否认,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地市报以及地市报副刊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处在明显的萎缩局面,并且这种趋势在可以看见的十年内,没有明显的逆转外因可能出现。

一方面是本地的文学青年与日俱减,对文学的热爱越来越表现为个体行为,不再成为一种社会潮流,群体的参与性阴跌不止。作家、诗人、文学青年,在人们的社交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头衔。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黄金时代相比,这显然可以看作是文学的冰河世纪。但技术的革新,又使网络成为大量稿源的蓄水池,《淮北日报》副刊信箱,每天的投稿量达千篇之多。

那么,选用哪些人的稿件呢。

《淮北日报》在这里有个明显的导向。同样质量选本地作者,把文学阵地尽可能地向本地作者倾斜。2014 年,《相城文学》副刊出刊42 期,编发400 余人散文、随笔、诗歌、摄影等作品,本地作者占到380 余人次,占比95%左右。此举得到了本市老中青作者和读者的充分首肯。

近年来,淮北市从《相城文学》走出了一大批淮北籍作者,随着他们历练的成熟,他们的作品开枝散叶,在全国和省一级的报刊杂志上屡见不鲜。如果说起他们写作的源头,第一声春雷也许就是在淮北日报的副刊上响起的。

3、适时调整文学体裁选择

随时读者阅读兴趣流向的改变,《相城文学》目前编发的随笔、散文和新诗作品基本占据了版面。杂文在自宫的限制下尖锐度先天不足,报告文学、小说及小小说因篇幅较大或虚构的弱磁性、旧体诗词远离普罗大众审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退出《相城文学》副刊的角逐。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近十年来,《相城文学》每一期都辟有诗歌专栏,为淮北这块新诗的沃土培养、扶持了数十名诗歌新锐,也为这座诗的城市设置了诗歌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逆袭非文学类阵地:在深度和广度上挖掘新的叙事内容

《相城文学》近年来坚守着纯文学孤城,做传统作者和读者的守夜人,等侯着纸媒黎明的到来。其实,正如本文悲观的开头,纸媒的黎明也许永不再来——东方泛白,不过是远方老人头顶上的雪。就象总可以在银行里,看到一些用纸质银行折存钱取钱的老人,他们习惯了他们的时代,他们生活在他们的时代,他们对排队在窗口前办理业务有安全感。银行不能贸然取消为他们服务的方式,只有等时间的手来取消他们。

有可能是最后一代的、传统的纸媒纯文学副刊读者和作者,以及编辑,最终都将是那些手拿纸质银行折的老人。

逆袭!

“9·11”以后,报纸新闻在时效性上,越来越落后于新媒体。巴黎《查理周刊》暴恐袭击发生后,网络上的后续报道即时更新,全球同步。

纸媒与新媒体在时间性上赛跑,即便是与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在时间性上赛跑也是自取其辱。但纸媒以其深度与广度可以以时间换取空间另辟奚径。

淮北日报副刊在坚守纯文学孤城的同时,非文学类副刊栏目也办得风生水起,建立起稳定的读者群,社会效益明显。《历史地理》栏目每月一期推出。该栏目自2009 年创办以来,逐渐赢得了读者的追捧。所谓地理,是承载着这座城市六十年创业史并由此上溯数千年的人文地理;所谓历史,是附着于这块蕴藏着乌金和热血激情的热土的历史。

河流是大地的伤口。在淮北大平原上,日夜流淌着一条条河流。濉河——楚河汉界之鸿沟的支流,千余年来在淮北这片土地流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浍河、洪河、闸河,龙贷河,中国大运河故道,一条条河流就是一个个等待作者挖掘的宝藏。

道路是岁月的划痕。阡陌交通,每一条都有它的缘起、诞生、演变甚至废弃的过程。宿丁路、东山路,大平原上道路条分缕析地被有心者考察、记录、探究发微,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道路与河流的节点,古老的地名,村庄,建筑,也依次被从记忆深处如同隋唐大运河里的沉船被打捞、复原。文昌宫——淮海战役总前委驻地;上海餐厅,数万名上海知青在淮北市建市初期共同的乡愁。

《历史地理》栏目获2013 年省副刊好专栏一等奖。

《视点》专栏盯住淮北市政治经济的热点,寻找热点背后的故事。《淮北火车站,转脸向南》从政治和经济,地理和历史诸多角度讲述了符夹铁路线的由来与变迁,扎根历史,面向未来,为淮北火车站的改扩建,进而为迎接动车、高铁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思想、文化准备。

《人文淮北》专栏,栏目的作者,大都是有着丰厚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的饱学之士,用他们手中的如椽大笔,把嵇康、戴逵、桓谭等淮北历史名人招唤而来与读者面对面。

《历史地理》、《视点》、《人文淮北》等泛文学副刊栏目的开办,在提升副刊品位的同时,获得社会广泛好评。通过在我们身边的这些真实的讲述,让淮北这座由移民建成的城市,一步步溯源而上,在寻找根的过程中领略阅读和发现的喜悦。

(作者单位:淮北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