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卿煊
【摘要】近年来,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屡受质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处理不当,使得媒体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失去公众信任不仅让自身的形象和利益受损,也让社会的价值导向得不到良好的传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闻媒体 虚假新闻 不实报道 新闻真实
新闻媒体承担着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促进社会和人民和谐的重要责任,同时也被赋予了揭示真相、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使命。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对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安全和公众心理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新闻媒体与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近年来,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屡受质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处理不当,使得媒体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媒体要获得公众信任,必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报道方式的角度,简析目前部分媒体“失信”的原因。
一、掩盖事实,制造虚假新闻
新闻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就是真实和新鲜,这是新闻最核心的要素。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宣传必须遵守的职业原则。新闻媒体享有报道、舆论监督等权利,广大受众也有知情权和不受侵犯权。随着科技发展,在信息社会中,一些媒体的新闻报道因为真实性出了问题,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素质等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制造虚假新闻在现代社会已经不是新闻界的个别现象,《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会评出全国十大假新闻,就是有力的说明。
说到虚假新闻就不得不提到2007 年的“纸馅包子”事件,那时全世界都在关注即将到来的2008 年北京奥运,出现这则新闻无疑在社会上掀起巨大波澜,它的影响甚至扩散到海外。这一事件不仅引起国内人民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当这一事件被查出为假新闻后,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形象受到了极大影响,人们在指责这则“新闻”编导的同时,也将矛头指向所有新闻工作者。随着传媒日新月异的变化,传媒行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个别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争取独家报道,不惜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制造假新闻。因为是自己制造导演,所以必成独家。一旦这则“新闻”产生社会影响,那么该媒体的关注度必定会大大上升,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从而达到树立栏目或媒体形象的目的,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传媒假事件”是指媒体或记者策划一件或一系列事件,然后由该媒体以新闻的形式进行报道,一般具有消息来源和报道者的重合、隐藏的动机、导演事件、事件媒介化、暧昧的真实等特征。媒体不能自己制造事实同时又报道这个事实,这一行为有悖新闻职业道德,应该禁止。
掩盖事实真相也是目前部分新闻工作者道德缺失的表现,少数记者往往禁不住主办方提供的“劳务费”或是被报道对象给的“封口费”的诱惑,违背职业道德,收红包掩盖事实真相,制造假新闻。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拒绝虚假报道,成为媒体提升公信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不实报道,夸大歪曲事实
近些年的民生新闻中常见一种牵强附会的标签化报道,尤其在饱受道德争议的事件中,个别媒体通过夸大或歪曲事情真相误导舆论,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引起社会恐慌。
2009年成都女大学生村官当街被殴致死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年这一事件被报道后,整个社会举起道德谴责的大旗,“上百人围观,十分钟殴打无人阻拦!”这个标题深深伤了民众的心,但事实是不是真如媒体报道所说,上百人围观,十分钟殴打呢?根据调查,受害人被殴打的时间是一分钟,而非十分钟。媒体为了放大事件恶劣性质,吸引受众眼球,不顾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一味夸大扭曲事情真相,把周围所有人都架上道德的审判台。毫无疑问,这家媒体在报道这个恶性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受到关注,可是一旦真相被揭露,被社会质疑的不是围观群众,而是这家没有职业道德的媒体。
媒体对事实真相的扭曲无疑是为了博得受众眼球,提高自身曝光度。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忘记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得象征性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产生巨大差距。近几年来,我们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很多观念,比如老人倒地不能扶、见死不救不是错、好人不一定有好报……这些见诸报端的字眼混淆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不仅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整体滑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新闻报道应当以理性态度,科学严谨的思路来分析事实,不能人云亦云,混淆视听,制造无中生有的恐慌。媒体人应该做到尊重事实,客观报道,因为新闻媒体对整个社会舆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报道中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要知道社会赋予媒体的责任不只是为了让个别媒体去夺取更多经济利益。
三、借弘扬主旋律之名制造假新闻
新闻媒体要树立大局意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工作。要通过生动真实的新闻报道充分展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成就,增强人民信心,激发群众积极向上的斗志。但是展示美好生活不等于炒作,要真实报道,把握好尺度分寸,不能为了宣传而宣传,更不能为了弘扬主旋律制造假新闻。
党和政府提出宣传要领是为了引导整个新闻界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个别媒体钻空子,为了获得更多利益盲目宣传,借弘扬主旋律之名,制造假新闻且不容易被发现被揭穿。但是媒体刊登这种“弘扬主旋律”的假新闻,其实伤害的是媒体自己本身,败坏的是党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党的形象。
2013年8 月19 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发出‘好声音’,宣传‘正能量’”,“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要有几把刷子,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这些都是都新闻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2012 年2 月6 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查处虚假新闻的通报》,要求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完善体制机制,逐步构建新形势下科学有效的新闻报刊管理体系。这一通报的发布给很多陷入误区的新闻媒体敲响警钟。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集中,在这种特殊的发展阶段,新闻媒体和记者应该比普通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和职业要求,做到“真实报道,为民说话”,杜绝虚假新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吴献举,《道德争议时间舆论误导与媒体责任》[J].《湖北社会科学》,2012(9)
②陈洪波,《从“纸包子”事件看虚假新闻的防范》[J].《青年记者》,2007(18)
③王英男,《关于新闻真实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J].《科技传播》,2011(22)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2011 级本科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