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追问艺术

  • 投稿黄奎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70次
  • 评分4
  • 87
  • 0

【摘 要】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轴心”作用不言而喻,他承载着节目的起承转合,也建立起了嘉宾与受众联系之间的桥梁。一个访谈节目的好坏多数都在于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能力。比如:主持人的提问是否合理?话题讨论是否深刻?是否脱离受众而盲目的采访等问题。本文就以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追问”这一引导方式,分析其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的必要性和技巧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电视访谈 追问艺术 受众心理

上世纪90年代,受国外比较流行的“脱口秀”节目的影响,我国的电视荧屏上多了一种把主持人和嘉宾的谈话当做传播内容的新节目形式——电视访谈。1996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一时间引发强烈反响。自此之后,电视访谈类节目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访谈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目前,我国的电视访谈节目大概有200多个。它深深扎根于我国电视本土文化之中,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

有学者把“谈话节目”界定为“由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①。在访谈节目中,由主持人、嘉宾、受众三方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主持人的提问成为推动节目发展的关键,在提问中,有一种引导方式至关重要,那就是追问。追问,是指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根据嘉宾回答的内容或者根据受众关注的问题进行再提问,它是访谈节目中一种重要的引导方式。

一、主持人追问的必要性

1、调动嘉宾说话欲望,扩大节目的信息量

目前的电视访谈节目有很多,比如:《艺术人生》、《说出你的故事》、《杨澜访谈录》、《面对面》等,每一期节目,节目现场都会邀请比较有名或自身影响力较大的嘉宾,而这些嘉宾也一定是受众较为关注的人物。受众希望通过节目对嘉宾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甚至有时还想通过主持人的发问,满足自己的“八卦”欲。但是在访谈过程中,有时候,嘉宾可能不愿在媒体上表露太多,或者所提问的问题没有引起嘉宾回答的兴趣,这时候就需要主持人的追问。在营造一个融洽轻松环境的前提下,抓住嘉宾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追问,调动起嘉宾的说话欲望。主持人的追问往往能达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甚至在主持人巧妙的追问下,嘉宾也会打开“窗门”,源源不断的与受众分享其经历。所以,巧妙的追问可以调动嘉宾的说话欲望,扩大节目的信息量。

2、推动节目发展,使谈话信息更为完整

“由于广播电视传播活动具有线性传播的特点,往往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内来进行,所以,广播电视主持人尤其需要对节目或传播活动进程的驾驭与控制。这种作用在谈话节目中更为凸显”。②主持人是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来驾驭节目取得“主控权”的。很多嘉宾在交流中,一旦被调动起说话的欲望后,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有时说话的主题就会偏离。此时,主持人作为“引导者”,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要抓住嘉宾说话中的关键信息,及时追问,把谈话拉回主题。在访谈中,嘉宾和主持人会完成许多话题讨论,但是一个话题的讨论常常有许多的层次和方面,而嘉宾在回答中往往只能反映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时,主持人就应该以追问的方式,使嘉宾继续回答,保证讨论话题的深刻性和全面性,以此来顺应节目的发展使信息更加完整。

3、深化节目主题,彰显谈话的目的

广播电视具有传播信息、丰富受众视野的功能,而电视访谈节目也肩负着引导社会正确价值导向、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在每一期的访谈节目当中都会有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就是该期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问题与嘉宾的回答都要紧扣这个主题。但是,有时嘉宾的回答可能还不够深刻,不能完全地表达主题,这时候,就需要主持人的及时追问,扣应主题,凸显谈话的目的。

比如:《艺术人生》中朱军与蒋雯丽的一段访谈,当蒋雯丽提到姥爷真正教会自己最重要、最值钱的东西是“爱”时,朱军就围绕着“姥爷的爱”进行追问,并让她为观众朗诵一段文章,以此来表达那浓浓的亲情。这一段采访,朱军采取追问的形式得到了许多信息,让人们真正认识了蒋雯丽书中的姥爷是一个有善心、有爱心的老人,那些感人的故事也让受众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蒋雯丽说姥爷留给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是“爱”。通过追问和最后的请求,整个现场充满了“温暖”,让观众感受到为什么这一期“温暖”主题的节目的嘉宾要选择蒋雯丽。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追问和最后的请求,还会有这种效果吗?

二、主持人追问的技巧性

1、认真倾听,根据嘉宾的反馈采取适当的方式追问

在嘉宾回答的过程中,主持人一定要认真倾听。倾听也是一种能力,要边听边记忆,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追问。美国新闻学者肯·梅茨勒提出了一个理念:进攻性的倾听。他指出:“倾听不应该是被动的。‘进攻性倾听’的说法听起来有些自相矛盾:努力抓住对方谈话的要点,还得以自己的反应——语言方式和非语言方式去鼓励对方”。③比如说:主持人在倾听过程中,打断嘉宾的话进行追问。主持人也可以以疑问的语气来重复嘉宾的某个关键信息,进行追问。这都是以有声语言的形式进行追问,其实还可以利用非语言的形式进行追问。比如:当嘉宾说到某些关键信息时,主持人的一个皱眉或者一声吸气等都会起到追问的效果。而这种“进攻性的倾听”有利于嘉宾更加完整的回答。

追问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直接追问,开门见山的直奔问题。也可以委婉追问,询问那些个人隐私或者遇到那些有心理负担的嘉宾时,可以委婉追问。一是可以通过一点点的追问,看嘉宾是否有排斥心理,再决定下一步的提问。二是尊重受访嘉宾,以免对嘉宾产生心理伤害。比如:鲁豫在采访“袖珍人”时,多采用委婉追问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试探性的追问”,这样主持人能够把握采访的分寸,以免对嘉宾造成心理伤害。最后一个是螺旋式追问,主持人要求证某些事实时,多见于螺旋式的追问,“穷追不舍”的询问真相,追问嘉宾。

2、以嘉宾的话为追问重点,进行深挖求证

“传播不仅仅是传播者向受传者传递信息的单向过程,而是具有信息交流的双向性质。……传播者、受传者总是处在互动之中。因此,传播者、受传者的角色是互相转换的”④在访谈中,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关系,是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为一身的传播方式。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要思维敏捷,善于联想,抓住嘉宾所说的关键信息进行提问。

比如:《艺术人生》中朱军对成龙的一段采访,当成龙说自己“学一点知识”、“学做人的道理”时,显然和受众中心中的成龙形象有着较大的反差,所以,主持人及时进行追问。而成龙的回答也让受众再次认识了成龙,再次印证了他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典范。朱军的三次追问得到了许多更加精彩的信息。所以,当嘉宾的话与受众心理印象不一致时,要及时根据嘉宾的话进行再提问,以追问的方式来深挖求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

3、站在观众的立场,及时追问

作为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要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节目现场的角色位置,主持人应该是一个“中介”的角色。如下图所示。

受众的热心期待为主持人的创作带来了源动力,主持人通过访问嘉宾来挖掘有效信息,调动其说话欲望,然后再进行追问,满足受众的求知需求。所以,对于主持人来讲,一定要做好“中介”,要想受众所想,急受众所急,问受众所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站在受众所关心的立场上,及时追问,满足受众的求知需求。二是站在受众所能理解、接受的层面上,及时追问,要考虑到受众是否可以理解接受,如果不能,是不是应该停下来追问嘉宾,使受众都能明白。

比如:《杨澜访谈录》中杨澜对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的一段采访,杨澜在韩部长谈到土地污染时,杨澜几次围绕化肥与农药污染的问题进行追问,杨澜的追问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提出的,帮助受众解除了心中的疑惑,也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通过上述,我们不难发现追问就是要对不够清晰的信息进行询问,对还需论证的真相进行求证,对观众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挖。作为主持人,作为“传话筒”,一定要深入嘉宾内心,也要深入受众内心,思考什么是受众关心的,这一点受众能听懂吗?这个问题说完是否应该打断嘉宾,适时讲解一下?这个话题是否回答清楚了等等。这种思考应该贯穿整个访谈的全过程,不断发问,不断完善信息,引领节目。

主持人马东曾经说过: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电视台最幸福的工种,因为她可以深入别人的生活,当别人来到你面前,把他一生的故事都浓缩到几十分钟里讲给你听,这难道不是一件幸福的工作吗?所以,主持人应该认真的对待每一次与“幸福”对话的机会,认真倾听,及时追问,这样才能滋润大家的心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402

②陈虹:《节目主持人传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7

③肯·梅茨勒:《创造性的访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7

④戴元光、邵培仁、龚炜:《传播学原理与应用》[M].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6

(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