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试论陈独秀的新闻思想

  • 投稿无哀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84次
  • 评分4
  • 60
  • 0

王超

【摘要】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启蒙思想家,也是一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其创办的报刊唤起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活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卓著的《新青年》杂志,把“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的宗旨和现实的社会政治、青年的思想实际逐渐结合起来,在中国新闻史上影响深远。本文结合陈独秀丰富的办刊实践活动,探讨陈独秀的新闻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陈独秀 报刊实践 新闻思想

一、陈独秀的报刊实践

陈独秀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影响,1901 年东渡日本求学考察。1903年8 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创办《国民日日报》,并担任编辑。自此开始,陈独秀的新闻思想在中国新闻史上开始留下辉煌的一页。《国民日日报》的创刊缘于《苏报》被清政府查封,12 月停刊。为了安全起见,陈独秀以“由己”署名《哭汪希颜》和《题西乡南洲放猎图》两首诗,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对革命信念的坚持。

1904 年,陈独秀与人合作创办《安徽俗话报》半月刊,担任主编。第一期,由陈独秀主笔,他说“我开办这报,是有两个主义……第一是要把各处的事体,说给我们安徽人听,免得大家躲在鼓里,外边事体一件都不知道。况且现在东三省的事,一天紧似一天,若有什么好歹的消息,就可以登在这报上,告诉大家,大家也好有个防备。”陈独秀发表了大量文章,如《说国家》、《亡国篇》、《论安徽的矿务》等,作为安徽最早的革命性刊物,敏锐地看到中国社会的症结,并提出医治这些症结的良方。1914 年,在日本东京创办《甲寅》,传播资产民主革命思想。

1915 年,《新青年》创刊并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组织发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与《甲寅》的办刊思想一脉相承,《新青年》的新闻实践到形成较为系统的办刊思想,也标志着我们运用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端。

二、陈独秀的新闻思想

1、社会进步、御敌救国的重要条件是新闻宣传沟通信息、开启民智

陈独秀继承了梁启超的新闻思想,认为办报的目的在于沟通信息、开启民智。他通过《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甲寅》、《新青年》等一系列的办刊活动开展启蒙运动,试图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主义思想,并作为救国救民的前沿舆论阵地。

唤醒大众必须发动群众,组织大量大批进步知识分子投入伟大的新文化运动之中。1914 年,首次用笔名“独秀”在《甲寅》1 卷4 号上发表了《爱国心和自觉心》,其观点认为救国之道不在于建立民主、共和,在于启发人民的“自觉心”。《安徽俗话报》发刊词说道,创办这份报就是传播“学问”和“事体”,目的在于“教大家通达学问,明白时事”,并及时报道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时事,并大量介绍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各种新思想、新知识进行启蒙传播。

他对底层人民生活表示同情,为了达到传播效果,每册仅售五十文,劳苦大众可以接受。他说“要把各项浅近的学问,用通行的俗话演出来,好教我们安徽人无钱多读书的,看了这俗话报,也可以长点见识”,发表的《恶俗篇》、《说国家》、《亡国篇》、《论安徽的矿务》等都带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以及对封建体制愚昧的批判,陈独秀以“三爱”的笔名发表了大量文章,谈古议今,纵横驰骋。对此,孙中山把“三爱”解释为“革命、女人、书”,陈独秀开始宣传民主和科学,后来《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对这一思想进入了更深的实践。

2、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我国的报刊文风一新

“五四”以前,大多数报刊以文言文为主,白话文少量出现,《新青年》出现后,促成这一文风的改变,从“新民文体”过渡到白话文。报刊的受众主要为中下层的平民大众和小资产阶级,为了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青年》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新思想、新观点,第2 卷开始发表胡适白话文翻译的小说和诗句,到第6 卷几乎完全采用白话文,陈独秀在此发表著名《文学革命论》一文。《新青年》以实际行动提倡白话文,对此出现论战,更加加深了大众对白话文的认同,尤其是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体现了新文学对旧文学斗争的胜利。除此之外,还使用新式标点符号、拼音、区分段落等突破传统的做法,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言论自由与社会舆论、党派性的关系

陈独秀对言论的自由、思想的兼容,表现在编辑的报刊上。陈独秀说“言论思想自由,是文明进化的第一重要条件。无论新旧何种思想,他自身没有什么罪恶。”而真正的罪恶,是“利用政府权势,来压迫异己的新思潮”。陈独秀反对思想专制,提倡言论自由,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出现新旧思想的论战以及学术、文化思想具体问题的讨论,社会上的各种观点都充分表达出来,报刊的转变对新闻事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这一段报刊活跃时期,也使新闻自由得到充分的发挥。新闻自由是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前置条件,其中对舆论的引导和控制要进行分析,社会的变革需要舆论氛围的支持和对民意的认同。但是,舆论也有其不足之处,能否使舆论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批判和思考,舆论是由不同的言论构成的,在《新青年》第8 卷第3 号陈独秀指出“舆论每每随多数的或有力的报纸为转移,试问世界共和国底报纸,哪一家不受资本家支配?有几家报纸肯帮多数的贫民说话?资本家制造报馆,报馆制造舆论,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共和国底舆论不是如此?”一针见血指出报刊的党派性、阶级性。陈独秀认为报刊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其要点是区分党见与舆论,反对将舆论、党派混为一体,报刊应该具有群众性、公众性,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这一理念贯穿《新青年》的整个办报活动。

4、新闻事业要具有政治性

“五四”时期,自由讨论风气兴起,报刊成为政治性问题活跃于繁荣的载体,这意味着新闻工作应该有明确的目的与意义。陈独秀对政治性的理解在《谈政治》、《政治改造与政党改造》、《教育界能不问政治吗?》等文章中进行了阐述,把改造青年的思想和修养放在首位。《新青年》刊物性质逐渐走向社会主义,宣传内容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开辟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918 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创办政治时事性刊物《每周评论》,将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由反帝反封建到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例如,5 月11 日到21日,《每周评论》大篇幅揭露北洋军阀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卖国行为,引导全国推出“山东问题专号”,引导民众与之斗争,中国报界团结一致,充分发挥舆论对现实的斗争作用。1919 年12 月在《新青年》第7 卷一文,他说“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的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1920 年初,陈独秀从北京走向新文化中心的城市上海,9 月《新青年》第8 卷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在内容上加大对社会主义的宣传,对读者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自此,中国的新闻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三、陈独秀办报实践的历史影响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政论家、政治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作为《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主要撰稿人,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冲破了封建文化的束缚,唤醒了青年的政治觉悟,被推崇为“思想界的明星”。陈独秀以丰富的报刊实践活动进行政治宣传,改造社会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五四运动起到了宣传动员的作用。新文学运动提倡的白话文,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起来,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团结和组织了大批进步知识分子投入到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作出了突出贡献,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揭开了新的一页,对当代新闻事业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胡清国,《陈独秀早期新闻实践与中共建党》[J].《江西社会科学》,2002(5)

②王积龙,《陈独秀早年的新闻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7)

③胡明,《论陈独秀早期的报刊的文字与舆论诉求》[J].《西北大学学报》,2013(11)

④庄森,《陈独秀和<青年杂志>》[J].《文艺理论研究》,2004(6)

⑤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 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