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鲁迅的选文“于读者有益”思想中,要求在编辑过程中注重真实性和科学性;在编校过程中,追求严谨细致,审稿校对都要严格;同时,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编辑意识,版面编排力求精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真正做好编辑这一工作。对于当代青年编辑而言,鲁迅的编辑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鲁迅 报刊编辑 青年编辑 出版思想
从留日时期筹划创办文艺刊物《新生》起,鲁迅的编辑生涯就开始了。据资料显示,鲁迅曾经担任过《莽原》、《奔流》、《新青年》等18种期刊和报纸副刊的编辑,直到弥留之际,他还在关心《海上述林》的出版。①可以说,编辑生涯终其一生。对于当代青年编辑而言,其编辑思想至今仍然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意义。
一、选文要“于读者有益”
在报刊编辑及选文过程中,鲁迅一贯的思想就是“有益”。正如叶圣陶曾所说:“鲁翁毕生致力于编辑极勤,主旨惟在益人。”“于读者有益”“使读者有所得”,从而为青年及大众“运输些切实的精神的食粮”,这是鲁迅编辑出版思想的核心价值所在。
那么,如何实现“有益”呢?鲁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选文注重真实
在编辑工作中,鲁迅编写的每一篇稿件涉及的每一个细节都核实再三,不允许有一丁点出入。如鲁迅在1925 年12 月 24 日《国民新报副刊》上发表的《公理的把戏》一文中,把杨荫榆请客的地点西安饭店写成了太平湖饭店,他发现之后立即更正,并在《华盖集》的编后记中进行了声明。②
2、选文讲求科学
鲁迅在选稿过程中非常注意稿件是否符合科学常识。例如,鲁迅在审阅一篇名为《传染病》的文章时曾批注:“有《传染病》一篇记打针(注射)乃在屁股上,据我所知,当在大腿上,改为屁股,地位太有参差,岂现在针法已有改变乎?便中望一询为荷。”这里,鲁迅谈的便是稿件的科学性。
报刊稿件的科学性还表现在,根据读者对象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等的不同安排稿件内容,以满足并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取得最优的效果。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现在的社会上,有种种读者层,出版物自然也就有种种。”③而针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有些报刊敷衍马虎对待小读者,而不考虑少儿的思维和年龄特点的情况,鲁迅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艰难……然而我们是忘却了自己曾为孩子时候的情形了,将他们看作一个蠢才,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即使因为时势所趋,只得施一点所谓教育,也以为只要付给蠢才去教足够,于是他们长大起来,就真的成了蠢才,和我们一样了。”④
二、编校要追求严谨细致
鲁迅非常严肃而认真地对待报刊的编辑工作。无论是稿件的编校,还是制版、插图,甚至如何处理稿费,鲁迅都亲力亲为。以他在《莽原》上发的稿件《写在坟后面》为例,可以看出鲁迅对待编校工作的细致和严谨。鲁迅要求这篇稿 “题上空四格,题目的五个字每字空半格,题前题后各空一行”,放于末尾的诗“不知印本每行多少字,如30 字,则此四行空六格,如36 字,则空八格”⑤。
如此细致的编校要求,至少在以下方面特别值得青年编辑学习:
1、审稿要求严格
第一,鲁迅所说的审稿严格,主要表现稿件审查标准的严格上。鲁迅曾经一再提醒,年轻人做编辑审稿的时候“稿须精选”,“内容选择,尤应谨严,与其多而不佳,不如少而好”⑥。那时正好发生了一件事,北新书局出版的图书《小猪的故事》,引起了回汉两族之间的一些纠纷,“既起回民之愤怒,又导汉人之轻薄”。鲁迅专门对这件事评论道,这一事件就是编辑审稿不严造成的。对此,鲁迅批评道:“彼局有编辑五人,而悠悠忽忽,漫不经心,视一切事如儿戏,其误一也。”⑦与此同时,他特地指出,对于大家、名家的稿子,审稿同样应该和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一样严格,不能用作者的地位、名气替代稿子的内容和质量。
第二,这种严格表现在对稿件细节的关注上。鲁迅曾在致黄源的信中指出,《文学》杂志中出现的常识性错误:“插图上题作雨果的,其实是育珂摩尔,至于题作育珂的少年像,本该是雨果的了”⑧,而这都是编辑不严格、细致审稿造成的。
第三,这种严格还表现在编辑审稿要及时。鲁迅不论是做普通编辑,还是做主编,接到作者来稿的时候,无论他是如何忙,也总是要及时对作者来稿进行审阅,并热情回信。许广平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编辑工作中,他随时收到稿件随时看,从不积压。”⑨“遇有不能用的稿件,鲁迅则总是及时退还给作者;能用的稿件,他就认真地修改”。⑩
总之,审稿严格、细致、及时,对于稿件严格取舍,这是鲁迅对于编辑审稿的要求。
2、校对要求严格
鲁迅把校对看成是和创作一样的事,非常重视编辑过程中的校对工作。他曾对当时的文学青年尚钺说过这样的话:“文章上的争执,常常因一个字的错误,引起很大的误解”,“不拘是创作、翻译或校对都要十分精细,别无‘诀门’”,“校对和创作责任是一样重大的”。⑾他将校对摆到了和创作等同的地位,可见其重视程度。
鉴于此,鲁迅对于校对力求准确无误,无论是校对自己的稿子还是校对别人的稿子,他连排版位置和标点符号都要求十分严格。在做编辑时,鲁迅经常亲自校对。鲁迅在校对时总是一丝不苟,非常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点校。凡是鲁迅校对过的稿件,几乎不会出什么差错。如果万一出现差错,鲁迅一定向读者亲自道歉,并做出郑重更正,有时会“改正重印”。许广平记录道,“……他要求天地头都要排得整整齐齐,哪个地方空得多,哪个地方比较挤,哪个地方错落不齐……都在样子上做出记号,有时用尺子划一条直线,以引起排字工友的注意。” “校对中,遇到一行的顶头有标点,他都认真地划到每一行的末尾。一张校样,正面看看,还要倒过来看看。”⑿
对于校对鲁迅有两点要求,一要保证校对次数,二要通对原稿。鲁迅非常气愤那种不对原稿通读校样的编辑。他曾经在给沈雁冰的信中谈到这种编辑:“初校送来,却颇干净,错误似不多,但我们是对原稿的,因此发现印刷局的校员,可怕之至,他于觉得错误处,大抵以意改令通顺,并不查对原稿,所以有时有天渊之别。大抵一切校员,无不如此,所以倘是紧要的书,真令人寒心。”⒀当然,这里鲁迅所强调的要对照原稿,并不是说对原稿不敢提出疑问。同样是在给沈雁冰的信中,鲁迅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说明:“先前校稿,他们办法亦与上卷不同,至二校,必打清样来,以示无需三校之意。我们遵命,但曾提出一页,要三校,而至今不至也。”⒁所以,无论从鲁迅的校对实践还是其言论,都可看出其对于校对的重视。
三、编辑要为读者服务
没有读者就没有现代报刊。鲁迅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编辑工作中,他始终把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此许广平感慨颇多:“在编辑工作中,只要有可能,编排校的工作总是自己亲自来做的,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读者。”⒂可以说,为读者服务是鲁迅一直所坚持的。
1、刊物和版面的编排追求精美
鲁迅认为,书刊首先要有好的内容,而且还应是一件给人以美感享受、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同时还应当方便读者的阅读。鲁迅对于版式设计有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版式一定要自然、大方、精美、疏朗,他一向反对那种抠抠索索、密密麻麻的编辑的小家子气,同时,鲁迅还主张,要充分利用精美的插图来制造美感。鲁迅对于版式的要求非常细致,甚至关注到了报刊的天地头和留白。鲁迅在给赵家璧的信中说:“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应多留空白,增加‘读书之乐’,不要‘不留余地’,塞得满满的透不过气来;整本书的前后,也可多留几面白页。”⒃当然,我们可以看到,鲁迅虽然反对版式排得密密麻麻,但同时却又十分重视留白的利用,反对编辑对于版面的浪费。1935年,在与唐弢谈到《太白》的《掂斤簸两》时,鲁迅说道:“我一向反对刊物的文章排得太满,密密麻麻,看了使人有压窄之感,不舒畅。不过正文后面留下许多空白,也确实很可惜。《掂斤簸两》好,排得小些,和正文区别开来,必要时加上花边。既像花饰,又批评了坏现象,这能使刊物活泼起来。”⒄从那以后,在鲁迅的影响下,我国的一些刊物开始建立了小专栏,并用其来补白。而民国时期期刊插图的盛行,也与鲁迅的提倡分不开。
同时,鲁迅很重视报刊的印刷质量。鲁迅要求,书刊的印刷一定要用好的纸张,插图、封面一定要精美。《莽原》为了用好纸而减少页数,他认为值得这样做“很好”。
2、文章讲求趣味性
鲁迅在做报纸副刊编辑的时候认为,副刊应该让读者获取新知、愉悦身心,要有趣味,这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鲁迅指出,冷冰冰的、生涩难懂的文章“没趣味”,就算是像他所写的那些“匕首”和“投枪”式的杂文,也要让人感觉到“愉快和休息”。但是,鲁迅所追求的“趣味性”不是低级趣味。对某些报刊上“皇帝何在,太妃安否?”之类的无聊的“趣味”,鲁迅猛烈地进行了抨击,他认为,这些所谓的“趣味性”的文章,“无聊、无耻与下流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
所以说,在鲁迅任编辑的报刊中,一般很少能够见到其中出现庸俗低下的、讲义般的消闲文字或者是冗长生涩的大块头文章,鲁迅所采用的文章,一般都是言之有物、生动活泼的“花穗”,“给人以愉快和休息,作为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⒅
3、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作为一名编辑,鲁迅始终放在首位的是报刊的社会效益。他替读者着想,以“一种无我心情”为读者服务。对出版界的“一欲安全,二欲多售,三欲不花本钱,四欲大发其财”现象,鲁迅曾无情地进行过批评,并且他认为,没有好书应该归咎于“书坊专为牟利”。而在编辑生涯中,鲁迅更是宁愿自己吃亏,也要把印刷、制作、装订较好的报刊奉献给真正的读者。
当然,重视报刊的社会效益,并不是把经济效益完全抛弃。鲁迅在坚持报刊进步方向、坚持无私地奉献读者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他所编辑的报刊发行。他在谈到他作为《未名丛刊》的编辑时,曾想过“所愿的:无非是希望那印成的书从速卖完,可以收回钱来再印第二种……”⒆
同时,凡是他所编辑、出版的报刊与书籍,鲁迅都亲自写广告,从而进一步为报刊和书籍扩大销路。许广平曾描述过鲁迅所编制的广告:“虽寥寥数言,颇费匠心,且多为读者所揣摩爱好。”例如,鲁迅曾经为《乌合丛书》及《未名丛刊》拟广告,内容饶有风趣,又不失坦率与真诚,使读者感到亲切。
当今已进入了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纷繁芜杂的时期,作为一名年轻编辑,更应该静下心来,踏实做好案头工作,把编辑这项“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工作做好。而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中有很多放到当代依然适用,我们不仅要学习他选稿惟“有益”、编校要有严格的编辑工作思路,而且要学习他在编辑工作中树立的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廖维勇,《当代编辑可从鲁迅身上学点什么》[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9)
②《华盖集》编后序[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③《鲁迅全集》(第四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④《鲁迅全集》(第六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⑤《“光明所到……”》[J].《申报·自由谈》,1933-3- 22
⑥⑦《鲁迅全集拾遗》[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⑧《鲁迅回忆录》[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
⑨彭定安:《鲁迅评传》[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⑩林志浩:《鲁迅传》[M].北京出版社,1981
⑾尚钺:《怀念鲁迅先生》[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⑿许广平:《许广平回忆录》[M].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
⒀⒁《鲁迅全集》(第13卷) [M].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⒂《鲁迅全集》(第12卷) [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⒃赵家璧:《编辑生涯忆鲁迅》[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⒄唐弢:《回忆·书简·散记》[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⒅《战略关系》,《申报·自由谈》,1933-2-13
⒆《鲁迅全集》(第七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报刊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