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市六匡中心小学(226100) 黄海燕
伴随着《牛津小学英语》的普遍使用,以及《牛津初中英语》的逐步实施,小升初英语衔接问题很快就成一个共性问题摆到了一线教师的面前。身为小学英语教师,经常听到初中教师抱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几个学期的观察和研究,笔者试从原因和对策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初英语衔接困难的原因
1.教材表述的不同。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小学阶段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比较生动、形象,贴近此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如“Asking the way”“A letter to a penfriend”等等。话题式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心的亲近感。而初中阶段,教材的内容往往偏重科学性、自然性、社会性的大课题,内容更加严肃,仅与部分学生的兴趣相符,故而学生易产生认知困难。
2.教学要求的不同。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评价更多的是从学习兴趣入手,考试的成绩虽然重要,但更多地还是关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过程性评价在小学阶段往往占比重较大。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更多强调的是最后考试的成绩,而且教学内容包括词汇量、语法、阅读等。因此,要求的不同导致小初衔接的困难。
3.教学方法的不同。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多数教师把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内容的记忆上。因此,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一改小学阶段注重趣味性学习方式为讲练结合的方式,将所学习的知识点逐一归纳,要求学生重复记忆。突然从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转变为机械式的记忆,英语教学衔接困难也因此产生。
4.身心特征的不同。进入初中阶段,学生一下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不同的老师和同学。从外部看,学生的学习环境产生了变化;从内部看,大多数小学阶段学生青春期还未开始,而进入初中青春期悄然而至。生理、心理的细微变化,环境的不适应,学科门类的增多,再加上升学压力的陡然加大,学生在学习上的焦虑进一步抑制了他们英语的学习。
二、解决小初英语衔接困难的策略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终身发展,应该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把准衔接要点,在内容上平稳过渡。让学生能够在初中的课堂上看到“老朋友”,这是初小衔接最为重要的一点。小学教材和初中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还是存在着诸多的衔接点的,有的是句型结构类似,如小学英语中的“like doing sth”与初中英语的“love doing sth”有异曲同工之处。教师可以在讲授的过程中,适当提及一下,既可让学生在以后学习中有似曾相识之感,又可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再比如在语音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英语教材里也安排了一些“读音规则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归类的同时,进行适当的点拨,为实现初中阶段“看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要求奠定基础。
2.培养学习策略,在方法上平稳过渡。所谓学习策略,课标中这样定义:“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学习策略具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和程序性。也就是说,学习策略是学生主体认知、高效认识和模式化学习的结合体。因此小学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系统地讲授某一知识要点的学习方法。尽管有时可能深度上不一定与初中的要求相同,但在模式的构建上要力求科学化、系统化,为学生升入初中后接受英语知识构建好完整的学习体系。比如初中英语和小学英语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词汇量的突然增加。为此,小学教师在讲词汇的时候也应该借鉴初中教师的方法,一方面提醒学生单词记忆的时候,注重音、形、意和用法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在词汇教学的时候,也适当引入构词法的概念,在前缀和后缀等构词法的总结中,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养成学习习惯,在情感上平稳过渡。小学是初中的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个基础,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情感和习惯上的基础。初中英语学习为什么容易两极分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小学教师应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在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上适当提升一点要求。例如,对于英语诵读的习惯,小学教师就应该既要求学生早起诵读,又要求跟着磁带学读,还可以要求学生举行一些短诗朗诵会;对于预习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查词典,多找问题等等。这样,习惯成自然,学生在情感上自然会更加倾向于英语这门学科。
4.遵循教学规律,在评价上平稳过渡。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虽然教学的对象相同,但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需要克服由于班级授课制带来的统一要求的问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年龄特征,应多与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的需求,以期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在评价上,小学教师应该结合初中和小学两种评价方式,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比如采取档案袋式评价方法,让学生既重视分数又提升兴趣,既关注结果又注重过程,以期实现与初中英语评价的结合。
当然,与初中衔接,不是简单地按初中的要求提升教学的难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适度地提高,有策略地结合,才能让学生在中学学习之初少走弯路。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