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个性化教学下的理性表达——浅谈高中作文教学中的理性思辨

  • 投稿张赢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45次
  • 评分4
  • 22
  • 0

席娟

近年来,随着个性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能针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用议论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在表达实践中发展逻辑思维”,“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张扬个性,又要理性表达,看似矛盾的两方面恰好反映了作文教学的思辨性。如何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将二者统一,成为当前语文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高考作文回归理性,看重思辨

西方作文非常强调理性思维,注重批判,提倡“理性表达自己”。何谓“理性思维”?简言之,理性思维是一种遵循形式逻辑规律的思维,它注重推断,具有很强的怀疑精神和批判力。法国、美国等高校的选拔考试,不管是文科、理科还是经济社会科,作文题大都以抽象的分析为特点,往往用直接的语言提出二元对立的问题,不提供标准的答案,不带有命题者丝毫的感情倾向,考生可以选择赞成其一,也可以二者折中,理性思辨的意味非常浓厚。

近年来,国内高考作文也呈现出了注重思辨、理性表达的态势。抒情性命题已经逐渐退出,理性思考、辩证分析、剖析探究能力成为作文考查的重要内容。上海高考作文无不以材料的形式,把看似矛盾的对立面或明或暗地提供给了考生,迫使其进行具体分析、理性思考,从而形成独具个性的观点。比如2009年“郑板桥的书法”,指向“继承”与“创新”;2010年“丹麦人钓鱼规则”指向“养小”与“钓大”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两句铭文”指向“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的辩证关系;2012年“心灵中闪过的微光”,指向“天才”与“自我”;2013“更重要的事”,指向“个体重要性”和“人类(世界上)重要性”的矛盾;2014年“穿越沙漠和自由”涉及自由的内涵和前提。

这种作文理念的进步,既是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更高要求,也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风向标。对于正在跨入成人行列的学生而言,理性是其独立人格成长的基础,是其情感健康生成的保证,更是其发现事物本质,认识改造世界的关键所在。因而在高中这个黄金阶段,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渗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理性思考、认识判断、情感价值、过程感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与成熟成为了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二、高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上海市特级教师毛荣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认识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是这一代中学生的通病,不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就会降低整整一代人的水平。”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经指出:“跨学科的广度,是中国教育和中国学生所缺乏的,中国必须要创建一种课程以及教学法来鼓励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独立思维的能力。”

当前我校高三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缺乏独立的思考,不能准确表达观点,不能运用逻辑思维分析论证,片面、情绪化的“不讲理”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作文概念混淆、认识偏激,语言随意无度,缺乏真情实感,推理不合乎逻辑,思想极度贫弱,经不起细细推敲。可以说,作文思辨能力的普遍缺失成为重灾区已经不是耸人听闻的事。

仔细分析当前学生写作所呈现的理性缺乏的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个性化”过度解读。部分教师狭隘地认为“个性化”就是鼓励学生“敢想”、“敢写”,以为只要解开束缚,给与自由,作文就能展现出个性风采。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追求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同时,未能及时引导那些一味张扬个性,片面、偏激、虚无、不着调的非理性表达行为。

其次,网络环境侵蚀学生日常语言表达。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在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中游走,能够多渠道、多元化获得信息资料,表达个人意愿的方式也更加自由、更加开放。随之而来的负面现象也层出不穷,比如人云亦云的从众式思考、基于激情的道德评判、不负责任的随意性表达等等非理性的表达行为此起彼伏。

再者,脱离现实生活,学生缺乏积累与真情实感。现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阅读量减少导致见识粗浅、材料匮乏,审题就不易准确把握,难以从多角度去理性分析与立论。加之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使得学生脱离现实,胡编乱造、言不由衷,说的不是他们真实的思想,也不是他们的年龄、心理、身份、情感所应表达、所能表达的内容,从语言到情感到形式都跟他们的生命状态相差甚远。过度抒情、迷恋于文字的华丽往往造成滥情,学生不会写议论文成为通病。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意即平时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试想,脱离现实生活的闭门造车式的作文,谈何新意,谈何思想?

三、高中作文教学中理性思辨的渗透

基于学生的现状,在强调作文“个性化”的同时应该把握怎样的“度”?在当今新媒体时代该如何保持理性的表达?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思考、理性分析与立论迫在眉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首先,阅读教学中借助经典予以引导,提倡质疑与批判。学习《拿来主义》等文章时,以提问、分析、归纳、推理、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拿来主义》这篇论说文先破后立、层层论证、逐步深入,通过比喻、类比等论证方法,从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加以审视,把抽象、深刻的道理论述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从逻辑角度分析高超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的逻辑论证能力。也可以从立论的角度,学习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在全球化的今天教育青年一代正确对待、吸收外来科技文化都是有益的。

其次,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思辨能力源于一定的思想、文化积累,而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具有的,因而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读那些闪烁着人类思想光芒的好文章。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富有哲理和智慧的文章,比如周国平、史铁生、余秋雨、龙应台等优秀作品,适当引导学生多阅读此类文章,对拓宽学生视野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非常有帮助。

再次,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事物,全面辩证地分析,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爱默生说过:“美总是与思维的深度成正比的。”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品味与感悟,分析问题时不但要知道是什么,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看到此,还要联想到彼;不但要看到“果”,还要追本溯源找出事物发展的“因”。教师可以搭建学生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如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身边发生的热点问题深入剖析、大胆质疑;再比如开展辩论活动,组织学生演讲、辩论,要求学生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恰当运用归纳、演绎推理,让学生在相互切磋中切身体会到逻辑的魅力。

对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受到重视。

写作让思考有序,写作展示思维,能直观地反映学生这方面的素养。因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主动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这种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性分析能力、事例运用能力、价值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acb26aa6f524ccbff12184ae.html.

[2]余党绪.以公民的姿态,就公共事务,做理性表达[J].语文学习,2013,(1).

[3]孙绍振.理性分析:立论的基础[J].语文学习,2012,(7-8).

[4]程翔.作文个性化与教学个性化[EB/OL].http://www.xiexingcun.com/mingshi/HTML/40660.html.

(席 娟 上海市第一中学 200040)